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念玉玲姊妹

(2021-12-09 17:19:53) 下一個

紀念玉玲姊妹

 

清早,我和太太出去散步。我們住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教堂山,一個林蔭中的小城市。這裏秋意正濃,晨風陣陣,金黃色的樹葉紛紛落下,掩映於青山翠柏之間,在朝陽中飛舞,隨風沙沙作響,這是歲月的聲音。

“唉---”我長長地歎息,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是呀,”太太說:“一個關心和愛護我們的人走了。”

眼淚流了出來,我不想在太太麵前表現得太脆弱,而且也說不出話來,隻得又“唉”了一聲。

“唉---”太太也歎息了一聲,帶著鼻音說:“許姊妹肯定不希望我們這樣。”

“是,”我應和了一聲,說道:“我們應該好好生活,力所能及地去關心和愛護別人,就像許姊妹那樣。”

“是的,”太太說:“我想她肯定還希望我們過好教會生活,好好愛主。”

的確如此,在許姊妹進入重症監護室的前一天,我們還收到她在微信上傳來的讀經分享。我的印象裏,許姊妹之前不太用微信,可近一兩年來,她幾乎每天都在我們兩家的微信群裏分享信息,也常常在朋友圈中傳播福音。

我們一家與許姊妹和黃弟兄相識也是因為福音的緣故。2005年4月,我從美國訪問學習期滿後,返回北京。感謝神的帶領,我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蒙恩受洗,進入神的家庭。為了安排我在北京的教會生活,在加州的張平弟兄專程來到北京,介紹我認識了黃弟兄和許姊妹一家。黃弟兄利用自己公司的空間為弟兄姊妹們提供了一個聚會的場所。黃弟兄帶領聚會,許姊妹從旁協助。經張平弟兄引見,我帶著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太太和黃弟兄、許姊妹一家吃了頓飯,算是認識了。

之後,每個周末黃弟兄都發手機短信邀請我和太太參加聚會。那時候,我正在忙著寫畢業論文,天天熬夜,早晨起不來,所以次次都失約了。我不去聚會,黃弟兄就提出來我們的住處訪問。說實話,當時真的很忙,所以我謝絕了。即便如此,黃弟兄依然不斷發信邀請我們。神的恩典真的很奇妙,有一天晚上,我跟太太說:“我們還是去一次聚會吧,否則就太失禮了。”太太欣然應允了,雖然她和黃弟兄和許姊妹隻有一麵之緣,但對他們的印象非常好。

第二天,我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從海澱到了朝陽。幾經打聽,我們才找到了黃弟兄公司所在的寫字樓。當我們推門而入的時候,聚會已經開始了。見我們到來,黃弟兄和許姊妹熱情地招呼我們入座。相互介紹後,我們很快和聚會中的弟兄姊妹熟絡起來,陌生的感覺轉瞬就消失了。聚會中,弟兄姊妹們禱讀經節,申言分享,形式活潑生動,內容豐富多彩。黃弟兄在聚會中發言時,許姊妹都抬眼凝視。從她的眼神裏,我們看到了溫柔賢淑。這是琴瑟和鳴的夫妻相處之道最好的見證,我和太太既羨慕,又敬佩。

黃弟兄帶領下的聚會康壯有活力,生活中他和許姊妹更是對弟兄姊妹照顧有加。交往多了,我和太太就越發敬重他們。在我們的眼中,他們不但是屬靈的師長,更是我們生活中的榜樣。當我們遇到各樣問題的時候,常說地一句話就是“如果黃弟兄和許姊妹在這裏,他們會怎麽做”。從2005年到現在,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的人中就包括黃弟兄和許姊妹。福音於他們二人,不隻是由嘴裏說出來的,而更多的則是做出來的,活出來的。

