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嘯

以史為鑒、通達古今、活個明白
正文

抗戰----徐州會戰(上)----------【原創】

(2017-06-24 09:39:12) 下一個
徐州會戰

看到這裏,你就看清了到1937年底時,中日戰爭分華北,華東兩個戰場。日軍的兩個戰略集團在陸地上沒有聯通。麵對這個局麵日軍在華的軍事指揮官,就覺得應該打通兩部分的陸上聯係。而中國統帥部則是要保持日軍兩大集團的分割裝態。這樣一來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州這個地方。

徐州古稱彭城,曆史上的大戰很多都是在徐州打的。我們通常說的“逐鹿中原”,實際上,仗更多是在徐州打的而不是鄭州(雖然它在地理上更中原一些)古時的南北大動脈就是京杭大運河,徐州正在運河邊上。現代的南北大動脈之一——津浦鐵路,和東西大動脈——隴海鐵路就在徐州交會。所以徐州就成了溝通南北陸上交通的關鍵節點。

日軍要拿下徐州溝通南北兩個戰略集團的陸上聯係。國軍要守住徐州割斷日軍的南北聯係。大戰就不可避免了。

19371016日,國軍大本營重建第五戰區,作戰區域從魯南到蘇北,直到東海。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區司令官,韓複榘為副司令官下轄:

3集團軍(原西北軍,韓複榘的基本部隊,)司令 韓複榘, 下轄:

         12軍,軍長孫桐萱

         55軍, 軍長 曹福林

22集團軍(川軍,從山西戰場調來) 司令 孫震,下轄:

          41軍,軍長 孫震 (兼)

         45軍, 軍長 陳鼎勳

24集團軍,司令 韓德勤 , 下轄:

          57軍,軍長 繆澄流(原東北軍,是個軟骨頭)

          89軍(原西北軍), 軍長韓德勤(兼)

11集團軍,(桂軍)司令 李品仙 ,下轄:

           31軍, 軍長 劉士毅

3軍團(西北軍),  司令 龐炳勳, 下轄:

           40軍, 軍長 龐炳勳 (兼)

          直轄一個第39師, 師長 馬法五

51軍(原東北軍,由戰區直轄) 司令 於學忠

27 集團軍(川軍) , 司令 楊森  , 下轄:

          20軍,  軍長楊森 (兼)

3艦隊,海軍陸戰隊(500人),及各地區地方武裝。

後期加入第5戰區序列的還有:

張自忠的第59團軍(西北軍)。

廖磊的第21集團軍(桂軍)。

湯恩伯的第20軍團(中央軍)。

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西北軍)。

徐源泉的第26集團軍(鄂軍)。

看看這些部隊,特別是第5戰區成立的初期,那有個像樣的部隊?靠他們打日本人真,是讓人沒信心。這些部隊產生於不同的係統,裝備又差,尤其是缺少大炮和重機槍,部隊多不滿員(吃空額軍費),思想混亂。相互之間,在軍閥混戰時還有些恩恩怨怨。在前些年的軍閥混戰中,都是愛打滑頭仗的,有奶便是娘。龐炳勳就在背後捅過張自忠刀。事情發生在軍閥中原打戰時,龐炳勳本屬馮玉祥的西北陣營,可是被蔣介石收買了,接受蔣介石的指令,調轉槍口打張自忠,張自忠毫無防備,自然吃了敗仗,張自忠從此跟龐炳勳結了仇。對於這一群亂糟糟的關係的部隊,能讓他們聽指揮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李宗仁還和他們大部分人不認識。李宗仁隻能以真誠,公平來對待各部,以民族抗戰的大義來激勵眾將。這一招還比較管用。

李宗仁上任伊始就去濟南會見了韓複榘這個副司令長官,李後來對人談起對韓複榘的印象時說:“韓氏雖識字不多,言談也很粗俗,但是

卻生的眉清目秀,皮膚白皙,驟看之下,儼然是一位白麵書生。”李宗仁和韓複榘談了一個晚上。

這之後的193711月日軍由滄州進攻魯北,韓複榘在德州,惠民,齊東一線與敵交戰還算積極。韓本人在濟陽城關被日軍圍困,韓在衛隊的拚死護衛下得以生還。

韓複榘對抗戰態度的轉折,是看到抗戰的消耗得不到補充,保存實力的想法又占了上風,這時蔣介石的一個命令成了他撤底轉向消極的催化劑。原來經他的請求,李宗仁從南京要來了一個重炮旅,駐紮在泰安。不知何因,蔣介石一紙命令又把這個旅給調走了,而且還沒跟韓打召呼。韓很腦火,認為是蔣介石有意讓他用步槍去與日軍拚消耗,從而消滅他的部隊。因此大罵蔣介石不仁義。

