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癌症患者。不要等到真正無可救藥,才開始思考人生。
中國人最忌諱談的,是死。
與死最接近的,是癌。
因此,我們什麽都想得,但絕對不想得癌。
1
一個三十歲的男司機,長期抽煙喝酒。一天突然發現肝部隱隱作痛,於是去醫院檢查。各種檢查過後,沒有感染、沒有炎症、也沒有任何器官性病變。醫生無法確診,於是開了些藥讓他回家吃。服藥過後,司機的症狀還是沒有緩解,於是換了家醫院檢查。還是沒有檢查出什麽。
就這樣痛了一年,醫生開藥、自己買藥,什麽都試過。司機的精神狀況越來越差,他開始想:“我是不是得了肝癌?說不定已經是晚期了,所以醫生和家人都瞞著我,怕我擔心?”
他越想越覺得自己時日無多,家人無論怎麽解釋他都不聽。由於一心想著自己是晚期肝癌,他茶飯不思,人越來越形銷骨立。
班早就不上了,他每天癱坐在床上,呆呆望著牆壁,誰叫他都不應。看上去竟然真的像是晚期癌症患者。
家人實在沒辦法了,千方百計,終於找到一家省一級中醫院。
肝病科醫生給司機檢查過之後,他幾乎是含著眼淚問:“醫生,你給我說老實話,我還能活多久?”
醫生驚訝地說:“活多久?你又不是得絕症,命還長著呢。”
醫生通過觸診體檢,直接給他手法複位,司機痛了一年多的肝部居然不痛了。原來,他隻是胸椎小關節錯位壓迫肋間神經引起的肝痛。
這是個例嗎?我敢肯定絕對不是。
很多人看病的時候,肯定也做過這樣的“最壞打算”:
本來隻是肝痛,你以為得了肝癌;
本來隻是咳嗽,你以為是肺癌;
本來隻是腹脹,你以為是大腸癌。
結果一查,什麽事都沒有,白白出了一身冷汗。
真實癌症的發病率其實不高。但你隻要一想到和癌症有關的症狀,立馬嚇得腳軟。
比癌症更普遍的,其實是人腦海中的癌症恐懼。
這是比癌症更致命的疾病。
2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患癌而死的人,隻有三分之一是因癌病發而死,剩下的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被治死。”
也就是說,除了被嚇死,患癌的人還可能把自己治死。
去年,26歲的青年女演員徐婷死了。她死於癌症。但可能她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死於淋巴瘤,還是白血病,還是胸腺癌。
因為,她壓根就沒打算再看西醫,確定自己到底患了哪種癌。她選擇中醫治療,因為怕被化療折磨得麵目全非、人財兩空。
一名“難得的老中醫”開啟了她的抗癌之旅:灌中藥、拔罐、刮痧、針灸、放血,什麽都試過,但什麽都沒用。
等到最後,她終於走投無路,想要化療,身體已經失去了免疫力,多處嚴重感染,回天乏術了。
許多醫生都覺得很惋惜:
“化療的副作用,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
“化療方案有很多。醫生會選擇既能讓患者治愈,又不用過度治療的方案。”
“擔心副作用,不做化療或減少療程,治愈的希望會大大下降。”
……
在癌症這場戰役麵前,你所能依靠的最大武器,就是自己的理性。
但如果一聽到這是癌症,自亂陣腳、忙亂任性地信各種偏方,那你就相當於丟掉這一把最重要的武器,你就相當於和癌症聯手,將自己逼入絕境了。
3
著名記者淩誌軍說:“我們最大的不幸,不在於遭遇癌細胞的侵襲,而在於被中國式的癌症觀念包圍。”
這種觀念上的包圍,緊緊束縛住你,讓你不能正確認識癌症。研究表明,腫瘤患者中,有66%的患者患有抑鬱症,10%患有精神衰弱症,還有8%患有強迫症。
這說明,84%的腫瘤患者,被癌症惹出了不少心理問題。
a、恐懼心理
一聽到癌症,很多人第一想法是:
“癌症是‘不治之症’”;
“手術會使癌症擴散”;
“做化療傷身”。
臨床上,有人就因為懼怕癌症本身,以及治療的痛苦,選擇了自殺;也有人因為過度恐懼,引發了生理紊亂,在數天或數周內,因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症很苦,但恐懼讓你更苦。
