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茉莉

像澆灌植物一樣澆灌自我,使之不易萎縮。
個人資料
瑞典茉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瑞典資本家和社會福祉

(2017-12-03 02:55:04) 下一個

 


                                  瑞典資本家和社會福祉
                                    ——瓦倫貝爾家族傳奇

                                                                                     (瑞典)茉莉


前不久,彼得.瓦倫貝爾(Peter Wallenberg)——被視為瑞典“無冕之王”的瓦倫貝爾家族已退休的掌門人,破天荒地接受電視記者采訪,侃侃而談這個已經五代相傳的家族企業的曆史。

盡管有著令人難言的悲劇故事,例如一位繼承者因為承受不了巨大壓力而自殺身亡,但這個家族經過一百多年代代相傳的奮鬥,不僅自身聲名顯赫、富可敵國,而且以它雄厚的金融實力和工業實體力,幫助瑞典晉身於歐洲富庶國家之列。

 

“在瑞典,這個名字是資本主義、權力和社會福祉的同義詞。從19世紀中葉起,這個家族便作為最成功的資本帝國典範,在曆史上著意鐫刻他們無與倫比的形象了。”傳記作家凱迪.馬爾頓在他的書中這樣描繪瓦倫貝爾家族。

這就令我們來自共產黨國家的人感到驚奇:被馬克思主義視為貪婪剝削者的資本家,怎麽會成為社會福祉的同義詞?稍稍了解一下就可發現,和當今中國那些巧取豪奪的權貴資本家最大的不同,瓦倫貝爾和它所代表的瑞典資本家長期和工人攜手,創造了瑞典優越的福利社會。

 

◎“錦繡夜行”是瑞典傳統

我的瑞典女友瑪格麗達已經退休了,但她告訴我,她這才是第一次看到瓦倫貝爾家族領袖在電視上說話。不但這個家族行事如此低調,瑞典的其他富人,大都也是靜悄悄地享受自己的富裕,沒有人像中國現在的新富階層那樣奢靡和招搖。因為北歐的上流社會都視炫耀財富為鄙俗行為,北歐的媒體也以反映下層人民的困難為己任。

這裏有一個文化差異問題。中國古人認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這種要穿著錦繡衣裳在白天走路的傳統心態,令中國富人們不可一世地揮金如土,肆意炫耀他們無限風光的豪華。中國媒體也爭先恐後地巴結崇拜富人,毫不顧忌淪入底層的窮人的感受。

而在瑞典文化中,受新教和北方鄉村道德觀的影響,人們天性憎惡鋪張、奢侈、華麗和自吹自擂,崇尚勤奮、禮貌、責任感及虛心等美德。一個半世紀以來,瓦倫貝爾家族的繼承者都恪守一句拉丁箴言:“存在,但不可見。”這種簡約、恪己而又非常自信的處事傳統,使這個商業家族在形成龐大規模的同時,仍然保持謙虛謹慎而富有責任感的貴族氣質。

 

這樣一個有著農場主和鄉村牧師悠遠背景的家族,在百年致富並成為瑞典經濟巨大支柱的過程中,在其他領域也產生了一些優異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拉烏爾.瓦倫貝爾。這位人道主義者在1944年受命於危難之際,擔任瑞典駐匈牙利的外交官,從納粹的魔爪中拯救了十萬名猶太人。但這位了不起的救難者卻無法拯救自己,他死在前蘇聯的監獄中。這是一位瑞典“辛德勒”的故事。

 

◎人道資本主義和善良資本家

盡管是世界有口皆碑的高福利社會,但瑞典從來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因為其百分之九十的企業,仍然在私人手中,甚至可以視為大資本家財團壟斷經濟的社會。例如,瓦倫貝爾就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帝國,它除了銀行金融事業之外,還控製了北歐很多影響力很大的工業集團,其中有愛立信、伊萊克斯電器、瑞典滾珠軸承公司、阿斯利康製藥集團等世界知名企業。

但是,這種被財團控製的經濟體製,卻給人民提供良好的福利措施,導致貧富差距的縮小,因此,瑞典的資本主義在西方被稱為“人道資本主義”。我不止一次地詢問我的瑞典朋友,如果瑞典經濟製度可稱為“人道資本主義”,那麽,瓦倫貝爾家族可否稱為“善良資本家”?即使是工會世家出身的瑞典人,也對此持肯定態度,並表露出他們的感謝之情。

為什麽人們會對壟斷財富的資本家懷有感激之情?。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瑞典工人還處於普遍的貧窮之中,四個工人中就有一個失業。其時工會運動已經開展起來,組織過多次要求提高工資的罷工。在俄國取得勝利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眼看就要越過波羅的海傳到瑞典來。

