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5)
2018 (67)
2019 (40)
2024 (1)
快遞小三
在美國,說起快遞公司,人們自然會想到 FedEx, UPS。鮮有人會想到 DHL。從營業額來看,2016年 UPS 是600多億美元,FedEx 是500多億,DHL 是140億歐元。匯率再怎麽變,換算成美金,還是老三。至於送信的美國郵局,做快遞服務的時效和可靠性就差遠了去。
FedEx 擁有龐大的飛機群,傲視天下的同行。送貨車標示 FedEx Ex 為紅色的是與飛機聯運的快遞。綠色 FedEx 則為普通地運車。FedEx 的主要營收來自快遞,所以快遞業的實際盟主老大還要算 FedEx。
UPS 靠著眾多的棕色卡車地運起家,剛好與 FedEx 反其道而行之,從地麵發展到空中。送貨也能精準到一天、兩天、三天。兩家公司的共同點是,包裹的計費按重量或體積,擇大而算之。(郵局隻認重量,不管體積大小。)UPS 對送至民宅的貨運要額外加錢。
DHL 是家德國公司。乍一看還以為 D 代表了 Deutschland 。其實,DHL 的創始人是三個老美,Adrian Dalsey, Larry Hillblom, 和 Robert Lynn, 用了三人姓氏的首字母組合而命名的,公司專營國際快遞業務。德國的郵局於1995年起實行私有化。97年收購了 DHL 的部分股權,2002年買下了整個 DHL。私有化後的 Deutsche Post DHL Group 德國郵政敦豪集團(DP敦豪), 營業額號稱全球第一,並且是盈利的。DHL Express 作為集團的國際快遞分支貢獻不小。該集團在英國、印度大獲成功。在美國試圖打開國內市場。DHL的競爭優勢來自低廉的運費,在美國的弱勢在於整個配送係統。最終不敵 FedEx 和 UPS,退而定格於美國的進出口快遞業務。
電子商務,涉及到網站點擊,網上支付,最後落實到貨物送達。物流環節離不開快遞服務。老海的公司貨運主打從原來的 FedEx 轉向了 UPS 原因有三:
一. 車程5分鍾的 UPS Store 即為小公司的外包收發室,一周六天營業,收貨發貨一趟車搞定。店裏小夥子義務幫著裝車大桶的原料。
二. UPS 網站好用,user friendly 。特別是出口商品價值超過$2500,得向美國政府報備之時。最早開始貨運即時追蹤的 FedEx 反而落後了,得來回折騰半天。
三. UPS 的棕色卡車可以一路向北向東,進入加拿大。地運運費不比美國境內貴多少。加拿大的客戶能享受與美國客戶的同等運費待遇。
一般情況下不予考慮使用 DHL, 除非海外客戶堅持要用他們自己的帳戶。UPS 和 FedEx 早就基本上實現了多國聯網無紙化作業,除了少數國家如巴西。DHL 還停留在紙張發票階段。
DHL 對包裹要求嚴苛。無奈員工訓練不足,看不懂隨寄的 Safety Data Sheet 。常把包裹退回而莫須有理由。總算有一天讓 DHL 危害品專家細讀了文件,回信結論不屬於危險化學品。這封回信從此就成了包裹的貼身護身符,包裹不再被打回票。
老三的淫威不止於此。某日,澳大利亞的客戶給了帳號指名要用 DHL。貨物信息輸入 DHL 的網站,收貨者付費。不料被卡住,跳出一段話:此帳號8字開頭乃出口帳戶。進口必須用9字頭的帳號。查了一下以前貨運順遂的英國客戶的戶頭,還真是9字開頭的。不得不服了嚴謹的德國佬,帳號進口出口各有其號。
No way out。忙亂中鼠標點了第三者付費,the third party。程序竟然放行了,順利打印出了標簽,發票。既不是發貨者,又不是收貨人,這第三者的國別讓電腦無法判斷,何論進出口分類。快遞小三,莫辨雌雄。這個經曆值得分享,嗬嗬!
聽你的, 我戴上墨鏡, 照鏡子, 卻看不出那怕一點兒的絲毫 酷.
you know why? 原來, 我一直在笑, 得像你那樣不笑, 才有 "殺氣" : ))
快遞老哥腫麽看著像黑社會大佬?
不過, 瞅著冷酷, 卻透著一絲浪漫 : ))
哪天中國的來了,可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