真正該恐懼的不是癌症,而是恐懼本身。它讓你陷入了死循環:你越怕,癌症越凶狠;癌症越凶狠,你越怕。
它一點一點榨幹你的求生意誌,讓你連掙紮都不願意。
b、焦慮心理
治療過2萬例癌症患者、行醫40年的何裕民醫生說過:國內目前對癌症的最大誤區,是對癌症的本質認識不清,隻懂采用各種方法,甚至是極端方法對付。於是,他們大多病急亂投醫,甚至會過度治療。
何醫生接觸過一位企業家,患了腸癌。本來是很單純的疾病,企業家為了第一時間治好病,試了各種偏方、藥方。反正每天早上睜開眼,妻子拿給他吃什麽,他就吃什麽。
八個月時間,他就花了200多萬。癌症沒治好,他就吃出了肝腎勞損。
錢花完了,他也走了。
“如果合理治療,活上個十年應該沒有問題的。”
我們什麽都想趕時間:上學要趕時間,結婚要趕時間,賺錢要趕時間,連治個病都要趕時間。但癌症恰恰是那種你不能趕時間的難關。
你一趕,各種怪方法都會蹦出來,折磨你自己的身體。結果,真的往鬼門關裏趕了。
慢,始終是我們缺席的一門課。
c、自暴自棄心理
一位早期胰腺癌患者,年近80。他想著自己年紀那麽大了,“生死有命,富貴由天”,還不如把錢留給子孫。於是幹脆不治,拒絕一切手術、化療。
聽醫生說不能暴飲暴食、吃得太好,他回家後任何魚肉都不吃,隻吃白稀飯和蔬菜。久而久之,他的體能已經很差,連在家裏走路都要摔倒。
醫生建議他用初乳增強免疫力,他又覺得貴。其實,他的存款何止百萬,連退休工資都每月好幾千。
最後他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營養不良。
這種自暴自棄的不良情緒,讓每個細胞都處於“心理休克”。本來,身體可以調動大多數正常細胞,加倍努力工作,與癌細胞戰鬥。但如果連正常細胞都“吃不飽”,哪還有力氣戰鬥?
癌症不能宣判你的未來,因為它隻占你身體內很小一部分。靠著其餘健康的大部分身體素質,你還可以活得很好。但很多人為了這一小部分,自暴自棄,放棄了供養其他正常細胞,那麽就連正常細胞都要和你作對。
為了一小群細胞,放棄一整個身體,這種人最可惜。
4
科普網紅“菠蘿”,原名李治中,留學美國拿了博士。
他在給國內做癌症科普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信息獲取的渠道很多,但也很雜,導致了“有些人電視劇看多了,一聽癌症覺得要死。”
可以說,道聽途說、沒有自己的判斷力,讓“中國式癌症”觀念肆虐。其實這種觀念的形成,原因還有很多:
a、我們不信任醫生
社交網絡越來越發達,醫患緊張的事越來越多被報道。專家教授、特別是醫生這樣的專業人士,現在已經成為人們表麵上尊敬、暗地裏嘲諷的對象。
醫生開的藥比較多,你心裏就想:“他是不是拿了回扣?藥費裏麵是不是他也有提成?”
醫生忙碌,沒時間給你看很久,你就想:“我辛辛苦苦來看你,你幾句話打發我,太不專業了。”
經常有患者本來治得好好的,中途聽到一個偏方,連正規治療都不做了,一心一意相信偏方治療,導致治療效果很差。
一名醫生在給一位肺癌患者做治療,本來吃著靶向藥物,效果非常棒,但有一天他突然惡化,陷入了昏迷。
後來醫生才知道:那人聽信了一個賣保健品的話,說吃了保健品會好,但必須把現在的藥給停了。於是這名患者私自停藥,吃了沒多久,就出事了。
自己沒有判斷能力,又不相信醫生的話,真的可能害慘你。
誰要是告訴你:“醫生信不過,我才是真的為你好。”他一定是騙子。
誰要是告訴你:“醫生的藥吃了白吃,我這裏有特效藥。”他一定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
b、我們缺乏科學素養
你一定希望防癌、抗癌有個特別簡單的方法,讓你幾周之內見效,而且不用花太大力氣、最好也不用花太多錢。
但其實從一個層麵上反映了,我們的科學素養有多差。比如說保持健康,醫生告訴你,需要每周運動多少小時,營養如何搭配,飲食如何節製,心情如何調節。
但你還是喜歡抽煙喝酒,然後又吃點綠豆、紅薯,希望這樣就能起到防癌的作用。你說,再好的靈丹妙藥給你都沒用,因為你不肯相信,而且還懶啊!
