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華人媒體平台吵架
本地的幾個華人媒體平台在微信群裏起了爭執。媒體人都有各自的朋友,所以爭論起來各方都有自己的支持者。你一言我一句,幾個回合下來,難分高下。老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媒體文章誰好誰壞,還真是難於定論,畢竟我們讀者也都是帶著立場來評論的,誰都算不上客觀。要是有人問我,為啥說某人的文章寫得好?我隻能回答說某人是我朋友,必須得給他捧個場。
在我看來,媒體之間持有不同觀點對於讀者而言是好事。在美國,正是CNN和fox news之間互相較勁,我們才能聽到來自保守派和進步派之間不同的看法,因而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問題。媒體們有著各自的立場和不同的堅持,才會形成健康媒體生態。要是這兩家媒體沆瀣一氣,用統一的口徑發表新聞,這才糟糕呢。 媒體百花齊放,大咖主筆互相攻伐,那才是文壇盛世呢。
看到華人媒體時間的衝突,我為他們拍手稱讚!讚他們堅持立場,讚揚他們勇於表達,讚揚他們撕破臉皮。臉皮這東西,實在是媒體的毒藥。媒體人要是為了臉皮,一團和氣,互相擦屁股,這樣被糊弄的隻有讀者。媒體之間的衝突,大大提升了媒體平台的娛樂性和內容的多樣性。這絕對不是挖苦諷刺,而是真心相告。想想看,新聞聯播都是高大上偉光正的統一語調,中央台和地方台之間統一思想,除了迫不得已,誰願意看那些官樣文章?如果華文媒體的文章都是正兒八本的主旋律大道理,隻有無聊到吐血的人才會閱讀吧。讀者少了,誰會在平台上打廣告?
海外的華文媒體平台,如果沒有國內的資助,那就得考慮賺錢。要不是領中宣部的工資,華文媒體平台必須得賺錢。海外華人的媒體市場,應該體量不大。而自媒體的時代,華文媒體平台可真不少。僧多粥少,不打架才奇怪。華文媒體想要吸引讀者,想要賺錢,除了內容可靠,分析到位,還得貼近生活,具有相當的娛樂價值。想想為啥郭德綱的德雲社能賺錢?人家就是把道理放到笑話中講,一個捧哏,一個逗哏,互相拆台,引得觀眾哈哈大笑。笑著笑著,觀眾們不但接受了相聲中的道理,還高高興興地獻上了銀子。華文媒體的筆杆子們,要是學到了相認演員的精髓,把新聞寫成段子,把道理揉進笑話,那必然就會有人擁躉,平台也就能在讀者的笑聲中把錢包賺滿了。
看到幾家媒體間的爭執,我絕對相信平台老板們在下一盤大棋。你們吵吵鬧鬧,互相爆料,一下子就把我們吃瓜群眾的閱讀熱情激發起來了。為了滿足我們無聊的好奇心,也會一篇又一篇地點擊觀看你們的文章。你們吵一架,十篇二十篇的連載也就出來了。隻要你們寫得有意思,爆料夠生猛,讀者們就算熬出黑眼圈,也會連夜追更。這下子讀者多了,點擊量也上去了,廣告費自然來了。就算我們真的隻是這盤大棋裏的棋子兒,有熱鬧看我們也是樂在其中。
真心話,媒體平台就該互相掐,這樣內容才有看頭兒。不過,平台掐架可不許真的動手,要文鬥不要武鬥。有啥問題,筆頭子上見真章。你們文章寫得越犀利,我們讀者就看得就越來勁兒。套用電視劇“狂飆”裏高啟強的話:“風浪越大,爆料越狠,越有人讀!”再套用德雲社相聲演員嶽雲鵬的話:“我的天哪,那點擊量不就上去了,你們要發財了!”
最後,作為讀者,讓我們高呼:“讓媒體平台的爭吵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