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一羽

園藝 旅遊 收藏 雜敘
個人資料
正文

護城河裏水清清(故鄉之三)

(2021-02-08 03:18:06) 下一個

 

從城郊灣頭鎮一帶,河水汩汩東流而來,向南繞城幾經曲曲彎彎、古運河又在城南的文峰寶塔下麵成九十度角折向西去,繞城的這一長段,應該是護城河吧?幾十年前,小學裏功課少、放學後遊玩多,到河邊去玩成了保留節目。

 

寬寬的護城河裏水清清,淺水灘上的碎磚瓦礫,向人訴說著城池無數次被焚毀後的淒涼。河中船隻來往頻繁,人們在河邊淘米洗菜,也時不時看到有人擔水回家。

 

星期日,我們常沿著躍進橋下的河灘,一直走到肉聯廠的船碼頭旁邊捉小魚苗。初春的上午,陽光下的河水還涼得很,不能踩到水裏。河邊那火柴棒大小的名為虎頭沙的小魚,就藏在水下的碎磚瓦間隙中。將手伸在水中一攪拌,虎頭沙就逃到砂礫上不動。再用手在水中從四周向目標慢慢合攏來,最後將手的包圍圈縮小至兩手心之間,再一掬,就可以將小魚捧上岸、放到玻璃瓶裏了,成了帶回家觀賞的戰利品。

 

一次,我們正在起勁捉小魚時,遠遠地,沿河邊走來一個衣衫單薄破舊、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的男孩子。隻見他的褲腿挽得高高的,赤著腳,一手拿一把火鉗,一手提一隻竹簍,也在河邊細細地搜尋著,還不時躡手躡腳地下到冰涼的水裏。

 

“他在找什麽?”隨著我們中一個夥伴的提問,大家都停止了忙碌,在等他慢慢地沿河岸走過來:隻見他,用火鉗輕輕地將淺水中少數很大的磚、石塊翻過來,下麵間隙中、往往就藏了香煙長短的青蝦。蝦的身體是透明的、不易被發現,兩隻黑黑的圓眼在水中卻特別醒目。然後,他悄悄地踩到水中、再用火鉗一夾,一隻大蝦就活蹦亂跳地被夾出水了,再放到另一隻手提著的魚簍中。原來,水中還有如此大的蝦子!可我們卻從未發現。好奇地去看他的簍中:捉到的蝦足有一大碗!捉蝦的男孩,並不與我們搭話,默默地又從我們麵前沿河走過去了。現在想來,那是他的營生。

 

我們開始仿效他的辦法,不顧水涼,踩到水中小心地翻開水中的磚、石塊,也尋找藏在下麵的青蝦。可是,往往我們找到的要小得多,而且蝦很狡猾。沒有火鉗這樣的工具、我們的手會在水中形成阻力,常常手還沒到,蝦已遊走了。準確的說,蝦是向後一退一退地逃向深水中的。其時,蝦漸漸與澄澈的河水混為一體,隻現出兩點眼睛和略顯深色的雙鉗及長長的觸須,如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優雅地劃動著,又如齊白石國畫中的蝦那樣透明可愛。

 

護城河中還能捉到銀魚。小學同學劉俊告訴我,三年大饑荒時期,也是在一個星期日,他到冶春茶社一帶河邊玩耍,其時新北門橋下的護城河在放水,水中流出了不少銀魚。他與弟弟趕緊回到不遠的家中拿來淘米籮,到橋下的出水口去等,竟然捉了滿滿一大碗!他說,那天銀魚炒韭菜的滋味特別好!

 

同樣有趣的,是人們在城南徐凝門大街外的護城河裏釣魚。徐凝門街的南端渡口擺渡頗繁忙,這裏通往城外的湯汪鄉等地,是菜農商販們每天的必經之地。由於附近有木材加工廠,護城河上係著相當多的木排,遮蓋了近半個河麵。數畝麵積的木排下麵,藏有各種各樣的魚,伸向河中間的那木排邊上就坐了好多耐心地等待的“薑太公”。那已是“文革”初期,失學在家的我們喜歡到木材加工廠裏的球場打籃球,經常走過河邊木排。我已經記不得是否親眼看到過有人釣起魚,隻記得他們的魚盆中,常常放有釣上來的一尺長左右的鯰魚和略小些的昂絲魚。還記得河邊看熱鬧的人說,某位“薑太公”昨天曾釣起過一條五、六斤重的大鯉魚。

 

揚州雖然曆史文化積澱厚重、古城名聲大,但城池保存不好、直到“文革”前,城區居民的房屋稀疏破舊,沒有多少現代工業,留有“煙花三月下揚州”時的農耕味道,城市運行尚不會對河水造成多大的汙染,護城河還屬於與長江相通的大運河的自流水係的一段,有較好的自淨能力。

 

到了“文革”中期,在南端的寶塔灣一帶農村,已向西南設立了化肥廠、農藥廠等。和全國一樣,各種洗滌劑也開始進入居民家庭。那時,我被分配至文峰寶塔對岸的澱粉廠,工廠恰好位於護城河在此的直角轉彎處,廠區的東麵和南麵都臨水。我曾親眼見過幾次河水的大汙染,數小時內混濁如米湯,就在平時河水也不那麽清澈了。

 

如今的揚州,早已在改革開發的幾十年中崛起,去那兒的遊客也日益增多。從南門水關向東再向北到大王廟有十多裏的護城河兩岸,有了漂亮的護欄和綠化帶,新造了亭台樓閣,添了一些象“東關古渡”之類半真半假的古跡。從鹽埠路向西到瘦西湖景區一直連接到城北蜀崗上的平山堂,除了原先保存下來的文物古跡外,亭台樓閣也新造了不少,有人說,清代“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景象重現了。

 

每次返鄉,到護城河的岸邊散步,感到確實美麗。但也發現護城河的水質時好時壞,恢複不到從前。或許,這是各地城河的通病?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如不同步跟上環保措施,城市將不堪重負;護城河的清波隻能蕩漾在兒時的記憶中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