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羅老師把於禁塑造成一個武藝平庸,貪生怕死的三流角色。說他武藝平庸,是他曾經在北海與張飛,在潼關與馬超,分別單挑過。在兩大名將麵前走不了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說他貪生怕死,是在關二哥水淹七軍封神之戰,他沒有象龐德那樣英勇就義,而是選擇向關羽投降。拜羅老師所賜,於禁成為幾百年以來,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笑柄。
不過,曆史上真實的於禁,與羅大佑,不不,是羅大忽悠,所塑造的醜角大相徑庭。於禁是曹操軍中威震華夏的五子良將之一,素以治軍嚴整,賞罰分明,軍隊戰鬥力強勁著稱。跟隨曹操30多年,南征北戰,功勳累累,尤其在宛城之戰與官渡之戰大放異彩,為曹操立下不世之功。所以,於禁在軍隊裏的地位,也是五子良將中最高的。於禁的軍銜是左將軍,假節鉞。所謂假節鉞,就是後世的尚方寶劍,可以斬殺違反軍令的將領,先斬後奏。這個權力,是張遼,徐晃,樂進,張郃所沒有的。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於禁在正史上,是一位能征慣戰獨當一麵的名將,絕非羅大忽悠筆下的三流角色。
那麽,於禁為何晚節不保,向關羽投降呢?經過爪哥在曆史的長河中深挖猛刨,終於真相大白:於禁的投降,屬於曲線救國,是造成吳蜀交惡,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兵敗身死的直接原因!!!!
現在,就讓爪哥還原一下曆史上的那個淒風血雨的不眠之夜。。。
天公發怒,電閃雷鳴,江水漲溢,山洪暴發!一時間,於禁所率領的七個軍團的精銳曹軍的營地盡數被洪水吞沒。雪上加霜的是,關羽趁機率領大軍乘舟來進攻。。。
此時此刻,於禁與七個軍團的將軍們在土坡上召開最後一次緊急軍事會議,討論軍隊的何去何從。將軍們個個拍著胸脯,聲稱願緊緊團結在於禁的帥旗下,死戰到底。於禁感激地看了一眼眾將,歎了口氣,堅定地說:為了魏王的大業,我們應該選擇投降。
在眾將的錯愕不解的目光中,於禁接著說:如果選擇戰,現在咱們的軍隊毫無任何抵抗能力,與乘舟有備而來的敵軍死拚,必將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大家同意不同意?
眾將默不作聲,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於禁接著說道:如果選擇投降,三萬將士就會保全性命。我對關羽很了解,他熟讀左傳,深明春秋大義,絕對不會象白起,項羽那樣殺降卒。三萬人投降過去,光光吃飯,就會成為讓關羽頭大的問題。據我所知,關羽自己的軍糧供應僅僅夠勉強維持,一下子多了三萬張嘴,為了解決吃飯問題,驕傲自大的關羽必將對一向被他瞧不起的東吳動手,縱兵搶劫臨近吳地的糧食。東吳的孫權早就對荊州虎視眈眈,剛好以此為借口,發兵從背後偷襲荊州。到那時關羽腹背受敵,被東吳與咱們的軍隊兩麵夾擊,必敗無疑。。。大家同意不同意?
眾將恍然大悟,紛紛點頭讚許。
於禁接著又說道:我跟隨魏王30多年,對魏王忠貞不二。戰死沙場,是軍人的無尚光榮。不過,為了魏王的終極大業,我情願背負萬世罵名,選擇率全軍投降關羽。
眾將聽後,無不悚然動容,感動落淚,齊聲喏道:將軍天地良心,忠義可鑒。願聽從將軍號令。
於是乎,於禁命令三萬精銳曹軍放下武器,盡數向關羽投降。隻有那個鼠目寸光的愣頭青龐德,一腚要與關羽死戰到底,最後被俘不屈而死,死得輕於鴻毛。
後來故事的發展,正如於禁所言,關羽為了解決三萬降卒的吃飯問題,果然縱兵在臨近的吳地搶糧,折斷了孫劉聯盟的最後一根稻草。孫權聞之勃然大怒,下定決心攻打荊州。這才有了呂蒙白衣渡江奪荊州,關羽被曹軍與吳軍兩麵夾擊,敗走麥城,最後被擒殺的悲慘結局。而那三萬被俘的曹軍,戰後大都被東吳釋放歸魏,又重新變成曹軍的精銳之師。隻有於禁,背負著屈膝投敵的罵名,永世不得翻身。
古人雲: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於禁為了曹魏的基業,為了保全三萬精銳曹軍的生命,忍辱負重,不惜背負萬世罵名,堪稱大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