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久病成良醫。良醫是不能成了,但對醫學的濃厚興趣始終未減。在考大學的年紀錯過了西醫醫學院,往後也隻有中醫能滿足自己的熱愛了。雖然是愛,但過去二十年一直有更現實的柴米油鹽,功名利祿要追求,並未有時間分配給中醫。雖然成套的大學中醫本科課程的書早已買好了,擺在書架上,卻隻是偶爾翻閱一些醫家的暢銷書而已。感謝自己過去的努力工作,如今提前退休了,終於有時間係統地好好學學了。 開始學習前,我做了很多功課,比較很多人的學習經驗。我認定,中醫基礎理論是係統學習中醫的入門課程,是之後所有課程的基石,隻有理解掌握這些中醫的背景起源,發展曆史,學說理論,哲學思想,才能更清晰地理解中醫診斷,藥劑,藥方,針灸經絡等等未來要學的一切。所以它成了我開始的第一門課。我采取的學習方法是一邊自學看書,一邊看中醫藥大學的視頻課程。我有兩個視頻一起對比著看,一個是黃正光的,他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將書裏的內容走一遍再匯總,適合看書後鞏固書麵知識點。另一個視頻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潘毅的,退休前他是中基教研室主任,他不僅術業有專攻,而且能展開和聯係臨床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他在業內現在也比較熱門。他一直強調,要真正學好中醫,而不隻是醫典明錄的執行者,必須學習大量的傳統文化的東西,比如《易經》,閱讀大量的古籍,比如中醫古籍,古文原版書。(老Z提點說,最好要通讀中國哲學史,有道理,因為中醫的思想理論體係就來源於中國的哲學史。)因為古時候,中醫本身就是文人自學的樂趣。也許這話不嚴謹,但卻是事實,即使你平時隻看連續劇,也能看到某書生某公子開方子的場景,比如賈寶玉就會給晴雯換藥方。 在快過去的一年裏,我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的時候就突然感受到了一種求知的愉悅感,類似多巴胺分泌的舒服。這個正是一個興趣愛好應該給人帶來的正向的心理作用,我體會到了。潘毅在講“心主神明”這個概念時,講到中醫對“神”的分類。它突然打通了我在中醫,養生,修仙這幾者之間的界限。我自己的體質是上熱下寒,心火大,容易心火上炎,五心煩躁,失眠多夢。很多人勸我要打坐,冥想,站樁,雖然我知道要引火歸元,但我一直沒有試行過,就是心裏並沒有認可它的原理“為什麽”,可期的效果“怎麽樣”。潘毅的教學說通了這一點,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