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簽署一份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包括中國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做法。
這一舉動引發各界對美國采取單邊行動損害中美經貿關係的擔憂。
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
特朗普當天在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前稱,為確保“公平和對等的貿易規則”,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動用所有可用的政策選項。
美國政界、商界不少有識之士指出,如果政府不顧世貿規則,采取單邊行動來解決與貿易夥伴的爭端,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還可能傷及本國消費者和進出口企業等的利益。
為什麽美國要對中國開展貿易調查?
近些時日,特朗普及其貿易官員頻頻談到與中國的貿易問題,其中透露出了許多關於此次調查的信息。
結合特朗普的施政理念以及風格,這次調查的某些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1.保護知識產權?
在特朗普透露將對中國進行貿易調查之前,美國就曾長期指責中國稱,中國大規模竊取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並強迫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建立不公平的合資關係。
美國相關人員稱,在合資企業形式下,美國企業實際上被迫進行技術轉讓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美國一官員11日發言稱:“如果美國人繼續坐視自己最好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在國外被竊取或強製轉讓,美國將很難保持優勢地位,繼續作為全球最具創新的經濟體之一。”
然而目前眾多跡象表明保護知識產權可能隻是美國此次進行貿易調查冠冕堂皇的說法。
2.扭轉貿易逆差?
特朗普執政以來,反複強調中美之間貿易逆差。
就在上周四,特朗普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強調每年在同中國的貿易中“喪失了數十億美元”。
據美國統計局數據,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470億美元(約合2.36萬億元人民幣),占其整體逆差的47%。
如此大的貿易逆差在特朗普看來顯然難以忍受,這與其在競選時就提出的貿易保護綱領背道而馳。
而再聯係特朗普上任之後所實行的種種貿易保護政策,此次對中國的貿易調查更像是借知識產權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以重振美國經濟。
3.可能對中國國際貿易衝擊不大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哈斯和杜大偉的報告指出,中國對美出口僅占中國GDP的不到5%,雖然美國市場對中國出口商而言仍然很重要,但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和投資轉向更加依賴服務和消費,美國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相對重要性將繼續縮小。
因此即便美國貿易製裁措施實施,對中國造成的衝擊也不會太大。
貿易調查根據的“301條款”究竟是什麽?
不論從曆史還是“301條款”的具體規定來看,它都更像是一款美國為自己和競爭對手量身定做的貿易“法外神器”。
最早的301條款版本來自於《1974年貿易改革法》的第301節,其核心內容即為當美國認定自己的貿易權利遭到外國“侵犯”時,美國可以立即采取行動消除這些“侵犯”。
而“301條款”的第二個版本“特別301條款”則主要針對知識產權保護進行了規定,並賦予美國貿易代表絕對權力,當其認定某國的的貿易做法對美國知識產權不利,此時美國有權單方麵采取貿易製裁措施,如征收高額關稅和限製進口等。
第三個版本即“超級301條款”,將貿易報複權由總統轉移到貿易代表辦公室,使貿易的談判者和貿易的執法者合二為一,賦予貿易代表辦公室更多的談判籌碼以減少政府對貿易代表辦公室采取報複措施的幹擾。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
總之,在“301條款”規定下,總統或貿易代表都有“自由裁量權”。美國在啟動301條款時,不需要任何證據和第三方,隻要是美國“確信”、“認定”、“確定”了的,就可以發起“貿易製裁”。
此前,美國運用“301條款”在上世紀60年代打擊了崛起中的歐共體,鞏固了其經濟霸主的地位。
還在上世紀70及90年代兩次利用“301條款”擊垮日本,導致日本經濟的“滯脹”,在90年代初還引起了日本國內地產和股市的泡沫化。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世貿組織成立以來,這一規定在美國已被漸漸棄用,不過美國也從未放棄“301條款”調查的單邊報複作用。
2010年,中國也曾遭到過美國單邊發起的普通“301條款”調查,但最終中美談判達成一致,美方未采取措施。
但此次不知特朗普究竟是下定決心要與中國“死磕”還是隻是“虛晃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