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12)
2018 (153)
2019 (199)
2020 (142)
2021 (192)
2022 (158)
2023 (74)
2025 (10)
上回書, 咱們說的是老張四大愛好中的短板: 酒後鞭打士卒...
今天爪哥接著侃一侃老張的第三大愛好: 書法
老張的書法可不是蓋的, 是三國時期漢八分體的代表人物之一, 與東漢末期的書法大家張昶與張芝齊名, 再加上當代書法牛人爪四哥, 3021年後, 將會被後人稱為四張.
張飛書法:
張昶書法:
張芝書法:
張爪四書法:
黃曉領先生, 在中國新聞網上撰寫過一篇文章. 我腳著是關於老張書法前世今生的最全麵的總結歸納. 這裏我稍作刪節修改補充整理, 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關張飛書法的記載,最早見於南北朝時代梁陶宏影的《刀劍錄》。他寫道:“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後被範疆殺之,將此刀入於吳。
到了明代,《丹鉛總錄》記載:涪陵有張飛刁鬥銘,其方案甚工,飛所書也。
大約也在明代,四川流江縣又發現了一個摩崖石刻。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張飛立馬銘,又叫做《八蒙摩崖》。
明代陳繼儒的《太平清話》、明代曹學佺《蜀中名勝記》、清代趙一清所寫的《稿本三國誌注補》中關於張飛傳補注引自《方輿紀要》所述等書皆有記載。
《三國誌》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秋,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曹操命張合領兵三萬進犯巴州。劉備令張飛率卒萬人迎擊於蒙頭(即八蒙山,在今四川渠縣),大破之。當時老張非感覺狠爽,便以石代紙以矛作筆,在八蒙山石壁上,刺鑿下與這通“立馬銘”正文相同的兩行隸體大字,以示紀功勉士並兼羞曹軍。此方漢代摩崖石刻,惜因年代久遠,山石裂崩,刻文損毀。
清末,四川灌縣望族胡升猷家中富藏,精於鑒古。其依家藏原拓將“立馬銘” 重新鑿刻於八蒙石壁上。可惜如今八蒙山連清代重刻的摩崖也不存在了。
陝西岐山現存一通碑刻,是清光緒七年(1881年)任陝西岐山知縣胡升猷時依拓本重新刻碑,為青石質,寬167厘米,高38厘米。銘文正文是隸書雲:“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合於八蒙,立馬勒銘。”隸文後附一小跋,顏體,是胡升猷題識:“桓侯立馬勒銘。相傳以矛刺石,作字在四川渠縣石壁。今壁裂字毀。光緒七年六月,撿家藏拓本重鉤上石。侯之精靈如在目前,非徒愛其書法之工也。”
細觀碑刻正文,筆畫豐滿遒勁,氣勢剛健凝重,結體渾樸敦實。橫畫“蠶頭”暗藏,“燕尾”明顯,既具時代特征,又顯個人風格,而且極具婉轉圓通的韻味。中鋒藏鋒如錐畫沙,很是精妙。整體布局不雜一絲浮躁之氣,極為認真。又因其依舊拓而刻,筆麵頗多漫連,故又不失古茂之風,令人頗多玩味。銘末小跋,乃胡升猷所擅之顏體書寫,令人耳目一新。拓本及其此碑現存陝西岐山。
閬中桓侯祠張飛塑像兩旁有一幅有趣的對聯:“園謝紅桃,大哥玄德二哥羽;國留青史,三分鼎勢八分書。”這對聯是詩人流沙河看了張飛廟後有感而發寫下的名聯,評價張飛是個文武兼備的英雄,對聯講到八分書就是指當年張飛鎮守閬中時留下的書法佳話。漢時的隸書叫做“漢八分”,“八,背也,言其勢左右分布相背”。
元吳鎮《張翼德祠》詩作雲:“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嚐有餘。橫矛思腕力,繇像恐難如。”車騎便是張飛,他於章武元年(221年)拜車騎將軍。吳鎮的意思是,張飛的書法很有造詣,連三國時著名書法家——魏的鍾繇、吳的皇像也恐怕比不上。這是對張飛書法藝術的高度評價。
陸遊青年時代曾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衝天之誌,沒想到早在三國時代就有張飛替他真正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