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的雲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飄去飄來,瀟瀟灑灑在九霄。
從不算計,從不尋找。
管他明天化作春雨,還是冰雹。
個人資料
幸福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字】談“情”說“愛”

(2023-07-04 09:48:23) 下一個

談“情”說“愛”
文/幸福生

“情”,從心,青聲。小篆為左“心”、右“青”,漢代也出現過上“青”、下“心”。發於本心謂之情。“情”字幾千年來唯一的改動,是心字變成了豎心旁,看來人之情長,亙古未變。

“愛”字可就大不相同了,沒等到海枯石爛,就幾經變遷。

“愛”,會意字,有兩個類似的本字,一個是由“欠”和“心”構成,另一個由“旡(jì)”和“心”構成。“欠”和旡”均為坐地張口的人,“欠”口”朝左,“旡”口朝右。張著大口的人,手撫怦怦跳動的心,明明白白我的心,我要告訴全世界,我的心裏隻有你,我是多麽多麽愛你!

“?”是“愛”的早期本字之一,讀音也一樣,在先秦的文字中普遍使用。秦始皇統一文字,啟用了”愛”的另一個本字,並在下麵添了隻足(夊),成了繁體字,“愛”。長了腿的愛,把“愛”上升成一種行動。

有專家認為,下方“夊”屬於贅餘部件,和行走動作毫無關聯,無非是畫蛇添足。我寧可相信《說文解字》。對“愛”這麽重要的字,字聖許慎的解釋一定是認真的。如果“夊”果真是贅餘的話,那我就更佩服字聖了。在兩千年前,就對愛有如此獨到見解的字聖,也一定是大徹大悟的情聖。愛不能藏在心中,也不能停留在嘴上,愛要付諸行動!

“情”和“愛”兩個字,在甲骨文中都還沒有,“愛”比“情”略早,是在戰國時代的金文中發現的。而我們的先人,早在甲骨文就創造了“心”字,不僅代表心髒,更是思維、思想、感情的源泉。

順便說說“心”,象形字。始於心髒的輪廓,慢慢地心的形狀消失了。大概是心形太不適合方塊字,便抽象到心髒中的血液。“心”的重點在代表血液三點上。“心”有三個形態,心字底,豎心旁,還有一個就是用在“恭”和“慕”等字下麵的“?”。

情不改,愛易變。簡體字“愛”沒了“心”,漢字簡化者背負著沉重的責難。其實,繁體字“愛”的“心”和“夊”演化成“友”,也是由來已久的,絕不是心血來潮,漢字簡化隻是最後的一環。“愛”中的“心”是一點點淡化,變成一橫,一點,最後一滴血,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也就是說,從兩千年前開始,人們對愛就漸漸地不怎麽用心了。或者說越來越冷靜理性,趨於友愛,不再靠熱血沸騰,砰然心動。愛得有理有據,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心如止水,離浪漫漸行漸遠了,再不會小鹿亂撞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類的發展也是如此吧,如果秦漢是少年的血氣方剛,唐宋是青春的風華正茂,我們今天便是中年的老成持重了。五千年文化的沉澱,讓每一個人都“曾經滄海難為水”。

“愛”不僅失去了“心”,同時也丟掉了“夊”,下麵支撐愛,引領愛的行動,取而代之的是“友”,誌同道合,相友為愛了。

喜怒哀懼愛惡欲,乃七情,生之俱來。遺憾的是,“愛”失去“心”之後,在七情中隻有“怒懼惡”還有“心”了,也就是說,初心未改隻剩三個負麵的情緒。一個簡單的例子,陰暗、醜陋、甚至變態的作品,被世人追捧。我們的“心”都去哪兒了?

現在不時興談情說愛了,叫交友,要有攻略,要動腦筋,勿動真心。反正愛已無心。

情與愛皆從心,如果說情即心之所用,那麽愛就是心之妙用。心之妙用,何以無心?

今天的談“情”說“愛”,不求愛裏添心,或許能讓你找回一點心動,哪怕是短短的一瞬,哪怕隻是一點點,像蔣公的這幅“親愛精誠”的愛字足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