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儂我儂與卿卿我我
文/幸福生
本篇的題目,源於書法家老梅林《陳子龍 懊農歌;估客樂》跟帖中,雲兒和梅老的互動。對於陳子龍的“歡是東西風,不專為儂吹”,雲兒覺得“儂”是上海方言,也就是“你”。梅老說,“儂,三個人稱都有用,具體要看語境。詳解請教幸福生。此詩中解作‘我’”。梅老點名,不勝榮幸,寫此篇。
了解“儂”字,要從“農”說起。“農”,繁體字“農”,始見於甲骨文。字形是一個手持工具在田野耕作的人,本義為耕作,引申泛指農業,農民。亦由耕作之辛勞,做勤勉之義。如,“耕者農農用力”。
在造字的農耕年代,大家都是農民,所以“農”往往並不是指“農民”,而是泛指一般人。後來“農”加了單人旁,造出了“儂”字,本義就是“人”,並在多種方言中做人稱代詞。“儂”應該是絕無僅有的,橫跨三個人稱的人稱代詞。
大家都稱“農”,是不是有點土?其實,恰恰相反,“農”當時最時髦的,新興生產力的代表。從狩獵到農耕,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進步,或者說是人類的第一次飛躍。從此人類有別於所有動物,成為了萬物的靈長。獵人與農人,不就是藍領和白領的對比關係嗎?
“三儂之地”的古吳語中,人稱代詞常加“儂”。“我儂”、“爾儂”、“渠儂”分別表示“你我他”。也有方言使用“我儂”、“爾儂”、“渠儂”,分別表示“我們”、“你們”、“他們”。
單獨的“儂”字,在古文和詩詞中,多指第一人稱“我”;在方言,如上海話,多指第二人稱“你”;做第三人稱“他”的較少,一般也可以用“人”來替換,泛指一般人。
“你儂我儂”,出自大書法家趙孟頫夫人,管道升的元曲《我儂詞》。“你儂我儂”字麵上看就是“你我”,但這直白的翻譯,少了親昵,纏綿,浪漫,卿卿我我。
“卿”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是兩人相對而坐就餐的形像,本指用酒菜款待客人。後來“卿”假借指高級官員的名稱,也用於對男子或女子的敬稱,也就是第二人稱“你”。
“卿”由兩人麵對麵,引申出親昵之義。君王稱親近的大臣為“愛卿”。夫婦之間也以“卿”字,作為相互的愛稱。
“卿卿我我”出自《世說新語·惑溺》。古時妻子以“君”稱呼其夫,丈夫以“卿”稱呼其妻。而王安豐(王戎)之妻總是以“卿”稱呼王戎,王戎開始還有意見,而妻子說:“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卿卿我我”因此成為了一代佳話。和“你儂我儂”一樣,簡簡單單的人稱代詞,卻有難以言表的,相敬相愛,浪漫溫馨,和親昵纏綿。
再聊一聊“你儂我儂”的故事。創“趙體”的趙孟頫,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也是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趙孟頫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突來納妾之想。難以啟齒,就寫了首詞試探。夫人管道升,是個大才女,當即寫了這首《我儂詞》。從此趙孟頫回心轉意,打消了那份春心。以下是元曲《我儂詞》的全文。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碎,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這就是“你儂我儂”,情到深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歡是東西風”,專為你我吹。吹得你儂我儂,卿卿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