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的文學城空間

雷鳴在洛杉磯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
正文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去美國讀高中

(2016-11-09 11:57:12) 下一個

 

 1 選擇基礎教育而非應試教育

      中國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觀念統治了幾千年,很多人都抱有讀書改變出身,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從小學到大學,以一次次的考試決定未來,認為高考的成敗決定人生的成敗,以至於孩子的童年和少年都沉浸於學習知識和苦練考試技巧上,很多人認為中國對於低齡學生的基礎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為孩子被強迫灌輸了很多的知識,記得紮實,可是中國的基礎教育對知識方麵關注過多,而忽略了能力和素質方麵的教育。

       反觀美國的教育,重心在於教會孩子自主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而對於考試技巧並不看重,美國的學校申請環節與中國完全不同,中國的升學根本沒有申請的環節,隻有報名和按成績錄取,而美國的學校申請,則要全麵地考察每一個學生的素質特長,360度考核孩子的各方麵的能力,他們除了要看成績單之外,還要看學生的社會活動參與情況,以此判斷學生是不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是不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他們要求學生提供藝術、體育等的特長證明,不漏掉在某些方麵有天賦的孩子,他們還會要求學生寫一份個人自述或者指定題目的申請信,為的就是考察學生是否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沒有自己的觀點,對於自己的觀點能否條理清楚地解釋給申請官。由此可見,美國的教育是另一種概念的基礎教育,相對於知識的傳授,美國更著重技能的傳授,這種基礎教育更加全麵,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除了讓學生獲得學習能力之外,還重點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愛的人。也正是因為美國學生從小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思辨能力,所以他們在長大以後如果需要用到新知識,可以很快地現學現用,而不是依賴於從小的死記硬背。美國學生由於從小的獨立教育,心智成熟度和自理能力也都比中國同齡的孩子要好。

2 選擇取長教育而非補短教育

      中國和美國都有補習班,而且美國家長對於補習班看重程度也並不低於中國家長,那麽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在補習什麽。

       中國學生:奧數、英語、數理化等比較弱的單科補習,到初三和高三階段,早自習、晚自習都在補課,提升考試技巧,押題、背題。

       美國學生:學習第二外語、畫畫、樂器、唱詩班、橄欖球、棒球、遊泳、網球、滑冰、閱讀俱樂部、各種興趣團體活動,當然也有些人參加課程輔導,但數量真的很少很少。

       從兩者比較來看,中國的教育其實是補短的教育,而美國的教育是取長的教育,中國的高考製度使得孩子必須犧牲個人興趣愛好,不停的補課,把不同的孩子都教育成一樣的考試機器,而美國的教育製度是取長的製度,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應該把每個孩子培養成不同人的以便能滿足社會上對不同人才的需求,由於考試成績隻占升學因素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領域中去。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普遍很自信。

3 選擇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成長過程

      中國和美國的高中生活其實都一樣的辛苦,但是辛苦的方式和獲得的收獲有所不同,中國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必須專注於功課,所有的功課和閱讀都是圍繞著考試涉及的那些範圍,孩子的視野變得很窄。老師的上課方式以傳授為主,與學生互動很少,提問、討論在課堂上變成很稀缺的環節。在衝刺中高考的時期,孩子們一個個疲憊不堪,對身心都是一種傷害。

       而美國的高中以小班為主,一個班十幾個到三十幾個人,教授往往坐在同學麵前的桌子上,與學生親切討論,鼓勵學生自己來辯論,一節課裏,學生比教授說的還要多。美國高中往往下午兩點半就放學了,之後可以自行選擇參加課外活動、做義工或者回家寫作業。他們的作業往往題目很大,比如你如何看待美國、敘利亞和俄羅斯之間的國家關係?這種作業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為了能完成這個作業,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最終形成自己的論點,需要從海量信息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了學生搜索信息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有依有據辯論性的敘述能力。這樣一個作業,要花上十幾個小時,有時要熬幾個通宵。可是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敢於表達自己和肯定自己的想法,即便學習過程是一樣的辛苦,可是孩子的心態會非常不一樣。

       由於有豐富的課外活動,並且課外活動都是作為升學重要的一部分因素,學生可以勞逸結合,通過參與自己擅長並喜歡的課外活動調節學業的壓力和獲得自信。無論是哪一方麵的特長,如果孩子能在競賽中取得較好的名次,都可以在申請大學中加很多分。在社會活動方麵,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做義工,讓學生在奉獻中領悟到做人的意義,通過奉獻來獲得正能量。

4 盡早接受西方教育,融入美國社會,練就自然純熟的語言

      在越小的年紀出國,遇到的生活方麵的挑戰越大,但是年紀越小,孩子的適應能力越強。很多家長正是因為這種考慮,才把孩子送出國獨立生活,從小培養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

      同樣中國人麵孔的留學生,從他們的英文發音中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出來對方是什麽時間來的美國。兒童時期來美國的學生完全一副美國人的樣子,與美國社會沒有隔閡;從中學時期來的學生,語言方麵沒有任何障礙,發音和用詞都跟美國人無差別,與美國人的交流也很多;從大學來的學生,語言也較為流利,可是已經難以融入美國社會,與美國人的互動較少;而到了研究生階段才來美國的人或者通過投資移民來美的成年人,已經無法練成自然的美音,除非個性特別開朗喜歡交際,否則基本都是與中國人紮堆。所以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家庭盡早送孩子出國,給孩子一個有挑戰與快樂並存的學生時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