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7)
2022 (73)
2023 (94)
2024 (68)
2025 (3)
【解字】“老”有所“養”
文/幸福生
“老”,象形字,甲骨文中是一位麵朝左側的長發老人,彎腰駝背,單手持杖,步履蹣跚。好一個“淒淒慘慘戚戚”的畫麵。或許是畫麵太過淒慘,金文裏“老”字下麵的拐杖已變得似是而非,到後來拐杖的痕跡也消失了。
今天的“老”字,我覺得像是一位端坐輪椅的老人,這也許就是與時俱進吧。如果你不喜歡輪椅,就當是個沙發,按摩椅,老人大部分時間還是要坐著的。
“養”的繁體字是“飬”,從食、羊聲,供養也, 贍養、撫養、生養、教養。
“養”的意思頗多,我們今天專注於“養老”。“養老”重在養,養總是技術活,辛苦了大半生,老了該怎麽養?
第一,以食為天,吃好為上,一日三餐,營養可口,食補藥療,乃養生也。
第二,生活規律,適當運動,適可而止,不急不躁,順應自然,乃養身也。
第三,精神食糧,心理健康,平淡寧靜、樂觀豁達,清心寡欲,乃養心也。
寫到這,我突然覺得我說的太天真了,誰還不要吃好,誰還不要健康?簡直是,少年不知老滋味,空談養老不知愁。
重新看“養老”二字,“老”那似是而非,最終退化的拐杖,可不僅僅是根棍子,是幫助和關懷。“老”就是離不開幫助了,老人不是年齡太大,而是不能自理了。剛跟雲兒學的養老三階段, Independent, assist and total care。我認為Independent還算不上老年,隻要生活能夠自理,永遠是中年。
“養”在“養老”和“養生”中,根本是兩回事。養生的“養”是主動,養老的“養”是被動,養老的主語不是自己,而是兒女,親友或者社會。
有人說老人抱團養老,大家都需要幫助,誰幫誰呢?老人抱團養老,無非是尚能自理的準老人,一次短暫聚會而已,最後瀟灑一把,做一個青春的告別。
自古以來,養老講的都是贍養。父母生養兒女,兒女贍養父母,天經地義。隨著時代的發展,昔日的養老模式過時了,從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養老。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們這些移一代,即要肩負贍養父母的責任,到我們老了卻要走社會養老的路。這絕不是兒女不孝,這是社會的進步。
令人期待的是AI機器人。幻想著有朝一日,AI機器人承擔所有家務勞動,買菜,做飯,刷碗,洗衣,打掃衛生,護理老人,甚至急救診療。哈哈!想一想就美,萬一實現了呢。
再夢想一下,“老”有所“養”,聰明能幹的AI機器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聊天,講故事,唱歌。當然了,偶爾親友小聚,每天上網閑玩,足不出門,朋友遍天下。
人總是會“老”的,總有需要被“養”的一天,這的確很沉重。幸運的是,我們將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代真正“老”有所“養”的一代!不做兒女的負擔,有尊嚴,不求人,養生,養身,養心,養性,頤養天年。
人都有老的時候,但老了也不可以不被養。經常在公園看見鍛煉的老人,老而自立,活得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