由於不願看到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在瑞典轟響,瑞典社會選擇了改良的道路。資本家和工會都認識到,勞資雙方是互相依賴的,於是他們考慮走出困局的方法,決定以勞資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1928年,瑞典議會通過有關集體談判的法案,並成立了勞動法庭,專門受理勞資糾紛案件。

 

◎鹽湖浴場奠定“瑞典模式”

那是1938年12月一個陰暗的日子,卻是瑞典曆史上最光輝的一天。在斯德哥爾摩郊外的一座叫Saltsjobaden(意為鹽湖浴場)的小鎮,誕生了一個為“瑞典模式”奠基的協議。當時,全國勞工代表和資本家代表,在這個風景秀美的渡假旅館裏,製訂一係列有關規範集體談判與企業爭議等問題的原則,作為勞資和諧共處的基礎。

這個勞資和平協議簽訂之後,雙方的敵意得以消除。以國家利益為重的責任感和妥協精神,給瑞典企業帶來和衷共濟的氣氛。瑞典因此沒有出現象美國等西方國家那樣導致流血衝突的勞資矛盾,整個社會走向祥和與富裕。

導致“瑞典模式”實現的主要功臣是社會民主黨。雖然瑞典社會民主政治早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但它本質上是斯堪的拉維亞特有的政治形態,與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沒有任何關聯。它既高度適應瑞典需要和人民生活,也能與資本主義合作。社民黨一開始就主張走中間路線,即議會改良道路。所以,該黨執政以後,就以中間人的角色來保證勞資和平談判的成功。

而瓦倫貝爾等資本家利益集團,在推進“瑞典模式”的進程中也功不可沒,這個家族集團因此被奉為民主和兼容性的範例。由於政府、資方和勞方三駕馬車能夠和諧運行,瑞典經濟在上個世紀中後期迅速地趕上英法等國,從後進國家一躍為先進。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個世紀歐洲的兩次大戰中,瑞典以中立國的身份躲過了戰火。當時,瓦倫貝爾家族的馬庫斯曾作為瑞典政府的代表,同時與英、德兩國展開商業談判。該家族旗下的“斯德哥爾摩私人銀行”與納粹保持了密切關係,這一點曾在戰後引起很大的爭議,但後來英國檔案館研究表明,瓦倫貝爾家族利用和德國納粹的關係為盟軍提供了重要情報。

 

◎“中國正在摧毀資本主義”

為什麽瑞典的資本家比較善良?除了這裏的資本家具有愛國情懷的因素之外,更與瑞典健全的民主製度有關。瑞典民主製度與眾不同的奇特性就在這裏:它有意識地保持一種盡可能平衡的權力製度,一方麵,這個國家擁有以瓦倫貝爾家族為首的少數工業金融巨頭,控製著經濟命脈;另一方麵社會民主黨長期執政,並有強大的工會運動為其後盾,使之成為與資產階級相抗衡的力量。

還有一個更為深層的因素,即宗教在“瑞典模式”的奠定過程中曾經產生過的重要影響。曆史上,做為國教的瑞典基督教不但從事慈善事業,也扮演著道德裁判的角色。比如,它可以懲罰拒絕“救濟窮人”的富人,將他們逐出教會。更主要的是,基督教教義中“對鄰人的愛”,和瑞典民族善於互助合作的傳統、以及現代平等觀點和人權理念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當今瑞典精神。

比較瑞典的人道資本主義,當今中國畸型的權貴資本主義,卻表現出異常冷酷和野蠻的特征。盡管中國外匯儲備擴張、貿易大為增長,在國際上製造了一種“崛起”的大國形象,但在和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競爭中,中國憑借的優勢是:苛待本國勞工,毀壞本國環境。例如,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這十年,廣東開發區民工的工資竟然沒有上漲。

於是西方評論家一片驚呼:“中國正在摧毀資本主義!”因為中國摧毀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倫理底線。沒有集體談判權利的中國工人,被迫以最低的工資出賣他們的血汗,這種廉價勞工也給西方工人造成失業的危機。同時,中國無處不在的經濟腐敗,也開始腐蝕瑞典在中國投資的企業。

一位在中國投資的瑞典企業家,曾經洋洋得意地對記者說:“中國沒有工會真好!”沒有工會製衡的資本家表現出其冷酷的本性,令廣大瑞典工人非常憤怒。前年,一個中國公司在瑞典修建房子,用很低的工資雇用中國工人,這種違法行為被瑞典媒體揭發。可見,中國正在給這個原本較為純淨的國家帶來汙染。

縱觀瑞典模式形成的曆史,瑞典人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是,在國際資本相互滲透並相互腐蝕的時代,瑞典的人道資本主義和善良資本家,是否能抵製外來影響並保持自己的優良特性?對這個北歐小國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原載香港《爭鳴》雜誌2007年5月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