在生活中,我們從黃弟兄和許姊妹看到了神性的光輝。相識的時候,我是個桀驁不馴的年輕人,自視甚高,心中滿是自己的長處,眼睛都是別人的短處,很少會真心敬佩別人。感謝主的帶領,讓我有幸遇到了黃弟兄和許姊妹,從而有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體會。讀書多年,所謂的美德,對我來說,多是課本中空洞的說教。與黃弟兄和許姊妹相識後,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常觸動我,讓我得以從生活中見證和學習美德。所謂“活基督”,應該就是他們這個樣子吧。

黃弟兄帶領教會生活,他有如清晨的日光,指引我們行路的方向;許姊妹陪在他身邊,細致入微地服侍聚會,照顧弟兄姊妹,有如和風細雨般撫慰人心。我本是一個行事乖張的人,和他們相處多了,也學會了寬容和接納,甚至照顧別人。不光我自己,我的太太也非常敬重黃弟兄和許姊妹,喜歡和他們交往,接受福音的光照。參加了幾次小排聚會後,許姊妹說:“劉燕姊妹,你可以受浸歸入主了!”“好的!”太太高興地答應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回想起來,我太太接受福音的過程,很像一首唐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許姊妹就是福音的“春雨”,既輕輕柔柔,又堅定持續。春風化雨,福音的種子發芽成長,我們一家都成了神家中的子女,得享神的恩典。

黃弟兄和許姊妹多次照顧我們,對他們可能都是一些小事兒,然而對我們來說卻意義深遠。2006年三月,我和太太在北京登記結婚。太太為人柔和,凡事都順著我,因為我不喜歡婚宴的嘈雜,所以我們不打算舉辦任何的儀式。領證的當天,黃弟兄邀請我們到家裏,許姊妹操辦了家宴,為我們慶祝。黃弟兄和許姊妹,也就成了我們的證婚人。現在回想起來,他們夫婦就像我們的兄嫂一樣,請他們做證婚人,實在最為合適了。那一場家宴,對於他們可能就是一次普通的接待;對我們而言,卻是成婚的見證聚會。家宴之後,我們合影留念,照片我們保存至今,每每回顧,都十分感念黃弟兄和許姊妹對我們的照顧。當然了,黃弟兄和許姊妹照顧我們不止這一件事,他們照顧的人,更不止我們這一家。相信很多人和我們一樣,因為被他們照顧,也學會了照顧別人。

仔細數算,我在北京與黃弟兄和許姊妹來往的時間並不算長,前前後後加起來,應該還不足一年。人生的經曆真的很奇妙,有的人相見不相識,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鄰居或者同事,充其量隻能算熟人,連朋友都談不上;還有的人,短暫的相交,就能產生一輩子的情分。2006年8月,我再次赴美留學,太太暫時留在北京工作。出發前,黃弟兄和許姊妹設宴給我送行,臨別切切叮囑,到了美國我要今早融入當地的教會生活,凡事都要放眼當下,不要用以往教會生活的標準來判斷將來教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這些話當時我還不太懂,後來才逐漸明白。出發當天,黃弟兄開車陪太太送我到機場,我們依依惜別。不足一年的交往,黃弟兄和許姊妹與我而言,已經不止是朋友,更如家人。

我赴美後,太太留在北京工作,繼續跟隨黃弟兄和許姊妹一同聚會,半年後才到美國和我團聚。當時,Skype通訊軟件已經流行,我和太太自然時常聯係,互報平安。黃弟兄也常常通過Skype分享信息,扶持我在美國參加教會生活。剛到美國,學業繁忙,Skype上傳來的平安信息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從而專心學習,全力工作。直到太太來美國後,我才知道她在北京這半年出了健康問題,好在黃弟兄聯係了同仁眼科醫院的朋友,及時安排了手術,才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在治療和恢複期間,太太得益於許姊妹的悉心照顧和屬靈喂養,雖然身體經曆病痛,卻在靈裏十分地平安。

