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
本縣的居家令(stay at home order)終於發布了,計劃於明天,也就是三月二十七號是實施。前兩天,我一直在琢磨shelter in place和stay at home order哪一個更加嚴格,到今天也沒搞清楚。字麵上講,前者是就地找掩護,後者是待在家裏別出門兒。也就是說,當shelter in place命令發布的時候,如果您剛好在公共廁所蹲馬桶,那您必須得繼續蹲下去,直到命令取消。而stay at home order要人道多了,您可以在家裏到處轉悠。隻要您不出門,鄰居就不會舉報,警察也不回來罰款。這個居家令,為期一個月,要執行到四月底。
我對這個居家令沒有意見。疫情爆發以來,美國人越來越重視,但仍然有人不當回事兒。周末,我帶孩子去Eno River州立公園,停車場裏停滿了車,人們絡繹不絕,看不出對疫情的緊張。好在我去公園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了解這種不以為然的心態,本不打算下車,所以轉了一圈就回去了。路上,我和孩子有共同的直覺,那就是我們這裏的疫情必然迅速加劇。果不其然,美國的感染人數呈現指數上升,本州的感染人數也飆升。今早的時候,看統計數字美國還落後於意大利。到了晚上,美國不但超越了意大利,而且破了中國的記錄,成了世界第一。希望這個居家令能夠幫助美國減緩疫情發展的速度。
前幾天,好多專家都預報,美國將成為這次世界大瘟疫的中心和熱點。說實話,不用專家解釋,我遠在中國農村老家的父母,都預見到了美國的大爆發。他們深深不理解,為什麽美國政府沒有吸取中國的經驗教訓,把國家搞得一團糟。我隻能安慰他們,這裏一切都好,有吃,有喝,還有手紙用,不用擔心。話是這麽說,我自己也有些擔心了。當本地出現確診病例後,我們真真實實感到,新冠病毒並不遙遠。當聽到附近華人社區有同胞中招的傳聞後,更是心驚肉跳,越發不安。看來,這個居家令一定要嚴格執行,絕對不能給自己找麻煩,給社會添負擔。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有朋友轉載一篇文章,說新冠疫情爆發,割裂了華人的朋友圈。因為觀點不同,立場差異,很多航行了幾十年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了。我也有類似的情形。因為病毒哪裏來的,和幾個發小兒同學爭來爭去,多多少少傷了點感情。隨著美國疫情的加重,中國疫情的減輕,朋友們的互動從爭論轉到了關心,每天都收到國內的問候。除了平安的祝福,更有好多人提出給我郵寄口罩。感動之餘,更讓我深刻認識了同學朋友的感情。觀點的不同,並不會割裂彼此的牽掛,這是真正的人性光輝。劫後餘波兄弟在,千萬別為幾句爭執就說出“割袍斷義”這樣傷感情的話。新冠病毒已經把全世界所有的人聯係在一起,我們真的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了生存,所有的人們必須共同努力。
早上,一個大學同學在和我討論問題後,給我下了個定義:“一個農村的土老帽兒”。我自豪地說,我的籍貫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彩亭橋鎮張官屯村,具體哪個大隊,第幾生產小組,我得去問我媽。我一直深信,隻有我們農村人才聰明能幹,心靈手巧,十項全能,無所不會。所以,“土老帽兒”這個家庭出身,一點不讓我難為情。相反,我常常笑話那些城裏長大的人,連個雞都不敢殺,雞毛更拔不幹淨。同學笑我喝了洋墨水,還是一個冥頑不靈的搓腳大漢。我笑答“對,是一個叼著剔牙棍兒的搓腳大漢”。
剔牙花不了幾分鍾時間,腳更用不著沒完沒了地搓。除了工作和輔導孩子學習,我還真得想點辦法打發這出不了門兒的時光。我閨女曾說,我在院子看花、看草、看樹、看鳥、看藍天、看白雲,看一天都不會嫌累。知父莫若女,我閨女總結到位。就算上班,我也是電腦前三五十分鍾,就得出去溜達一陣子。如果中午有空,更會到林子裏跑一圈,透透氣。居家令還沒正式施行,我就有點憋不住了。想來想去,我得給自己找點愛好。攝影是最便宜的愛好,雖然照相機很貴。之所以說便宜,是對攝影對天賦的要求不太高,隻要長一個手指頭,就能按快門。隻要設備好,就能拍照片貼朋友圈。說幹就幹,家裏有現成的照相機,雖然舊點兒,並不耽誤玩兒。
還別說,院子裏真的有各種各樣的美麗。樹太高,鳥跳得太快,暫且不拍它們。今天的主題是花。有些花,我能叫上名字。比如說,黃黃的菜花,是我把大白菜的根埋到地裏,發了芽,長了葉,修長的莖杆上,頂著一簇小黃花,很是好看。院子裏的杜鵑,有的開白花,有的開紅花,一點都不含蓄,綻放地到處都是。黃色的鬱金香,開得比往年要多,綠葉綠莖,頂著一大朵黃花在風中搖曳。Dog Wood,直譯是“狗木”,是北卡的州花。這種花木是小型喬木,花瓣單一,花色並不見長,但是樹形很婀娜,掩映在高大的橡樹或鬆樹之下,有林黛玉那種憂鬱的美。院子裏還有其它的花樹,除了過了花期的茶花樹,我都叫不出名字,看來還有功課要學。
晚上,和孩子討論了兩個小時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寫程序的思維,或許是可以遺傳的。我靠計算機吃飯,但是隻上過一門C語言程序設計課,其它都靠自學。孩子學了Python程序設計,應該算是入門了,現在有什麽問題,基本上都是自己Google搜索,自己研究搞定,這讓我頗為欣慰。輔導完孩子,拿起手機,未讀微信信息幾十條,主要來自一個“槍群”,裏麵談到家防用手槍都脫銷了,難道真的需要買槍防身嗎?這問題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