當津浦路北段戰事吃緊時,李宗仁曾要求韓複榘“第3集團軍要以沂蒙山區為後方,如濟南失守,就到沂蒙山打遊擊,以使日軍不敢急劇南進。”從戰略的角度講,這個方針無疑是正確的。但這是,韓複榘哪有心為抗戰大業考慮!隻想保存實力,他反駁道:“浦口已失,南路日軍眼看要打蚌埠,北路日軍若打過濟南,南北夾攻,我們一就成了‘包子餡’了嗎?”隨不聽李的命令。當日軍從濟陽和青城間強渡黃河時,自動放棄濟南,坐著鐵甲車先退泰安。李宗仁得到消息,急電韓複榘,讓他堅守泰安。韓回電說:“南京不守,何守泰安。”韓複榘指揮第3集團軍一退幾百裏一直退到濟寧。韓複榘更將自己的家眷,輜重撤到了河南的漯河。當韓複榘輜重火車途徑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部來電責問:“豫西非第3集團軍後方,為何運往該地?”韓答:“開封,鄭州亦非五戰區後方,為什麽將彈藥,給養存放該地?”李宗仁雖然很生氣,但是也沒辦法。將韓的兩封複電交給了蔣介石。

到了19381月中旬,日軍南北夾擊第5戰區的國軍的企圖已經很明顯。蔣介石決定在開封第一,第五戰區師長以上軍官軍事會議。韓複榘一開始對是否參加這個會議有所猶豫。但在眾人勸說下還是去了。117日蔣介石在會上逮捕韓複榘,124日將韓槍決於武漢。改任孫桐萱為第3集團軍總司令。與此同時,蔣介石以軍委會命義,一口氣槍斃了41個作戰不力的旅長以上軍官。同時發布對戰歿將軍郝夢齡等人的嘉獎令。可謂是賞罰分明。這為接下來的徐州會戰嚴肅了軍紀,才使得將領們人人奮進。後來白崇禧曾感慨道:“韓既正法,綱紀樹立,各戰區官兵為之振奮,全國與論一致支持,韓之原部在孫桐萱指揮下亦奮勇與敵作戰。在此之前,黃河以北作戰部隊輕於進退,軍委會命令,各部隊陽奉陰違,經此整肅,無不遵行。”

在華的日軍南北兩個統帥部都曾向大本營要求對徐州作戰,以打通兩部的陸上聯係,但是日軍大本營都回電拒絕,認為不宜擴大戰局。但是“華北方麵軍”和“上海派遣軍”都在擅自行動。華北第2軍已下達向大運河進攻的命令。“上海派遣軍”已派出第13師由滁縣攻擊蚌埠的命令。

講到此,我們看到整個中日戰爭,都是在日軍違抗國家命令甚至大本營(日軍參謀部)的命令的情況下一步一步走下來的。就像是主人手中牽著的狼狗,出了屋,狗就急著往前跑,主人被帶著不等不走快幾步。

無論是“九一八”,還“七七事變”,日本都沒有全國動員準備打仗的行動,當時的兵力並不大。甚至日軍內部,陸軍和海軍之間也矛盾重重,互不賣帳。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在中國之所以能攻城掠地,是因為日軍真的是以一當十,除了開始時,武器裝備精良之外,是作戰的精神麵貌與國軍不同。日軍侵華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擊垮了中國軍隊裏的腐朽部分,使得國軍被迫在大戰中充實整頓自身,在國際軍援下,使部隊從裝備到戰術技術上轉變成完全現代化的軍隊。日軍的入侵也使國民黨內紛亂的部政治版塊被擠壓成一塊,提高了蔣介石的政治地位。所以反共人士也不要老說,抗戰給共產黨的發展帶來了機會,對國民黨的團結,和軍隊的現代化也同樣是個機會。

 這時守在蚌埠、鳳陽、明光一線及這一帶淮河沿岸的是第31軍劉士毅部。進攻的13師團配備有大量的技術兵種,像戰車,大炮,機槍,工兵,架橋,高炮,鐵道,汽車,航空兵等等,其兵力相當於一個師團。所以日軍的火力猛,手段多。這也是日軍這一時期兵力組成的特點。不像是中國軍隊,說一個旅就是一個旅,說是一個師就是一個師,很少配屬技術兵種。

