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厲害,最利的矛和最強的盾。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真的不好說。司馬懿輔佐曹家三代,最後一役竟是在司馬懿60歲時,可見司馬懿的雄心壯誌不短。而諸葛亮一生更是傳奇,料事如神,屢建神功,是劉家的重要功臣。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厲害。
首先,晉宣帝司馬懿是雄謀妙算,諸葛亮也是冠世奇才。司馬懿以一介書生起步,能夠參與創建曹魏帝業,平定艱難時局,文才武略,確實有值得稱道的地方。然而他一生好玩弄陰謀,不講信義,內心滿是猜疑、殘忍、狡詐。比如在李勝麵前裝病,欺騙李勝和曹爽,最後一舉消滅曹爽,李勝。把何晏等人下獄以後,任由獄吏審訊拷打,最後夷滅三族。
這種傷天害理昧良心的事情,正直人是做不出來的。以這樣狡詐陰謀應對萬物。假設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逐鹿中原,以他的奸詐陰謀應對諸葛亮的明察統禦,恐怕司馬懿就不是對手了。而且,陰險狡詐是救時之技,可以作為統兵禦敵的人,可以以財物重賞,但是卻不足以成為丞相,或者位列三公來教化百姓。
這點來說,諸葛亮出則平亂救時,入則讓百姓沐浴教化,上下無不推崇,司馬懿恐怕不是諸葛亮這個檔次的。諸葛亮在蜀漢,隻有一個州的地盤,和司馬懿所在的魏國比,大約隻有九分之一,但是諸葛亮以一州之兵糧,帶數萬軍隊,出祁山,長驅直入,意氣風發,大有直入渭河洛水的氣勢。
而司馬懿以十倍的地盤,統帥各地匯總的大軍,有修繕良好的堅固城池,精銳的部隊,卻做不到開拓疆土,隻能自保而已。假如諸葛亮沒病死五丈原,軍隊還在,繼續打下去,勝負是一目了然的。即使談征戰,諸葛亮比起司馬懿,難道不也是更高明嗎?
兩相比較,諸葛亮與司馬懿,誰更厲害些?誰是最後的勝利者呢?
諸葛亮在27歲的時候,就被劉備三顧草廬請出山來,輔佐劉備建功立業。而司馬懿長期在曹操帳下默默無聞,不顯山,不顯水,原因是曹操認為司馬懿“鷹視狼顧”,不是個安份人,不可付以兵權,時刻提防著他。曹操曾做了個“三馬同槽”的夢,懷疑有人要篡位。他隻想到馬騰父子,卻沒有想到司馬懿父子。
不然,憑曹操之精明,斷容不下司馬懿。曹丕繼位後,司馬懿破門而出,提出五路伐蜀的主張,雖然五路伐蜀被諸葛亮解破了,司馬懿也進入了諸葛亮的視線。諸葛亮聽說司馬懿自請都督操練雍、涼人馬,顯得憂心忡忡。他倒不是害怕司馬懿,而隻是覺得這個人不好對付。
司馬懿呢?盡管諸葛亮的名聲比他大,但自信能對付得了。兩個人的心態不一樣,如果僅從心理因素上講,顯然司馬懿占據上風。但諸葛亮是實幹家,從願望上講,最好別碰上司馬懿這樣難纏的對手,但真正碰上了,那也隻好麵對現實,並且有能力壓倒對方。
經過幾次較量,雙方漸漸摸清了底細。
真正第一次交手是街亭會戰。從戰役部署上講,諸葛亮略高司馬懿,因為諸葛亮先派人馬據守街亭,當司馬懿的人馬趕到,見街亭有兵把守,司馬懿自歎“我不如也”。但是當他發現守街亭的是個庸才,放棄當道,把人馬駐紮在山上時,立刻就振奮起來,接連擊敗蜀漢的街亭守將馬謖、高翔、魏延等,並且乘勝追擊,迫使諸葛亮演了一出“空城計”。
好險嗬,諸葛亮差一點被司馬懿活捉!這倒不是諸葛亮無能,而是諸葛亮不識才,派馬謖領兵,犯了用人不當的錯誤。馬謖這個人平時顯得比較聰明,在諸葛亮身邊出了不少主意,有的被諸葛亮采納了。如諸葛亮南征時,馬謖向諸葛亮提出“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建議,才有後來的七擒孟獲,從而安定了蜀國的後方。
但馬謖充其量隻是個參謀人才,缺少實戰經驗。他領兵到街亭,放棄當道紮寨,屯兵山上,副將王平反複勸阻:如果對方圍山、斷水,蜀兵就會不戰自亂。他卻搬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教條,十分可笑。
自街亭戰敗以後,諸葛亮就謹慎多了。諸葛與司馬,一個是步步緊逼,一個是節節退守。但諸葛亮取得的隻是小勝,司馬懿也隻是小敗,並未被打垮。
真正的決戰隻有一次,就是上方穀之戰。
這場戰役是諸葛亮精心部署的。目的就是殺死或捉住司馬懿,從根本上打垮魏國,完成北伐宏願。麵對諸葛亮的布局,司馬懿疑慮重重,雖然極不情願,最終還是落入諸葛亮的圈套。當周圍大火燒起,一切都悔之晚矣,司馬懿下馬抱著兩個兒子放聲大哭,一切都結束了。
然而天不滅魏,突然天降大雨,司馬懿父子死裏逃生。諸葛亮在傾盆大雨中被真正擊垮了。
上方穀之戰是魏蜀交戰雙方的拐點。從此,司馬懿再也沒有勇氣麵對諸葛亮,一味堅守不出。諸葛亮給他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他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視我為婦人耶”。一個男人、一個軍隊的統帥懦弱到這種程度,可見被打服了。諸葛亮屯兵渭水河畔,雖然采取了“屯田法”,但曠日持久,燈油耗盡,竟一命歸天。他是帶著滿腔的無奈離開這個世界的。司馬懿早在上方穀就被嚇破了膽。最後,“死諸葛走生仲達”,他的死期也不遠了。
綜合所述,這場對峙應該說沒有勝者。司馬懿屢戰屢敗,以敗仗換取時間和空間,最終拖垮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單純從誰更厲害方麵講,諸葛亮無疑高過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