日軍。這都是膚淺的說法。你仔細扒扒史料,看看到底是你拖住了日軍,還是日軍占領了你。
這就像打架,你抱住了他的後腰,是他是不上勁招呼別人,那你是拖住了他。如果你使他更加強壯了。你不能說你拖住了他。日軍什麽要去打東南亞,因為他認為,中國大局已定。不需要是很大的勁了。而且基本上將老兵團都調走了。剩下的都是二線兵團和三線兵團。稍微研究曆史的都知道這一點。
當然,平時研究曆史人知道,隻聽宣傳的人,不知道。
(2)廣大的日戰區,其實日軍很少。不敷使用。絕大部分縣城都沒有日軍,地級城市日軍也不多,日軍主要占據交通沿線城市。
除東北之外,中國發達地區都在日軍手裏。極大的支援了日軍的戰爭費用。
(3)一直到日本日薄西山,日軍在中國的行動都是暢通無阻,貴州打到獨山。日本投降,中國絕大部分軍隊及領導人都是沒有思想準備的。為什麽?因為衰敗的日軍在中國還是碾壓國共兩黨的軍隊。所以日本投降時,大家都很錯愕。
(4)抗聯的失敗,並非單純的軍事原因。二是日本在東北的統治已經走向平穩。人心思定。家人都生活穩定了,誰還抗日?看看鳳凰台,關於楊靖宇被俘的報道吧!不要做掩耳盜鈴的事了。都是這麽打人了,都有文化,都在美國。還要自欺欺人嗎!
要舉的事實有很多。大家都是吃自己的飯的。沒必要為了別人的迷忙著急。不寫了。
下麵是別人研讀的文章。附在這裏,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1)
滿洲國工業產值在1936年為8.07億元,1940年達到26.47億元;生產力指數上升幅度超過60%。形成了包括冶金、礦業、飛機、機車和汽車製造、造船、紡織、交通運輸和能源等工業部門的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前東北財經委員會調查統計處編《偽滿時期東北經濟統計》第②一1頁。轉引自孔經緯:《新編中國東北地區經濟史》,1994年版,第477頁)。
滿洲國建成的豐滿發電站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水力發電站,1943年的發電能力為22億度。滿洲國於1945年在工業規模上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工業體。滿洲國建立了當時亞洲較完備、先進的工業體係。包括鐵道運輸、航空、航海、鋼鐵、煤炭、機車、汽車製造、飛機製造和軍工等工業部門。
又:
(2)作者是東北人。
實事求是地講,這次全國上百個城市反日遊行鬧的最厲害的時候,東北是最平靜的,我所在的城市非常非常的平靜,市民該幹什麽還幹什麽------這是為什麽?值得深思。
1932 年3月9日,偽滿洲國成立, 1943年,當時世界上約有80個獨立國家或政權,承認偽滿洲國的有蘇聯、泰國等23個,中華民國雖不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性,但在1935年之後與其建立了通郵、通車、通航及貿易聯係。從1933年到1942年,偽滿當局詳盡規劃了大大小小109個城市的建設,而這樣的對東北的全麵係統規劃我們還沒有做過。
長春曾是亞洲近代唯一一個比東京還先進的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國都新京(長春)”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稱。到 1942年,長春人均占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麵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1934 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長春規劃120公裏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采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
偽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由於關內連年內戰,赤貧的中國人口大量湧向關外,1936年1月,全東北人口3097萬,到年底猛增到3701萬人,1941年達到4229萬人。東北在張氏家族時代就以驚人的城市化進度超越東部沿海,偽滿時期城市人口繼續增長,1931年9.18事變前夕,東北城市化水平為11.5%,1942年達到23.8%,而中國城市化水平 1990年才達到18.96%(2001年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達到52.1%,而2003年中國城市化水平為37%,)。 1939年東北鐵路裏程超過10000公裏,1945年達到11479公裏,而中國1949年鐵路總裏程22000公裏,1943年東北公路總裏程近6萬公裏,而到了1949年,中國含東北在內公路總裏程才8.09萬公裏。
1932年,東北航空線總裏程1.5萬公裏,當年或近年的中國航空線總裏程目前沒有數據,但是可以參考的是,1950年的中國民用航空線總裏程才1.14 萬公裏。1940年,時速130公裏的彈丸高速列車由大連機車廠研製成功。1934年至1943年運營於南滿鐵路新京至大連區間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采用大連製造的SL-7流線型機車,全封閉式空調車廂。
到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從沈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沈陽鐵西區被譽為“東方魯爾”。東北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國2003年才達到 57.5%。
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發電,1943年,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而到了 1949年整個中國發電量才43億度。1943年時,東北以占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占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 93%的鋼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機械,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1945年時,全中國工業總產值東北占85%,台灣占10%,連年內戰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其餘部分隻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