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一羽

園藝 旅遊 收藏 雜敘
個人資料
正文

疫年談“鬼”和兒時的“黑段子”(故鄉之五)

(2021-03-28 10:20:51) 下一個

 

這幾年、不斷有親朋去世,於是悟到:“鬼”是地球上的老年人想出來的。因為,老年人看著身邊的熟人相繼離去,自然會想:那一邊陣容日漸壯大;“那一世界”也很熱鬧吧?或許,在曆史的某個時點,麵對未知的大自然,老年人以為趕赴另一個社會、在那兒可以再見,這些見到的故人就叫做“鬼”吧。

 

去年新冠疫情開始爆發時,有的養老院成批地死人,就有老人說:這樣結伴而行也好;黃泉路上不寂寞。是嗬,用鬼魂來增添點詼諧,是對死亡的一份坦蕩,但也植根於不同的價值體係。細思之,中外對鬼魂或者叫“鬼”的態度大不相同。中國一般是敬鬼神而遠之,唯恐帶來不祥。有錢人葬儀隆重,花了大錢買墓地,送葬很熱鬧、最後將去世的親人往荒郊野嶺一放。在歐美,葬禮大多簡單樸實,最好的墓園往往就在城中心的風景勝地,旁邊就是最貴的別墅與公寓。活人與死人朝夕為伴而心安理得。

 

人生的送往迎來和生死離別本屬正常。但對於死的畏懼,根源於對失去財富的深刻恐懼。研究死亡學的專家認為,最初的人類將生死看得很平常。與萬事萬物的新陳代謝生生不息一樣,人的生死猶如樹上每年長出新葉又落下陳葉。因為,那時的人類沒有多餘的財富。也沒有家庭。待到生產力發展了,人可以占有多餘的財富了,又可以通過家庭傳給子孫了,才產生最終不能帶走全部財富的苦惱、才會怕死。

 

上個世紀六十代初,和奶奶、妹妹三人租住在古城區三祝巷的一個院落內。古城區小巷多,走出巷子仍然要穿過另外的巷子。上小學二年級時,聽同學說,在夜晚的三祝巷口,有一種叫“黑段子”的鬼經常出沒。再後來,就有同學說著似乎親曆過的事:黑暗中遠遠地看到,有一隊人走來,個個一身黑袍子而沒有腳、一蹦一蹦地走在夜色中,這種走起路來沒有一點聲音的黑色段狀物,就叫“黑段子”。再有同學說,如果在晚上碰到“黑段子”從深深的巷子裏頭走過來,自已千萬不能出聲,隻要不被發現,“黑段子”就會一蹦一蹦地自已走開。有段時間,我那小學生的頭腦中,經常會因“黑段子”問題而害怕,有時甚至於想到自已會否碰上?

 

現在回想小時候,雖然怕“鬼”,但也最愛聽“鬼”的故事。這不僅有趣,或許也是人來到世間並具有初步認知能力後,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同時也是對神秘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之心。

 

(本文所用二張照片均由博主拍自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