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7)
2022 (73)
2023 (94)
2024 (68)
2025 (2)
得失取舍,歸根到底一個字“舍”
文/幸福生
“得”始見於甲骨文,起初是由“又”和“貝”組成。“又”在古字中是手,“貝”在古時是錢。“得”的初文就是手握錢財。後來增加了表示行走的雙立人“彳”,就有了《說文解字》說的,“得,行有所得也。”
至秦代小篆,“貝”被寫成了“見”,而“又”被寫成了“寸”(“寸”在古字也是手的意思)。漢代進一步隸變成為現代的“得”字。
從最早的字形來看,“得”字的本義是得到、獲得。如,誌在必得、求之不得。“得”的對象不僅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春風得意、小人得誌、不得人心,等等。
另外,“得”還作為助動詞,表示許可,以及,在口語中讀děi,表示需要、應該、必須等。這裏就不多說了。
“失”會意字。金文中從“手”。除了手以外,還有一筆,那就是正在從手中滑落的物體。“失”的本義就是曾經的沒有抓住,失去、遺失。如,失道寡助、失魂落魄、萬無一失。
“取”我們已經在 《以貌取人》和《談興趣》談過。“取”是由左“耳”右“手”構成,用手“取”下的是耳朵。無論是獵物的耳朵,還是敵人的耳朵,“取”的前世都是血腥的強取豪奪。
“舍”始見於西周金文,是一個簡易房屋的示意圖。上麵的“人”字是屋頂,中間的“幹”是橫梁和立柱,下麵的“口”表示房間。
“舍”是簡陋的房子,所以有茅舍、田舍、農舍,以及臨時性的住所,如,客舍,宿舍,軍舍,旅舍。我們現在的“旅社”,其實是“旅舍”中的“舍”,被同音字“社”代替。所以“旅社”多少有些詞義不明,甚至是錯別字用多了,就成為正統的例子。當然了,“旅行社”是完全沒有異議的,這裏的“社”是一個單位,並不是房屋。
由於“舍”的簡陋性,也用來指禽畜的圈, 如,雞舍、牛舍、豬舍。也是由於其簡陋性,“舍”還用來謙稱自己家或自己家的,如,寒舍、舍下、舍弟、舍侄。“舍”從自己,引申指人的軀體。如,魂不守舍。
古代行軍一天三十裏,然後晚間在軍舍宿營為一舍。所以退避三舍,就是退讓九十裏,以避免衝突。
“舍”還作動詞是居住,安置,保留,休息,止息。以上的詞義均讀四聲shè。
“舍”由止息,進一步引申為舍棄、放棄、廢止、犧牲、不顧、離開等等。而且在表示這類意義時,讀音也發生了變化,讀三聲shě。如,舍近求遠、舍本逐末、舍生取義、舍我其誰。
由於“舍”shě讀三聲有放手的詞義,從漢代開始加上了提手旁“扌”,造出“捨”字,也就是“舍”的繁體字,從此“捨”和“舍”分道揚鑣。從漢代至簡化字前,“捨”和“舍”是兩個詞義和讀音都不同的字。漢字簡化“捨”去掉了提手旁,恢複了其古寫,“舍”又成了多音字。
有人說,人是一種貪得無厭的動物,“得”的越多欲望就越大,越要絞盡腦汁地“取”。從取之有道的巧取,到肆無忌憚的強取豪奪。而得到總是暫時的,沒有永恒的擁有,隨時隨地都可能“失”去。麵對失和得有一種健康的心態就是“舍”。
舍得,舍中有得,得中有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得,行有所得也”。這裏的“行”,不隻是行走,是做為和善行,本質上是付出。“得”之道,就是“舍”。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有時是無法預知的無奈,這時候隻好做一回阿Q。與其依依不舍,不如一舍了之。或許因禍得福,或許失而複得,或許是最好的安排。“失”之道,也是“舍”。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取”之道,還是“舍”。
得失取舍,歸根到底一個字“舍”。
不論怎樣“得取”和“失舍”,都是“失舍”在前,“得取”隨後哈。 另外舍也可以是“施舍”,那是精神層次更高級的“舍”了。
讚“大舍大得"!
謝謝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