如果健康長壽就是吃一兩種食物,還有那麽多人大把大把錢往醫院裏送嗎?
這一切,都隻能說明我們的科學素養實在太低。
因此,很多患癌的人隻知道病急亂投醫、甚至自己給自己開藥、被惡醫騙子訛詐,付上了很多智商稅,有時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在癌症這麽“專業”的對手麵前,你就應該舉起科學的大旗,展開持久戰。
千萬不能表現幼稚、低級到掉渣,即使不是癌細胞害死你,你的愚蠢都會害苦你自己。
c、我們缺乏死亡教育
別以為這和死亡教育沒關係。
一說起癌症,農村的人不會說這是癌症,而是說得了“一個字”的病。因為這個字,其實跟“死”等同。
你千萬不能談死,因為“不吉利”;你千萬不要碰死的東西,人應該盡量避免死。
因此說起癌症,就像說起死一樣,你隻好避之不及、慌慌張張,從來沒有過準備要和它打一仗,更沒有心理素質去麵對它。
其實死亡教育帶給我們的意義是:死是一個自然過程,當它要來時,你應該接受、麵對它,不因它的到來打亂自己生活的步伐。
在西方國家,孩子們會被教育給自己寫墓誌銘;家長也會帶他們到墓地,和故去的長輩聊聊天。
這就是死亡教育,很簡單、很直接地讓孩子明白:死是每個人必須有的,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但在中國,你很難見到家長帶孩子去殯儀館:“有些人覺得殯儀館‘陰氣重’,有些人覺得說死不吉利,也有人怕見到鬼。”
自小沒有經曆過死亡教育的人,突然麵臨絕境,再堅強的人,都要崩潰。
這就是為什麽一旦患上絕症,你很難一下子擺脫死亡的恐懼。
正因為從心理上、從身體上,你都沒有為將來發生的災難做準備,往往癌症到來的時候,就意味著絕望、崩潰與放棄。
5
你以為患了癌症就一定死嗎?
可以告訴你,現在的醫學越來越證明:癌症不是絕症,隻是一種慢性病。
在美國,癌症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已經達到11年,三分之一經過治療可以長期生存。
癌症治療專家何裕民說:“從癌變的細胞到長成癌腫,期間可以是幾年甚至十幾年。
上天還是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
隻要能在這個時間裏明白了,而且及時改變自己,是可以使抑製癌症成為事實的。”
我們需要明白哪些方麵,及時改變自己?
a、用腦救命,而不是錢包
著名記者淩誌軍2007年確診肺癌晚期,被醫生斷定“活不過三個月”,一開始,他也是萬念俱灰。
但他的美國朋友告訴他:癌症不是絕症,隻是一種慢性病。
他一想:“那我還自怨自艾幹嘛?趕緊起來治病啊!”
