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回國感受之四:不愧為科技大國

(2025-08-11 10:27:00) 下一個

今年回國之前,聽說國內在高科技的應用已經遙遙領先於加拿大,有點擔心回去之後啥都不會。結果還算好,雖然鬧了些笑話,但是還算比較快地適應了,學會了使用一些小程序,該辦的事情也都很快辦好了。一是有國內朋友指點,二來自己也做了些準備,例如提前在Amazon上買了不需要翻牆的sim卡,遇事仍然可以問穀歌。走了這一趟回來,我感覺自己不怕回國了。

在國內確實看到好多以前沒有的科技應用,最多的是掃碼。掃碼第一次用的時候挺煩的,因為所有的小程序都要你注冊個賬戶。而注冊賬戶就得各種實名驗證,得折騰一陣子,不認識中文沒有中國證件的老外恐怕就得抓瞎。用過一次之後再用就容易了。微信支付到處都用,支付後有個聲音會高聲報告,“已收到二十元”,商家連查微信都不用,所以比用現金快多了,而且也衛生。大約是因為很少用到現金,銀行裏的顧客比從前少多了,而且不少業務不用在窗口辦理,使用大堂裏的櫃員機就行,大大減少了在銀行等候的時間。

其他的科技應用隨處可見,開車的導航做得很好,不僅告訴路線,連走哪一條lane都說得清清楚楚,感覺比穀歌地圖強得多,不知是不是因為攝像頭多的緣故。城裏看不見楊花柳絮,我開始想是季節過了,後來在樹上看到插著一些小瓶子,仔細看,居然是一種“抑製花芽形成”的藥水,以前從來沒有見過。

據我的觀察,在國內我的同齡人還是比較適應這種高科技生活的,各種小程序都能玩,開車的時候總是打開導航。但是80歲以上的老人還按從前的習慣生活,我和幾個姨舅一起上街,姨父開車,車上每個人知道該怎麽走但是路線都不一樣,幾個老人吵成一團,但直到最後也不開啟導航,十分好笑。

北京又多出好些高樓大廈,有些樓非常難看:

遠遠看到的中國尊挺漂亮,聽說這是北京最高的樓,因為能看見中南海還惹了些麻煩:

雖然國內的高科技應用確實領先於加拿大,我這次卻不想吐槽加拿大。由於製度原因,國內有權力的人想幹啥就幹啥,有高科技手段可以拍板就上,當然應用得快了。例如北京幾乎所有路口都有密密麻麻的攝像頭,而在加拿大這裏就很少,這是因為加拿大科技落後嗎?我想不是。北京地鐵如蛛網般發達,腿腳不好的老人卻不敢坐地鐵。高科技也沒進入大多數公共廁所,公廁雖有所進步,但是平均水準比加拿大還差很多。國內隻顧快速發展,更新換代,弱勢人群如果跟不上就被無情甩掉。而我們加拿大這老牛慢車,總要等每個人都能上了車才緩緩啟動。兩相比較,我不猶豫地選擇加拿大。不過我覺得加拿大對弱勢群體的照顧有點太過分,應該更顧及多數人的利益,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soullessbody 回複 悄悄話 有人的文章不知道為什麽不霸占城頭了,可還是到處給垬洗地。
chinomango 回複 悄悄話 很少有坐式馬桶,是考慮到病毒問題。我下榻的靠北京機場的農民旅館,坐式馬桶還給紙墊。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北京一場雨, 死的人更多,具體數字都是敏感內容。”, 既然是敏感內容, 那說這話的人咋知道的? 就是以自己的意願猜了? 如果死了很多人, 瞞是瞞不住的, 家裏人不說, 鄰居和村裏人也會說。 不知誰是楊蘭蘭, 知道美國的Pelosi, 一家子公開玩弄股票, 還有總統夫妻發二幣, 賺的何止億萬。 從兩方麵想問題吧, 不要太極端。
壁上觀 回複 悄悄話 蹲式廁所北方多,很討厭,但相對比較衛生。國內有些女人進了坐式公廁,不敢坐在髒圈上,騰空著尿,流了兩褲腳,比較狼狽。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不錯的分析,就是有一點問題對於老年人不太友好,那就是很少有坐式馬桶,對於年紀大的人有些吃力
old-beijing 回複 悄悄話 北京一場雨, 死的人更多,具體數字都是敏感內容。老百姓像螞蟻, 血汗錢都去養楊蘭蘭這種皇親國戚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確實如此。 德州一場暴雨,就衝走幾十個小女生的生命,連帶她們的輔導員; 美國每天平均兩起以上大型殺人案,不知多少無辜的婦孺老幼慘死。 亞洲的印巴衝突;歐洲的烏俄戰爭;中東的巴以戰爭;以伊戰爭;美軍轟炸伊朗。。。 這個世界是瘋了。
川普總統說24小時停止烏俄戰爭,至今還在路上。但願快點停止吧。 大多數加拿大人不想成為美國的第51州。 加國政客也不想 - 他們就當不成一國首腦了。 這就是人性。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看著真好,但一場大雨,一點自然和人為災害,就看出體製的腐爛和惡劣。
然後呢 回複 悄悄話 一看就是朝陽人民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