2006年一別到現在,我跟黃弟兄和許姊妹,再沒有重聚過,然而他們卻一直陪伴著我們。由於學業和工作的關係,我回國十分不便,所以一直留在美國。期間,太太幾次回國探親,路過北京時總會跟黃弟兄和許姊妹見上一麵。後來,黃弟兄和許姊妹搬到了江蘇,和他們相見也更不容易了。好在網絡通信技術越來越發達,空間的距離並沒有阻隔我們和黃弟兄和許姊妹交往。十幾年來,我和太太也有了孩子,當了爸爸媽媽。黃弟兄和許姊妹,不但關注我們,也關心著我們孩子的成長。通過網絡,我們也見證了子恩和子良,從小朋友長成小夥子,兄弟兩個都進入南京大學,學有所成。每次和黃弟兄和許姊妹視頻通話,都和以前一樣的親切,隻是我們都比以前上了些年紀,難免有些感懷。

相識十幾年,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的事情,莫過於許姊妹患病。聽說許姊妹生病後,我和太太憂心忡忡,反倒是黃弟兄和許姊妹比我們鎮定很多,甚至寬慰我們。許姊妹在台灣手術後,聽說她恢複的不錯,我們都深感欣慰,稍微寬心。因為工作的原因,太太回國的次數比過去多了,每次回去之前,我們都想為許姊妹帶一些營養品回去。可黃弟兄和許姊妹,總是顧念我太太旅行的勞苦,通常都會婉拒。這讓我們十分地過意不去,隻能為許姊妹的健康禱告,也求神紀念黃弟兄的勞苦。

在我們的印象裏,患病並沒有影響許姊妹對神的追求。雖然不在一起聚會,微信的普及也讓我們可以方便及時地了解黃弟兄和許姊妹的生活動態。聽說許姊妹在台灣參加壯年班學習,我們在YouTube上找到了她那一級的畢業錄像,看到了許姊妹參加社區服侍的剪影。見她氣色不錯,我和太太都很興奮,特意截屏留念。

近幾年來,許姊妹的病情反複,讓我們很擔心。每看到她在微信朋友圈裏時常分享經節和信息,我和太太總是自我寬慰說,許姊妹的狀況還不錯。黃弟兄許姊妹和我們一家有一個微信的群組,收看許姊妹發送的經節和信息,是我和太太每天生活的一個要務。許姊妹的傳來的消息,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屬靈的教導,更是平安的問候。看到她的消息,我們就知道她還安好。

在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1月12日下午6點34分,北京時間早晨11月13日早晨7點34分,我們收到了許姊妹發送的最後一條微信福音信息,其中的晨禱經節為耶利米書15章16節:“耶和華萬軍之神阿,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成了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為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第二天,也就是美東時間11月13日,晚上8:51分,黃弟兄傳來微信消息,說玉玲姊妹病重,送加護病房搶救。許姊妹的病情發展,我和太太一直都在關注。說實話,她病重的消息,我們是有心理準備的。但這一天真的到來時,我和太太仍不禁流淚,對她的離去十分不舍。

“就跟親人去世了一樣。”太太含著眼淚說。的確如此,多年來我們一直像兄嫂一樣敬重黃弟兄和許姊妹。我們對他們的情感,和家人沒什麽兩樣。“許姊妹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平複了一下心情,我問太太。“她是一個順從的人,”太太想了一下說:“這麽多年,她一直都陪在黃弟兄的身邊,凡事都以弟兄為頭,一起配搭服侍。她順從自己的弟兄,也就是在順從神。”太太說得有道理,在我的印象裏,許姊妹永遠都是黃弟兄身後的人,勤懇地支持弟兄的工作。“那你覺得許姊妹是個什麽樣的人?”太太問我。

