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7)
2022 (73)
2023 (94)
無為有處有還無
文/幸福生
“有”是會意字,在甲骨文中是一隻手和一塊肉。對於遠古人類,手中有肉,便是最實實在在的擁有。
後來,“有”字中的手演化成上麵的一橫一撇,而手中的肉變成了下麵的“月”字,就成了今天的“有”字。
“無”的繁體字作“無”,在甲骨文中,是一個人手持羽毛起舞的形態,其最初的詞義為舞蹈,而當時的舞蹈大多與祭祀祈雨有關,是舞給上天的。
舞蹈如何就成了“無”,成了“沒有”呢?專家給出的說法是假借。我雖認同專家的說法,可還是要歪論一番。手持沒有實用價值的羽毛跳舞,不管怎麽跳都填不飽肚子,仍是一無所有,不就是無嗎?
為了區分“舞蹈”和“一無所有”,古人又造出了專門的“舞”字。“舞”字下麵的“舛”(chuǎn)也是個會意字,小篆中的字形,是兩隻方向相反的腳,表示相違背,顛倒。兩隻方向相反的腳,以生動的舞姿塑造了“舞”字。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兩手空空,一開始學習追求擁有,獲得擁有;然後學習放下,學會放下;最後不管願不願意,都要放下一切,一無所有地離開這個世界。
世人在這個無中生有的紅塵中追求“有”,有錢有勢,有名有利。然而有生於無,“無”才是最高的境界,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手中有肉的“有”,讓人的欲求得以滿足,翩翩起舞的“無”,讓人放下欲求帶來的煩惱。
無和有就像零和一,本該是涇渭分明,沒有模糊的空間。那怎麽會“無為有處有還無”呢?我想到了薛定諤的貓。處於生與死的疊加態的貓,不就是立於無為有處嗎?
茫茫人海,世間萬物,有多少是薛定諤的貓?有多少在無為有處?
無為有處有還無。我們的追求,我們的擁有,我們的夢想,是不是也在無為有處?是有還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