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天天地悄悄離去、臨近歲暮。若問感懷?是疫情帶來的聯想。
不要說去旅遊、出門也擔心;不要說生活、生存也受累。這就是2020。
在多倫多與數十上百的老年華人每周一次的網上相聚,真是生活這座多元化大城市的幸運。這就是“抱團取暖”。
臨近歲暮想得很多。
第一是生與死。病毒藏匿於無形又似乎無處不在,這種不確定性和每天所報的死亡人數,使人自然覺得生死大限說不定迫在眉睫。一旦中招而且過不了關,就是“最後時刻”來臨,怎樣麵對?然而,看到自已所住CONDO裏的工作人員和常去的超市員工們的熟臉,就有了一次次的寬慰。縱然如此,一有風吹草動不免心驚。例如,文學城中的大佬閻先生驟逝及隨後如潮的悼文,不免心生感慨。
第二是或嚴或寬的隔離措施、到何種程度才算安全?日常生活的頭緒廣闊無邊,縱算孤身一人獨居一室,也離不開柴米油鹽、更不能生病,無法“獨善其身”。猶其是那所謂“氣溶膠”,直接就將人心的恐懼提到最高點。聽說公寓樓的中央空調也可能成為傳輸管道,曾一度關了空調。
第三是新冠疫情將持續多久?疲勞症是必然會出現的。但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理現象,疲勞一陣還得回歸於日常的預防。曙光離現在有多遠?取決於疫苗的大麵積接種以致於特效藥的研製。祈盼明年的拐點早些到來。
第四是新冠疫情下各國對此的控製力度之比較?國人怕道對此頭暈,當然我也在其中。壓製個人的“強權”製度,人人不愛;可是,新冠病毒卻怕它。漢語不僅與英語的語境不一樣,好多詞的意思也不能互譯。例如,洋人也說“封城”,華人也說。其內涵相去甚遠。再扯到公權力與人生價值觀的碰撞等等,在新冠疫情這場全球性大災難的麵前,是那樣的不同!英美的接種開始了,現在又出現了各國間的“免疫差”,根子在國內的華人,明年能象以前一樣輕鬆地返鄉探親嗎?
第五是新冠疫情過後的地球村走勢。國際形勢由於疫情而更加錯綜複雜、懷疑世上還有公正、還有公理乃至真理否?網絡自媒體的出現,讓人眼花繚亂。而社交媒體以及傳統媒體,可信度又如何?例如,美國總統是誰勝選和官司能打到什麽程度,明明是兩個問題,怎麽攪到了一道。什麽樣的高人能給眾生指點迷津?原先,我看到不少自媒體還算睿智,但到後來對美國總統競選過程中的評判、一路“自說自話”地說下去,卻讓人越益困惑了。進一步想開去,世界上的遊戲規則有公正可期否?如果因此而部分改變了、何謂邪不勝正?
那麽多的問號,隻好學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人生的問號多了去了。半個世紀後、今年又一個“史無前例”!而且與上次國內閉門鬧不同,這次是世界性“史無前例”,現在又生存在國外,有著全新的視野,麵臨疫情何其不幸又何其幸也!
上學時讀過司馬遷《太史公自序》並為之感動。從網上查到【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
如司馬遷那樣的情懷,自不敢想。然而,當下是可以入史的特殊階段、後人肯定要大書特書,在如此特殊的歲暮之際瞎感歎一番,起碼可以預防老年癡呆和添些樂趣,也算意在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