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古巴之行,對於我們六十歲以上的人,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記得上小學時人人會唱《美麗的哈瓦那》,作為一首唱古巴的名歌,在上個世紀六十代風靡全國。還記得的幾句歌詞是:美麗的哈瓦那,那裏有我的家。明媚的陽光照耀我,門前開紅花。在我們那一代人的想象中,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古巴和美麗的哈瓦那。一般來說,小學生隻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就象給喂奶,管它是狼奶還是羊奶,吃下去什麽就是什麽。
雖然現在旅遊成為中國人的時尚,但不少人為什麽要單挑這個國家而不是去中美和南美的其他風景同樣美麗的國家?我們的導遊一語道破玄機:由於《美麗的哈瓦那》那首歌,老年人有哈瓦那情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護照免簽。所以,參加旅行社的同行者中一半以上是老年人。因為加國護照也免簽,後來的幾天所見,來古巴旅遊的就是中國人和加國人,中國人主要來觀光,加國人主要來避寒。
現在人們查證到,《美麗的哈瓦那》這首歌是中國人創作的,大概也是唱給中國人聽的,主題是反對美帝國主義。現在再聽聽那旋律,感覺到有點江南絲竹樂的味道。這次在古巴,聽司機唱的和賓館裏播的歌曲,風格和墨西哥相近,沒有類似《美麗的哈瓦那》的旋律,更沒聽到過有人唱這首從中國“進口”到古巴的歌。
不管歌曲《美麗的哈瓦那》和古巴有無關係,哈瓦那總算在幼小的心中種下了情結,以致於到老都不能忘懷。現在有條件了,就有了去古巴的衝動。對於英語不好更談不上懂西班牙語的老年華人,幾乎都是參團遊。導遊是個老資格,他說,不少持美國護照的華人由於美國與古巴關係不好,不能直接到古巴旅遊。這些同樣有哈瓦那情結的“美國姥”,隻能繞道加拿大去古巴旅遊,而且必須要先交300個比索申請學術交流的簽證,以後還要在古巴某個大學門前留個影、以證明“情況屬實”雲雲。相比之下,加國華人要幸運得多。
去過那兒後,古巴首都給人的印象是否仍然是“美麗的哈瓦那”呢?一言難盡,肯定的少、否定的多。哈瓦那的老城保留著不少西班牙風格的老建築和老街區,新城區的高大建築很多、革命廣場規模很大,哈瓦那有很長的海濱大道等等。哈瓦那這些美麗的風景,網上照片很多、介紹也多,我就不在此囉索了。
否定的印象主要是,作為古巴首都的哈瓦那,給人的整體感覺是破損失修。這好比一個人的衣著,穿得舊一點寒酸一點都不要緊,但不能不打上補丁、衣服上全是窟窿,更不能肮髒不堪。由於主要是坐著大巴在哈瓦那全城轉來轉去,可以看到大部份城區。老城區建築雖然還算完整,但麵積有限、稍走到偏一點的地方就破舊;而新城區雖然高大建築很多,告訴人們曾經有過輝煌。但整條街整條街的年久失修,很多建築破損嚴重:陽台鐵欄鏽蝕、牆麵塗料脫落、屋簷破損和窗櫺殘缺等,就象剛剛打過一場戰爭。
或許,好與壞是一個相比較的概念。看慣了中國的“後發優勢”,國內城市不僅高樓林立,連不少星級賓館因為是新建的、硬件比歐美的都好。從這個角度看古巴,確實反差很大。
查網上資料,說是去年“9月席卷古巴的“艾爾瑪”颶風登陸古巴北部海岸後,對古巴的農業、旅遊業等方麵都產生了嚴重影響。“”古巴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則是另一大因素,尤其是前段時間美方人員認定,其多名駐哈瓦那外交官聽力受損事件是一場“針對性攻擊”,這使得在奧巴馬任期有所緩和的雙邊關係再次麵臨巨大危機。不僅如此,古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也導致古巴的堅定盟友委內瑞拉大幅縮減了對古巴的經濟支持“。這些雖然是事實,但我始終對哈瓦那的敗落的真實原因將信將疑。
我們的導遊是個高人,他不多談具體原因而說大家眼睛能看到的現象:古巴的物資供應很緊張,你們看到不少房屋隻蓋了一層樓,上麵就那樣空著,有些下麵還住人。其實這樣蓋樓能拖好多年,因為錢少和物資稀缺。他們是今年能搞到一點水泥,就先蓋一層甚至於先連牆頭蓋一個窗子。你們再看看,為什麽大多數老百姓房屋的窗子全不用玻璃,是因為沒有玻璃供應。所以,大多數民房窗子都用塑脂做的百頁窗或用布簾擋擋。
盡管如此,網上資料說,“憑借著78.3歲的平均壽命和99%的識字率,讓古巴多年的人類發展指數達到極高水平。”導遊說,古巴人自已感覺幸福指數很高。對於這一點我有體會。在我上學的LINC班,有一位古巴來的同學、約30來歲的黑人姑娘。課間休息時大家閑談,來自埃塞我比亞、伊朗等國家的同學對他們國家的社會福利不滿意,古巴姑娘驕傲地插話說“我們古巴上學、看病和住房等都由國家全包!”
幸福指數這個話題很有趣,準備放在下一篇專門談。
由於古巴的經濟落後、工業化程度低,另一方麵的結果是自然生態環境好,堪稱世界一流。白天是藍天白雲,晚上是繁星點點,這在中國,同樣是沿海地區、怕道已是以前的場景。不言而喩,古巴有著強大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