國軍第31軍具有廣西軍隊的特點,士兵打仗精,頑強。其班、排、連長的年齡稍大,都是老兵,作戰比較有經驗。日軍比較畏懼廣西軍。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也認為廣西兵比較難打,基本上消滅廣西軍一個團,解放軍自己也要損失一個團。但是遺憾的是,廣西部隊缺少炮兵,總是被日軍轟的抬不起頭。31軍與日軍激戰三天,撤出明光,日軍繼續進攻,打到22號,日軍進戰蚌埠。31軍留一部在日軍正麵阻擋,主力撤至西側,準備側擊日軍北進的部隊,使日軍不敢放膽北進。這時李宗仁為厚集兵力阻敵進攻,調張自忠的59軍,於學忠的51軍到此地加強淮河一線防務。

51軍先到,防守懷遠,小蚌埠,至渦河一線。28號,日軍在飛機掩護下猛攻小蚌埠,守軍113師在師長周先烈指揮下,從8號到9號晚,兩軍在小蚌埠拉鋸。最後113師在傷亡嚴重的情況下,向後撤退。日軍終於占領小蚌埠。114師亦與日軍渡淮部隊發生激烈戰鬥,傷亡2000官兵退守沫河口。11號於學中調整布署,將部隊向淝水附近的何集、新馬橋之線轉移。

張自忠的59軍於213號到達固鎮。李宗仁讓59軍接替51軍防線,調51撤至西寺坡一帶休整。這時第21集團軍(李宗仁的子弟兵)到達戰區,李令第7軍由合肥向明光,定遠。同時令第31軍向上窯,鳳陽側擊日軍的攻淮部隊。張自忠從正麵實施反擊,張部15日收複小蚌埠。日軍頂不住兩個方向的攻擊,全部撤回淮南。李宗仁在淮河打的不錯,將士也稱用命。淮南戰事告一段落,兩軍隔淮對峙。

在淮南大戰的同時,蔣介石為配合淮南作戰,曾指示李宗仁:“濟寧以北采取攻勢”。根據這一指示,第5戰區命令:

1)第3集團軍以主力向濟寧攻擊,以一部由開河鎮附近,迂回攻擊汶上。

2) 第22集團軍(川軍)主力向鄒縣,一部迂回曲阜、鄒縣間攻擊,另一部控置於臨城、韓莊間。

3)第3軍團(龐炳勳)在臨沂附近,配合該方麵地方部隊,各以一部奪取蒙陰、泗水後,向泰安、大汶口間及南驛、曲阜之敵威脅。對日照、莒縣、沂水被方要點,派一部與海軍陸戰隊聯合扼守。

2月六日起,國軍分別向濟寧,鄒縣,蒙陰發起猛攻。雖然國軍盡了力,但是不但沒有攻的動日軍自己反道傷亡不小,還丟失了一些陣地。而日軍都是以少勝多。像第3集團軍攻擊的目標濟寧,汶上,等處,濟寧守敵是日軍第10師團第39聯隊主力(即,不是一個完整聯隊,)約1500人,其中隻有400人守在城裏,其餘住南關城外。守汶上的是第39聯隊的一個大隊,約500人。而負責攻擊這兩地的是第3集團軍的兩個軍。從13日打到17日國軍損兵折將,沒拿下城池不說,反倒被攆出去很遠。攻擊濟寧的部隊曾經一度攻進去9個連,麵對的是400日軍,日軍駐城外的部隊封鎖了突破口,結果這9個連全部戰死。難道日軍個個都是金剛不壞身?這種情況不但以前我們就論過,隨後的台兒莊之戰更是明顯。

受命攻鄒縣的第22集團軍在掂量了自己的實力後,根本就沒敢照命令打。隻是令部隊在鄒縣和曲阜間襲擾。

3軍團也隻是構築工事,向蒙陰、沂水、諸城方向警戒。而派去增援莒縣的部隊,到達莒縣時,莒縣已失,遊擊司令劉震東陣亡。

在我們即將審視曆史上名聲遐爾的“台兒莊大捷”前先看一下大勢,以使我們能居高臨下的看清台兒莊戰局。

此時淮河沿線的戰鬥處在對峙中。3月中旬,日軍“華中派遣軍”(“上海派遣軍”已改稱)令第101師團的兩個半聯隊由南通進攻蘇北,兵鋒直達阜寧。由於兵力不足,沿途占領的大城鎮,像如皋,東台,鹽城隻留一個大隊駐守。根據日軍守軍不足的情況,國民黨在蘇北的保安旅,頻頻出擊,襲擊日軍的運輸線,炸橋斷路,並且圍攻各據點。使敵不堪搔擾,疲於奔命。不得已停止向北的進攻。轉而執行警戒徐州東南的任務。這樣徐州南麵的威脅解除。

