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娶妻難”,正讓不富裕的農民斷子絕孫》,開頭就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案例:
一個多月前,老家有個認識的中年男人上吊了。他有兩個兒子,大的26歲,小的24歲,家裏卻隻有一座樓房,一部汽車。這使得兩個孩子都被耽擱著。
他倒是有點錢,但已經不夠在鎮上買一套20多萬的三居室,所以就在村裏到處尋宅基地蓋房。一開始找的是村委。村幹部說,現在整個村裏20多歲的小夥子,超過一半婚事都沒著落,大家搶宅基地打破頭,誰也不敢給你承許一塊地呀。
逼得沒辦法,他鋌而走險,準備在村邊的玉米地裏蓋房。他先是拎著禮物,在村民小組裏走老訪舊,征得各家各戶的同意。他也不顧什麽輩分了,一句話就掛在嘴邊,“你今兒要是不點頭,我就給你跪下……”很快,他便得到了各家不會鬧事的許可。畢竟,那塊地現在也是他家種著。其他家也有情況類似的,甚至還期待著他能闖關成功,自家也可以去並排蓋房。
據說他也找當官兒的活動好了,大家就看著他平地、劃線、打地基,砌牆,一直到澆築圈梁,都沒事兒。直到往上摞二層的時候,土管所派來一輛鉤機,三下五去兒便將工地搞成一堆廢墟。那天晚上,他就尋了短見。
寫到這裏,作者得出了一個結論:對於年過半百的農民來說,沒有比娶兒媳婦更重要的事兒了。為了能盡快抱到孫子,他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沒人去追問傳宗接代究竟價值何在,存續基因本身便具備不可辯駁的權威。
接著,作者又舉了一個例子:
今年春節在老家,我還遇到過一位42歲的中年婦女,在春節那半月,每天督促20歲的兒子起早發動比亞迪轎車,拉著她到處約訪親戚朋友,唯一話題就是說媒。她兒子有點靦腆,拎著車鑰匙遠遠站著,看著母親跟人談笑風生,不時搖頭苦笑。
我笑著問這位焦灼的母親,你家孩子不時剛過二十呢,不至於這麽急吧。“我不急不行呀,再過三年,他要是娶不來老婆,我就是有捅破天的本事,也幫不了他了。”她說著,伸出三個指頭,在空中揮舞。
她家條件還不錯,一兒一女,在村裏有房有車,縣城裏還按揭買了一套兩居室。即便如此,她還是要四麵八方打探婚配的消息,隻要有1%的可能性,她便開動100%的馬力殺過來。
她告訴一個媒人,“我們家條件咋樣,隨便訪訪問問。還有,我比一般的婆子年輕多了,沒病沒災,活蹦亂跳,一隻手抱一個孫娃兒都沒問題……”
是的,農村婚姻市場競爭已經慘烈到,如果準公公婆婆年紀太大,或者有啥病,可能成為未來兒媳的拖累。那麽,靠邊站,讓那些公公還有力氣打工,婆婆還能在田地裏翻幾個跟頭的家庭先來吧。
……
那位剛屆中年的母親,就一直被想象中的兒子的悲慘結局折磨。“老弟,你在鄭州看有合適的好女,給俺家介紹介紹。說成了,一萬塊辛苦費直接拍給你!”她到處這樣許願。我相信,隻要婚戀平台管用,她肯定會去給兒子充一個VIP。
作者舉的都是河南農村的例子,已經是如此殘酷。我國南方的很多地方,比這個還要殘酷得多。這是因為:當年計劃生育時為了得到兒子,1980年代之後開始逐漸引入“B超”,所以在1984年,中國男女新生兒比例首次突破150:100的自然最高比例,達到107:100,然後在隨後的十幾年逐漸走高,在1990年代基本上是110多:100。2000年,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有5個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高達130:100,最高的海南省是136.64:100。2000年之後,很多省份的男女比例突破120:100,有些省份甚至長期在130:100之上。
2000年之後,如果按平均每年出生1600萬人、男女比例是120:100來計算,男孩是872萬,女孩是728萬,男孩比女孩多144萬。那麽粗略估算,1985~2015年這30年,男孩比女孩多出生至少3000萬。
以中國的人口規模,這3000~4000萬人該怎麽找對象,是個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們可以說當年的農民太過“短視”,為了要男孩不惜做B超,不惜打掉肚子裏的女孩,但是現在惡果已經發生了,你們說怎麽辦?
