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廚藝 – 無他,唯手熟爾
文/幸福生
做飯,誰都會。做好呢?有點難。難在哪兒呢?
首先是技術,recipe(食譜),在網絡發達之前,主要靠世代口口相傳,因而有的家很會做飯,有的家就做的沒那麽好。我們家沒有什麽祖傳秘方,做飯的水平隻能是家常中的家常。
以前也買過幾本菜譜,覺得幫助甚微,內容實在有限。後來有了網絡,食譜就不是問題了,想吃什麽,用不著東問西問,搜一下搞定。當今網上的菜譜可謂,應有盡有,甚至有點眼花繚亂。
有了菜譜技術問題就解決了,像是飽讀兵書,距離成為將軍,就差實戰了。
做飯/菜的實戰中,沒有常勝將軍,隻要你勝不驕傲,敗不餒,及時總結,認真反思,不斷改進,成功是早晚的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廚藝的提高,往往也少不了失敗,失望,浪費食材,浪費時間。
為什麽兵書在手,仍不能立於不敗呢?一是學藝不精,二就是差手熟了。
比如,做戚風蛋糕,西餐/西點是我家領導主抓,親曆親為,我隻是打打醬油,道聽途說。我們失敗了好幾次,最後發現是麵粉的問題。其實食譜上明明寫著低筋麵粉,卻被忽略,學藝不精了。
做麵包,很多食譜說要用高筋麵粉,我們用普通麵粉(all purpose flour)也沒問題,就想當然的用普通麵粉做蛋糕,而屢屢失敗。或許是麵包對麵粉要求不高,或許加拿大的普通麵粉,已接近高筋麵粉,所以做麵包還行,做蛋糕就不行。
做包子(其實所有發麵食品都差不多),我們不按食譜,主要是在有網絡食譜以前,我們已經曆多次的失敗,並小有成就了。小時候在家也蒸饅頭,但由於發麵方法不同,幾乎沒有幫助。出國以後跟人學發麵,屢敗屢戰,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參考如下:
牛奶和水一比一,加熱至體溫, 加糖和酵母,酵母拿不準,就多放點。放置大約五分鍾
麵裏也加一點幹酵母,混勻,然後倒入上麵做的酵母水,和勻(我用KitchenAid Stand Mixer,用了差不多二十年了)
發酵到兩倍大,時間大概一小時(或在略高於體溫的水浴中發麵,效果略好,一般半小時就行)
加幹麵揉麵,用手或機器都行,時間不能太短,怎麽也要三五分鍾吧。
擀皮,包包子,沒什麽說的,唯手熟爾。
包好,屜上放烘焙紙(parchment paper,事先剪洞),放一會兒(十幾分鍾)再蒸。
蒸的時間不能太長,素的十五,肉的二十分,關火後放兩三分鍾再接鍋。
其實做飯和寫字類似,無他,唯手熟爾。我們的父輩或祖輩,每個人字都寫的挺好,我們這一代,包括我自己,普遍字寫的差一些,隻是寫的太少。當然要寫得,顏柳歐趙似的,一定要有天才才的基因。
當今社會,廚藝不佳,唯一的原因是不饞,或者是有人給你做,或者有錢並能買到。
做飯除了食譜,就是鍥而不舍地做,熟能生巧,就是廚藝,像刀工,擀皮,餃子,包子,烙餅,麵條,等等,做的多一定會做的好,無他,唯手熟爾。
whole wheat 包子:
餃子:
韭菜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