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讀書的方式已經從前完全不同。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三十年前上中小學時家裏訂的《兒童時代》,《少年文藝》,《語文報》,和《科學畫報》這些刊物。等到我上大學時,大家都是到圖書館去讀和專業相關的參考書及自己感興趣的其它書籍。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來美國讀博士,一下子就覺得很難接觸到中文讀物,那時候我的朋友就從中國寄書給我讀。
年輕人聽到這些,該不耐煩了,說你怎麽總憶苦思甜呀?沒勁! 確實,這十多年來,從Nook, Kindle的流行,到文學城,買買提這些網站的走俏,如今大家可以很容易在網絡上看到各種書,可以下載各種書。在美國生活,像我這樣不太能跟上時代步伐的中年人,還可以選擇到公共圖書館借書讀。總之,隻要你想讀書,很容易找到線索。
那你知道我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嗎?我喜歡“讀”audio book.確切的說,是聽audio book. 這些年,我身為兩個未成年兒女的媽,白天要上班,晚上要陪孩子,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手拿一本書,躺在被窩裏,沒讀幾行眼睛就閉上了。
十年前,一次在家門口偶遇的yard sale 中我花兩美元買了Dan Brown的“Da Vichi Code”的磁帶版。那時候,這本“達芬奇密碼”的書正暢銷,也剛剛被拍成了電影。我因為一雙兒女還嗷嗷待哺,沒去看過電影,大部頭的書也好幾年沒碰過了。這個舊貨市場買來的磁帶版的書,我就在上下班時間開車的路上聽。因為Dan Brown 的書寫的環環相扣,朗讀書的人又讀得栩栩如生,我完全被書中的故事情節吸引了。有幾次車開到單位門口了自己還想繼續聽不想下車。
這次聽書的經曆將我這個生活中自顧不暇的黃臉婆一下子又拉回到年輕時喜歡的文學藝術的殿堂。這種聽書,因為隻需占用上下班開車時間,特別適合我———一個精力,時間都不夠的孩媽。從那以後,每次我帶孩子去公共圖書館借兒童讀物時就順便到Audio Book的書架取兩本有聲讀物借來。上下班路上,我就常常投入到書中故事中去。十年過去了,回首發現自己已經聽過許多本書了。
因為在公共圖書館所能借到的書都是英文版的,這些年我有機會聽了大量當代美國文學作品。也因此深深地愛上了這些文學作品。很多當代的美國作家,他/她們的作品講述了真實的人性。比如那個美麗的在中年才從一名護士轉變為作家的Elizabeth Berg. 她用細膩的情感寫下了許許多多女性的生活。聽來讓我覺得好像這些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又比如那個擅長寫懸疑小說的John Hart, 他的"The Last Child”讓我多麽心疼那個失去了孿生妹妹和爸爸的男孩。而Fiction 作品僅僅隻是精彩的audiobook 的一部分。當我為怎樣教育孩子發愁時,我聽了“1-2-3 Magic: Effective Discipline for Children 2-12” 而深受啟發。當我身體有恙而悲觀失望時,我聽了Louise Hay的“You Can Heal Your Life”而從此學著愛自己。當我失去父親時我聽了Dune Allman的女兒為他寫的回憶錄。雖然我的爸爸和Dune Allman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但做女兒的心是一樣的。我也為我偉大而平凡的父親驕傲。我也常懷一顆思念之心。
除了現代作品,我也時常可以找到一些傳統作家的代表作品。比如我年輕時就久聞大名的Somerset Maugham, George Orwell, Jane Austin, 和 D.H.Lawrence. 他們的作品讓你感受到百年前英國社會人和人之間交往時的委婉,像極了我們中國人,而非今日美國的直白。又比如美國作家Pearl Buck寫的'“大地”和Theodore Dreiser寫的“Sister Carrie", 讓我感受到在社會變革時期人們的生活。
作為一名理工女,我這個文學外行通過聽書知道了人生百態,自己的心胸也隨著寬闊起來。從二十幾歲時想要增長知識而讀書到如今常常聽書聽到與作者的思想發生共鳴。每一本優秀的書都傾注了作者很多心血,我因為聽書而感知,思考,增長智慧。
四十不惑的我,一天天感覺到聽書的快樂,感受到活著真好! 你要不要嚐試一下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