所以,當年在各個醫院、尤其是開黑診所給農民做B超的人,國家真的應該嚴刑峻法,嚴刑峻法啊!為什麽不在當時重視這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呢?等問題發生了再處理,已經來不及了!
計劃生育主要針對漢族,漢族的男女比例失調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中國,尤其是廣大漢族年輕人,最為焦慮的問題。
當男女比例越發不協調、人們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時,婚配市場上是這樣的:
有錢人不僅有老婆,而且有二奶、三奶……,普通人能有個老婆就不錯了。而廣大農村年輕男人,光棍的比例很高。那麽,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的有男孩的家庭,就會為孩子能討到老婆,拚盡全家的積蓄,娶個親至少好幾十萬,不僅需要在城市買房,而且還得有車,以期戰勝別的家庭。從經濟上說,這造成了超前消費,無數家庭負債累累。而且這還是幸運的家庭,而不幸的家庭,在貧困的農村比比皆是……
以男女比例最為失調的海南省為例,早已出現大量的光棍村。相當一部分村子,差不多有四成適婚男性結不了婚,比如海南省陵水縣文羅鎮坡村就是這樣。2016年在海南省兩會上,這個問題已經引起注意。但是政府覺得是什麽原因呢?貧困。因為貧困,所以大量男人找不到老婆。所以要“扶貧”,要“致富”。但這有什麽用?貧富都是相對的,海南能富得過廣東?農村能富得過城市?不可能的。現實中也被打了臉,2016年瓊中縣的吊羅山鄉政府曾想方設法牽線搭橋,利用外出打工女青年返鄉的機會,組織了幾十名未婚男青年,開展相親活動,最終也隻促成了兩三樁婚事。
外出女青年都是見過世麵的,加上男多女少,誰願意和留在本村的男人結婚呢?
“500多人娶不到老婆,不是他們幹不了農活,而是他們腦子不好 。”這就是一個村幹部的結論。
關於男女比例失調問題,1984年出現時就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以後情況愈演愈烈。那麽無論如何,1990年代必須引起重視,用超嚴酷的刑罰,懲罰那些非法進行B超檢查的人。可惜直到今天,當中國的青年男人比女人多好幾千萬、而且90後乃至00後已經茁壯成長、紛紛進入適婚年齡時,這個問題已經變得無比嚴峻。
下麵這個新聞是2016年陝西農村的:
安徽碭山:
位於東南沿海的福建,享有出海的優勢,而且畢竟比較富裕。但是仍然不可能改變男多女少的局麵。怎麽辦?很多人娶東南亞婦女,比如越南、菲律賓女人。可惜我國在這方麵也是控製的:
除了娶親難,還有招工難和養老難。這是因為:“90後”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少的一代人,平均每年出生1400萬,大約隻有“70後”的60%。現在“90後”不僅娶親難,而且人數少,所以社會必然麵臨招工難的局麵。可以預見,年輕人的工資將大幅上升。而壓在他們頭上的廣大中老年人,工資必然也將水漲船高,進一步抬高通脹。越來越劇烈的通脹,以及“90後”逐漸步入中老年,他們的父母,也就是廣大“70後”和“60後”,也將麵臨養老難的局麵。
讓我再重複一遍吧:中國現在的適婚男人,現在麵臨的是娶親難,以後麵臨的將是越來越劇烈的通脹,以及養老難。
這個局麵夠不夠嚴峻?
這當然是一個極其、極其、極其嚴峻的局麵,而且將在未來三四十年時間裏,長期存在。
長期存在啊。
說說經濟方麵的影響吧:
1、上億個家庭為了找對象而比拚,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的城市化,而且這個過程將是加速的。
2、越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社會環境將越嚴峻。
3、民間負債和各種糾紛,將長期走高。
4、通貨膨脹。
5、社會治安,我就不展開了……
如果再想想民族問題……
可憐天下幾千萬肯定找不到老婆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