他很快恢複了希望,並且同意手術切除腫瘤。但切除完以後,他拒絕了化療,因為治愈率僅僅從60%提高到62%。
他通過理性分析得出:這個過程,很痛苦,但效率不高,不可取。
他同時拒絕了很多昂貴的“特效藥”,當然也不會聽信那些騙子。
你看,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人家也沒有因為痛苦,而模糊掉自己的判斷。
淩誌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患者,邊配合醫生,邊理性選擇治療方案,最終決定相信自己身體的力量,開始了自我恢複。
無論任何時候,理性都是你最大的武器。
學習、生活、工作、麵對死亡,不想被任何挫折打敗,你一定要有非常強大的理性,懂得自己分析自己的情況,這樣才能增加自己的生存幾率。
不要死到臨頭了,你才被命運收一波“智商稅”,那絕對是你承受不了的代價。
b、身體才是最好的寶庫,自然是最好的保健所
患癌之後,淩誌軍越來越相信:即使身體已經得病了,但身體本身,是對抗疾病的最重要手段。把身體養好,身體是可以自愈的。
他更多的時間在戶外度過,去踏青,去漫步,在陽台上聽音樂、閉目養神,徹底讓身體放鬆,釋放身體的潛能。
每天,他隻重視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吃,要足夠雜,足夠粗,足夠素;
喝,每天要2400毫升水;
拉,每天定期排泄,同時觀察大小便的顏色和量多少;
睡,每天保持8小時睡眠。
一到合適時候,他會來到戶外,裸露一半的皮膚曬曬太陽,整個人都不一樣了:“我的生命再次被陽光照亮,生機和活力重新回到了我身上。”
不久,他就重新回到了滑雪場,重溫這種野性、刺激的活動。
曾經有一句話:年輕時候人養身體,年老之後身體養人。
其實這句話可以變成:沒病的時候人養身體,有病的時候身體養人。
人的身體潛力很大,不要在它該發揮作用的時候,你就把它搞垮了。
不管你得沒得病,你都要積極鍛煉,不要熬夜,定時吃飯,不要縱酒欲、縱煙欲、縱性欲。
你把身體養好了,它會回報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c、心態,才是治愈一切的特效藥
看過央視一檔節目,七個平均年齡超過54歲的大媽,身穿街舞服裝,露臍裝、超短褲,身材火辣,隨著搖滾樂,在舞台上忘情熱舞。
主持人很驚訝:“您幾位是怎麽想到跳街舞的呢?不太符合您這個年齡階段做的事情呀?”
一個大媽說:“是因為癌症。”
是的,七位大媽都是癌症患者。
主持人這才發現,他們七位,一律都沒有頭發。
因為不想在重症監護室過下半輩子,幾位愛好跳舞的大媽一合計:“算了,不治了,跳舞去。”
於是這七位大媽,成立了跳舞團體,每天排練,還要去展示,廣場上、大街上,隻要有人看,就跳。
她們的心態非常樂觀:“我們希望有觀眾,但沒有也不在乎,有一個我們也跳。”
還去參加比賽,居然還拿回來了一堆獎。
讓誰都想不到的是,幾位大媽原來隻是琢磨著,怎樣讓最後幾年活得精彩一些,“後來都忘了得癌症這回事兒了”。
跳著跳著,他們真的把癌症跳沒了。這就是奇跡。
其實惡性腫瘤中,有1/3是可以治愈的,有1/3是可以預防的,還有1/3經過治療是可以長期生存的。
一位癌症專家說:在他們接診過程中,越是對自己的病不去打聽、不去上網查,大大咧咧態度的,聽從醫生的治療建議恢複得都不錯;越是想太多,每天情緒很不好的,病情會加重。
麵對癌症,不去管,不是要你真的放棄,而是放下:放下對厄運的執著,將生活進行到底,與任何癌細胞和平相處,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癌細胞的退出,或者再也傷害不了你。
真的,心態殺死不了癌細胞,但它可以讓你充滿力量,癌細胞也不敢欺負你。
天塌下來,都要學會笑一個。
6
李開複在戰勝癌症之後,寫下他在麵對死亡時,修得的“七個學分”:
第一,健康無價;
第二,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第三,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
第四,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
第五,經得住名利的誘惑;
第六,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
第七,多想想:“我們的人生究竟是為了什麽?”
其實,每個人麵對任何困境、無論你有沒有得癌症,你都要修這幾個學分。
有的人沒有準備,當疾病來臨,才開始思考自己該怎麽做。
他們付出的代價很多,有時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但你如果早早想好這些問題、早就修好了這些學分,攢好了足夠的力量,去奔赴這場隻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的戰鬥。
這樣的你,一定會在戰場上橫掃三軍,退敵自如。
現在這樣的醫生大概難找了。等病人把錢花光了也許都不會說這話的。
----------
完了,看到這句話,不知多少中國人會想:我的哪塊兒哪塊兒絲絲不適,就是沒長成癌腫的細胞癌變ing,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