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一羽

園藝 旅遊 收藏 雜敘
個人資料
正文

晚霞映照在盧塞恩湖上

(2020-10-05 03:46:27) 下一個

還是回憶五年前的事。那天傍晚,我徜徉在瑞士的盧塞恩(Lucerne)湖邊。不知不覺間走入金色的夕照:遠處阿爾卑斯山的峰巒積雪,已被晚霞染上淡淡的瑰紅;而眼前的湖水泛出寶藍色清光,似能一直漫溢到心頭。是時,各國來此地的遊客如飛鳥歸林、已離開這市中心;當地居民並不生活在這塊區域、沒多少行人。四周一切都靜悄悄的、黃昏裏彌漫著淡淡的柔情,柔情又隨餘暉溶化到湖水中。一對戀人坐在湖邊,在對著遠遠的遊艇和天上的海鷗發呆。此情此景成為一幅令我終生難忘的畫圖。

瑞士的盧塞恩(Lucerne)之所以大名鼎鼎,我猜想是沾了阿爾卑斯山的光。城市不大,可貴的是城區中心(實際上僅是該城市的旅遊區域)有一大片延伸到遠方阿爾卑斯山中去的湖泊,碧波蕩漾。天幕下的阿爾卑斯山,峰巒起伏、白雪皚皚,形成美麗的畫屏。小城中的大多數居民,則生活在與此處相連的另一處新城區、在那兒過著與其它城市居民無異的市井生活。前幾個小時,我曾乘了街車到那兒細細遊覽觀察過。

盧塞恩湖邊那座有幾百年曆史的風雨長橋,伴隨這座城市的成長。資料介紹,羅馬時期,盧塞恩還隻是一個幾戶人家的漁村,為了給過往的船隻導航修建了一個燈塔,因此得名盧塞恩(琉森、拉丁文),就是“燈”的意思。到18世紀末,盧塞恩仍然是一個中世紀小鎮。隨著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為代表的上流社會度假潮流的興起,遊客紛紛來到此地。從1830年開始到1890年,盧塞恩城區擴大了3倍、人口擴大到20000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城市內已有40000名居民。再熬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該城市靠阿爾卑斯山吸引了大量遊客,幾十年後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盧塞恩湖對岸的路通往不遠處的阿爾卑斯山,這兒的湖邊馬路則通向較平坦的平原。除了坐纜車上阿爾卑斯山觀光,城區湖邊這兒內容不多。第二天,我們買了通票,可以乘坐不同的公交車,沿線路在城的四周跑,感受這座城市不斷發展的痕跡。沿途幾十公裏,看到城郊新居民樓群中間有老的農家屋,又經過了很多的新興別墅群,還看到了兩三處原先的老鎮。回程走另一條公交線路、又經過了盧塞恩頗具規模的新興工業區。

城中居民貌似分為了兩部分:看得出大多數瑞士人很富裕,神態安祥,對遊客彬彬有禮。但是,在我們坐車繞到小城西南郊時,公交車上來了幾位南亞人和黑人,穿著樸素而神情木訥,同樣是城中居民,似乎承受著較大的生活壓力,估計他們是趕到旅遊區或是工業區的上班一族。

 

在盧塞恩體會到瑞士的高物價。好在我們先前從意大利米蘭的中國城,買了一些食品帶來,解決了安頓下來後的吃飯問題,省時省錢。大概城區的旅遊區域這一塊不住居民,走遍幾條街、找不到超市,隻有價格昂貴的飯店餐館和禮品店,後來的兩天夥食,大多數到麥當勞快餐店解決。

 

盧塞恩是華人遊客來得很多的城市。風雨長橋邊有個攤位,在賣我所熟悉的琥珀和蜜蠟工藝飾品,攤主是西人。幾十個琥珀和蜜蠟品種,和國內一樣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優化過的和融合成的琥珀蜜蠟混在一道出售,隻能看你的眼光了。奇妙的是,和國內的琥珀蜜蠟店一樣,有大量的平安扣和散珠出售,供人們買回去自已加工。西人一般隻戴琥珀蜜蠟胸針和戒指,可能都不知道平安扣和散珠做什麽用。這明顯是鎖定了國人。

 

盧塞恩火車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