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貼子是要等著被拍磚的。
誰堪當新中國戰神?他們就是:彭德懷、粟裕、林彪、劉伯承、徐向前。
輿論上,對於選這五個人的爭議並不大。爭議大的是關於粟裕和林彪的排序問題。到底是林彪排在粟裕前麵、還是粟裕排在林彪前麵,吵的不可開交,莫衷一是。這在官方也是一個忌諱的話題。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這取決於這個人對這段曆史是否了解全麵;取決於這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取決於這個人的方法論,取決於這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政治考量。也取決於你是生來是四野的人還是三野的人。
粟裕有大功,功就在否定了毛澤東的渡江戰略。
縱觀這段曆史,毛澤東一直找不對中原作戰的戰略。仗不知道該怎麽打。相對來講粟裕一直有個明確的思想,就是合兵,組成大兵團,打大仗。
表麵上看粟裕喜歡抓兵,蘇北時就是這樣,跟陳毅爭第五旅。後來毛支持了粟裕。此事會得罪陳毅及淮南的幹部。
毛一直還是遊擊戰的思維,什麽不要後方,到敵占區就糧等等。現在的人都知道打仗是打後勤,沒有後勤不行。但是毛當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造成了一連串的失敗。
比如,王震部赴粵北之征,慘敗。5000餘人帶回延安的隻剩不足900人。捎帶著毛的侄子被活埋。慘!
比如,華東的七月分兵,主力被分成三塊,致使粟裕的三劍客葉王陶,敗的慘不忍睹,原本都是一等一的主力。大大的削弱了華東野戰軍的實力,拖延了中共建國的進程。
比如,大別山策略,所謂將戰爭引向敵戰區,僅僅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願望,損失的是自己的實力。劉鄧大軍從一隻虎變成了一條瘦狗。從十二萬人變成了不足五萬人,(補充的人員抵了留下的人,這裏不做統計),破衫襤褸,無糧,無炮,無彈,無槍(指缺少槍支,尤其是缺少重機槍)毫無戰力。已經徹底失去了戰略部隊部隊的資格。是中共革命的一大損失。
毛指示了這麽多次過江的征戰(大別山沒過江,但也屬於過江戰略的一招),隻有粟裕保持不敗,給毛掙了一些臉麵。但粟裕也還是感到,過江站不住腳。在打勝情況下,主動撤回江北。
粟裕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一直欲說還休。即便在蘇北時,隻有兩萬人馬,就已經有集兵的提法。在粟裕的反複提請下,毛終於促使山東和蘇北合兵,軍事決定權在粟裕。接下去就是一連串的好仗。包括孟良崮戰役。
可是毛按自己的思路提出了所謂大別山戰略,大戰略上是要拉動國軍以救陝北,為此七月分兵,拆散了華東野戰軍,致使一敗再敗,再再敗。
粟裕三次拒絕過江,最後終於說服毛澤東,撬動了乾坤。徹底改變了毛的戰略思想。粟裕之所以能說動毛,是毛對粟裕能打勝仗的信任。行不行毛都同意粟裕試一試,這就是所謂軍令狀的來曆。
合兵成箭,鑄就開山之弓射天狼
這個功勞大了去了,改變了曆史進程。所以建國後,毛一直說他最會打仗的戰友是粟裕。
再說林彪
一說林彪,都會說道,占領了全東北,帶著一百萬大軍入關(實際大約是70萬)。
但仔細分析一下。
1,東北的中共力量,那是中共中央的驕子,特別是東北高層,高幹雲集。真是把心、把力都放進去了。準備著關內站不住腳就退到東北去。背靠蘇聯造成跟國民黨割據天下的局麵。
2,蘇聯的支持,中共快速占東北,絕不能忽略蘇聯的因素。蘇聯的支持一是大關鍵。否則,再多的人員,沒有武器不行。包括通訊設備。四野有強大的偵聽和同訊能力,得益於蘇聯。
3,說打仗,四平之戰敗的太慘,東野參戰部隊十五、六萬人大潰退。這在中共建軍曆史上絕無僅有。差點放棄哈爾濱,退到蘇聯去。
後來因為,一是國軍兵力不足,二是國軍內部矛盾(新一軍不聽指揮,擅自停止追擊)。林彪才得以喘息。
4,後來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克錦州,戰塔山,直至黑山阻擊戰,輕取沈陽。細論起來都不夠驚險、不夠血腥。被人常提起的塔山,也不夠級別。首先是東野在塔山的兵力優於國軍。而且戰鬥規模不大,主要戰鬥就幾公裏之內。
5,林彪之所以對攻長春還是攻錦州猶豫不決,主要是戰四平留下的後遺症。認為凡是有國軍五萬人守的城市,都不能輕易打。
而粟裕就沒有這種顧慮,打濟南對林彪就刺激很大。
6,林彪缺失抗戰這段經曆。平型關前的伏擊戰並沒有宣傳的那麽輝煌,大家心知肚明。
反觀華東戰場,戰情跌宕起伏,險象環生,精彩紛呈(精彩與險象共生)。以少勝多,變不可能為可能“具體的戰鬥就不說了”。大兵團決戰,一環套一環,一個大戰接著一個大戰,一開戰就是幾十,上百平方公裏之內,炮火連天,拚死一搏,死人無數。一步不慎都可能翻盤(這一點,都北戰場不具備,因為東野兵力占壓倒優勢)。戰鬥中的人生死尤關,讓看史的人喘不上氣。
再比較一下國軍的情況。
東北的主力是新一軍和新六軍。美國人調教出來的,打通了滇緬公路。一股子牛氣。裝備好。可是細分析下來,指揮官就另當別論了。無論是孫立人還是廖耀湘都有一個共同點,喝過洋墨水,脫離中國時間長,缺乏與共軍交戰的經驗。而且戰爭經曆也不多,不懂運動戰,更沒有學會臨危不亂。到東北後很快就水土不服。
而華東戰場上的胡璉,黃百韜、邱清泉都是與共軍磨出來的。有經驗,作戰手法多。更難對付。
淮海戰役,可比曆史上的牧野之戰,昆陽之戰。因此我把粟裕排在第二。
那為什麽不把粟裕排第一,那不能,彭德懷一仗不拉,經曆了中共建軍的整個時期,一直是軍隊領導人。抗擊外敵,不但打了日軍還打了聯合國軍。所以彭德懷一定是排第一。
省省吧。。。
林粟之間,我承認粟在以少勝多,一手弱牌打出大滿貫方麵表現更為出色,林的過於謹慎導致他這方麵表現遜於粟裕。但是林是真正的愛兵如子惜兵如命,而且嚴格要求各級指戰員戰前把功課做足做深,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減少傷亡。林這樣的統帥比彭粟更得下屬擁戴和忠誠,不是偶然的。
當中共資本特別有限的時候,林這樣的統帥才是優選。當中共有了一定資本以後,彭粟特別是粟裕這樣的統帥,其合理性才會浮現出來,有可能壓過林。但即使是有了一定資本的情況下,林仍然是一等一的統帥。所以全麵地來看,林和粟可以並列。
打內戰時如此窮凶極惡,能夠將抗日國軍如74師整建製殲滅,如此有作戰能力的武裝,為什麽在日寇麵前是悄無聲息的?
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