許姊妹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她是個好妻子,好母親。記得黃弟兄曾經這樣分享,他曾經向神求這樣的一個姊妹:第一,要大眼睛;第二,要會做飯。黃弟兄笑談,自己的眼睛小,所以一定要找一個大眼睛的姊妹,這樣有了小孩才能平衡一下。至於會做飯,是因為黃弟兄計劃成家後,要時常請年輕的弟兄姊妹來家裏吃飯。神的祝福是信實的。許姊妹真的長著一雙大眼睛,人長得漂亮,而且非常的賢惠,煮飯做菜都是一把好手。她在事業上輔佐黃弟兄,在家庭裏兩個人一起培養了子恩和子良兩個小弟兄。我們在一起聚會的時候,子恩和子良還都是小孩子,可是他們待人接物之間,處處顯出良好的家風,這自然得益於母親的言傳身教。

除了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許姊妹更是一個令人敬重的基督徒,一個耶和華名下的人。如果可以在基督徒三個字前加上幾個修飾語,我想用“謙卑”、“溫柔”、“細致”和“甜美”四個形容詞來形容許姊妹。姊妹是一個謙卑的人,她在真理前麵謙卑,在丈夫麵前謙卑,在弟兄姊妹和福音朋友之前,仍然謙卑。黃弟兄服侍教會多年,在弟兄姊妹中威信很高,許姊妹和他一起讀經聚會多年,真理裝備自然很多。請原諒我說話世俗,在教會生活中,我從來沒有看到許姊妹有“師母”的派頭和行事風格,無論是為主申言,還是服侍事工,都非常謙卑,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許姊妹言語溫和,性情柔和,教會生活中我們都願意接近她;她對弟兄姊妹的照顧,細致入微,非常溫暖。許姊妹也是一個甜美的基督徒。從她身上,我們總是能看到她對弟兄姊妹流露出的愛,時時彰顯神大愛的榮美。

許姊妹走後,我們時常為此流淚。太太說:“許姊妹肯定不希望我們這樣。”她說得對,多年來許姊妹和黃弟兄一起,在屬靈的道路上不斷喂養我們,她對我們肯定是抱有期望的。如今我們也人到中年,的確過了仰仗別人扶持的年紀。自2006年北京一別,我們在美國打拚至今,期間生活也有過諸般不易,教會生活過得顛沛流離,而今生活逐漸安穩下來,的確該多思考一點兒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了。過好教會生活,這必然是許姊妹對我們的期望。

這些天,我一直想著怎樣紀念許姊妹,除了寫這篇文章,還能做點兒什麽?適逢美國的感恩節,由於疫情的緣故,我們家本不打算參加小排弟兄姊妹操辦的聚餐。承辦愛宴的那家姊妹,在微信群裏求助烤火雞,遲遲沒有人回應。烤火雞是感恩節的大菜,做起來費時費力,還有不小的失敗風險。“今年的火雞我們來烤?”我問太太。她爽快地答應了,並說:“我們再多烤一隻吧,可以分給學生和單身的同事。”火雞太大,隻能一隻一隻地烤,每一隻都需要5個小時左右,兩隻烤下來 ,我和太太忙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再用蘋果木屑煙熏一下,火雞才算出爐。烤火雞受到了弟兄姊妹和太太學生以及同事的好評,我們很高興,一方麵的為烤火雞的成功,另外一個方麵就是我們照顧了別人。把許姊妹傳遞給我們的愛,再去傳遞給別人,擴散開去,這也是我們紀念她的一種方式。

羅馬書14章8節:“我們若活著,是向主活;若死了,是向主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借著許姊妹,我們學習了怎樣才是“主的人”。在安息主懷之前,許姊妹已經為立下了標杆,指引我們繼續前行,向主而活。求主保守我們的許玉玲姊妹在安息中享受神的榮耀,也求主繼續加力給我們,讓我們行走在世上的道路時,也向著屬靈的標杆奔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青白丹城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許姐妹現在在好的無比的地方。
tobyd_媽媽07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玉玲姐妹在神那裏了!
Yangtsz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分享。
安大略faraway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我們也在北京的家庭教會呆過。願神祝福你們!
Yazai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感人的許姐妹!感人的記念方式!願神的愛借著祂愛的人傳給缺愛的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