徐州北麵,以第10 師團第33旅團主力加上配屬的炮兵第1旅團主

力及戰車、裝甲車、工兵、通訊、汽車、醫護等分隊組成瀨穀支隊。沿津浦路南下攻擊第3集團軍,並已占鄒縣。而從石家莊調來的第5師團已占領膠濟鐵路,並沿膠濟鐵路攻占青島。在青島以第21旅團為主力加配屬的技術兵種組成約4000多人的板本支隊,向西南攻占諸城,沂水,莒縣,眼看到臨沂。日軍兩路作戰的目標是占領台兒莊。從津浦路上的臨城車站有一條支線向東到棗莊,再折向南到台兒莊,叫作臨棗支線,棗莊產煤,通過臨棗支線可以將煤炭運抵台兒莊,而台兒莊是大運河上的一個大碼頭,煤在這裏可以裝運出海。請注意,此時日軍大本營還沒有製訂攻占徐州的計劃。還屬於中國派遣軍的擅自行動。

為應對日軍來自北麵的進攻,第5戰區已調龐炳勳的第40軍進守臨沂。調第22集團軍進守滕縣一帶。李宗仁又與這兩支部隊有一段培養感情的佳話。

龐炳勳這時已六十多歲,是個老軍閥,打慣了滑頭仗。此次帶的40軍實際隻有5個團,四個在編團,一個補充團。編成一個師,師長是馬法五(此人在解放戰爭中還有一段戲)。外加特務營,輜重營,工兵營,通訊營,炮兵營等,全軍共一萬三千多人。由於缺少重武器,實力說實話不怎麽強。

李宗仁以前也不認識他。在徐州會麵後,李宗仁很客氣,稱龐久曆戎行,論資曆是老大哥。又說:“我們在內戰中攪了20多年,雖然時勢逼人,我們都是被迫在這漩渦中打轉,但是仔細回想那種生活太沒意思了。黑白不分,是非不分。敗雖不足恥,勝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願,讓我們這一輩子有一個抗日報國的機會,今後如能為國家民族而戰死沙場,才真正是死得其所。你我都是五十以上的人了,死了也值了,這樣不愧作一軍人,以終其生。”想信這是李宗仁的肺腑之言。因為這段時期,國民黨軍內打過內戰的將領都常把類似的話掛在嘴上,看來大家都有同感。

龐也為李的誠實,平易所感動。他表態說:“李長官德威兩重,我們當部屬的,能在李長官領導之下,為國效力,天日在上,萬死不辭。李長官請放心,我這次決不保存實力,一定同敵人拚到底。”

李宗仁問他部隊有什麽困難,這個話,說到龐的傷心處。他訴苦說:中央有令要我把補充團歸並,可我的團都是足額的,並不進去,隻有遣散,現在正是用兵之際,各部隊都在擴充,獨要把我的部隊遣散,太不公平了吧。李宗仁當即說:可能是上麵不知道你的情況,我替你向上要求,撤銷這個歸並令。龐感激地說那太謝謝李長官了。

說起來這又是老式部隊的陋習。軍官發財就是靠吃空額軍響。否則軍官要置房子,置地,養小妾到哪兒弄錢去?這樣打起仗來往往就名不實至。說是一個團往往隻有兩個營。而且是團團有空額,營營有空額,營團軍官也都吃空額。但這時李宗仁已顧不了那麽多了,先要穩定軍心要緊。

李宗仁接著問他還缺什麽?龐說:最缺的是子彈,槍支有不少,也太陳舊了。

李宗仁表示這些困難他都會在他職權範圍內從優解決。後來果真,不但軍委會撤銷了給龐炳勳的歸並一個團的命令,而且還給龐發放了不少槍支彈藥。這幾件事讓龐炳勳對李宗仁感激涕零。所以願意為李用命。

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DD1122 回複 悄悄話 軍閥誤國啊
qi91856 回複 悄悄話 國軍隻打陣地戰,不會打運動戰,加上強征的壯丁,必部無疑。
巍巍太行 回複 悄悄話 第三集團軍好象還有一個穀良民為軍長的第五十六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