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一羽

園藝 旅遊 收藏 雜敘
個人資料
正文

“元帥”與“少帥” 都曾養蘭花

(2017-02-27 03:42:32) 下一個

海峽兩岸各有一位稱“帥”的先生,他們是“元帥朱德”和“少帥張學良”。這兩人有一個共同點:都喜歡養蘭花。

 

這裏,要說明的是他們所種的是國蘭,絕不是現在所流行或人們所喜歡的洋蘭。

 

國蘭是地生蘭、是在土中栽培的蘭花;洋蘭是氣生蘭、原來攀緣在樹上,可從空氣中吸取水份和養料,二者不可混淆。

 

為何這兩人都喜歡養國蘭?因為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隻有國蘭才是家庭培植的花卉,國人種洋蘭則是現在的風氣。

 

1949年後,朱德不僅在中南海的家中養蘭花,還在北京中山公園開辟了蘭圃。當然,蘭花並不好種。現在,中國城市中的公園不計其數,每個象樣點的公園中,必有花房;但花房中一般也都不種國蘭。更不用說設專門的蘭圃了。

 

因為春蘭蕙花並不好種,所以朱德特地從紹興請褚漲富師傅來管理。

 

大約從清代以來,紹興漸漸成了是我國著名的國蘭培植基地,在漓渚那一帶,國蘭是不少農家的代代相傳的財富,家中所收藏的春蕙各有千秋,一小盆好的國蘭銘品,可值大洋幾百元。為防偷盜,往往在家中的天井庭院罩上鐵絲網、並日夜由家人值班看守。

 

褚漲富師傅出身於漓渚的國蘭世家,有一手好技藝。他在中南海種了多年春蘭蕙花,後來因病返鄉。約二十多年前,筆者熱衷於種國蘭,多次在上海等地的國蘭展銷會上,見到他的兒子褚水亭先生。子承父業,褚水亭仍在種植和售賣國蘭。其時的褚水亭,已是一老者,腿腳不便、也不多說話。

 

“少帥”張學良在台灣種的主要是以墨蘭為主的國蘭品種,這是中國華南一帶的習俗。墨蘭雖與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國蘭有差距,但卻是當今國蘭界的一大流派。雖然墨蘭銘品價格不菲,但以張學良的條件,當然能種成一定規模。據說,他本人的技術也相當了得。

 

十幾年前,我在參加蘭花界的活動中,江蘇省蘭花協會會長李永榮先生,曾送給我幾本台灣出的蘭花刊物。其中有一幅照片,是台灣蘭界名人黃秀球先生,與當時已屆百歲高齡的張學良將軍的合影。照片中的張先生,手捧一個空的蘭盆,安祥地坐在那兒。一看之下,我不由想起金庸小說中的武林高手:“十年前手中有劍,十年後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張學良將軍真是高人,一個空的蘭盆,“劍氣”逼人,給愛蘭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習俗使然,已將“以少勝多”發展到“以無勝有”了。

 

最後,還要說一下“元帥”與“少帥”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中國曆史上各有一番作為以後,最終都不太得意。

 

張學良將軍被控製的大半生不須細講。而朱德進北京城以後的幾十年,也是不順。近年來的資料披露,曾在批判彭德懷的高層小會上,他的發言被罵作是“隔靴搔癢”。自已又在另一場被批判的小會上,生氣地說“自已已八十多歲、還講有什麽野心?!”

 

或許,這是二位名人喜歡種蘭花的另一個原因?

 

還要再多說一句:此二人都長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滄浪一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蘭花地主' 的評論 : 如有條件,不妨做個“蘭花地主”,好處多多。謝謝!
蘭花地主 回複 悄悄話 養蘭靜心寬情還長壽,大家都養蘭花吧!
滄浪一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彩煙遊士' 的評論 : 現在的條件是不可能了——一旦種起來,就如同給繩索捆起來、不能離家。隻能寫點文章過癮。以前在國內我曾種到一百多盆。
彩煙遊士 回複 悄悄話 你也想種蘭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