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正文

500年來唯一人

(2018-10-06 10:32:33) 下一個

500年來唯一人,抬著棺材進新疆

原創:    周刊作者團


500年以來第一偉人,晚清第一硬漢,他永遠是那個國家有難,便義不容辭衝鋒陷陣的“馬前卒”。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薺麥青青

洞燭幽微,發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融化灌農莊......”
美麗的新疆幅員遼闊,山川錦繡,牛羊成群,物阜民豐。
她今天的富庶與繁榮,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各族人民之功,但鮮為人知的是,一百多年前,有一個叫左宗棠的湖南人,為了保住這片大好河山,抬著棺材進新疆,拚了一條性命,才能讓這片占據了中國版圖六分之一的國土,免於淪入外敵之手,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

於是,才有了今天的雄雞傲立,引頸高歌。


01

梁啟超對左宗棠崇敬有加,直言其為“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

曾國藩曾評價他:“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作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左宗棠一生戎馬,縱橫捭闔。“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力挽狂瀾,屢建奇功。

左宗棠曆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五帝,他不僅是清末功高蓋世的名將,也是洋務運動的重要代表。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句話用來形容左宗棠,可謂實至名歸。

 

左宗棠書法

但任何英才的橫空出世,都有跡可循。

左宗棠四歲開始隨祖父在家中書塾讀書,六歲開始遍讀“四書”、“五經”,舉凡儒家經典,世之奇書,皆廣泛涉獵。九歲開始學作八股文。
光六年,左宗棠參加湘陰縣試,高居榜首。次年,他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
道光九年,18歲的左宗棠開始讀顧社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齊南的《水道提綱》。

上至安邦治國之策,下到民生經用之道,博覽群書,縱目騁懷,學識的精進與視野的開闊,為左宗棠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30年,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次年又入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長沙設立的湘水校經堂。

湘水校經堂

他學習異常刻苦,成績自然驕人,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

之後六年,三次赴京會試,卻均未考中。

屢試不第,左宗棠從此“絕意仕進”,打算“長為農夫沒世”。

但飽受儒家思想熏陶,心係蒼生的他似乎並不甘心就此隱世,埋骨荒野。23歲新婚時,左宗棠揮毫潑墨,寫下一副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1837年春,左宗棠的同鄉——兩江總督陶澍——回鄉省親,途經醴陵,看到縣公館的一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後,大為激賞,經知縣引見與左宗棠見麵。

陶對骨骼清奇、談吐非凡的左宗棠“一見目為奇才,縱論古今,為留一宿”。左宗棠也對陶澍欽敬無比,提出要拜其為師,以之為楷模。陶澍欣然允諾。

出於對左宗棠的賞識,陶提出要將年僅五歲的獨生子陶桄許給左宗棠為婿。左宗棠欣然納之,遂成為陶桄的老師。

於是,一個落魄潦倒的讀書人,就這樣做了兩江總督府的四品幕僚。在這裏,左宗棠開始接觸軍國大事。


02

1849年,林則徐途經長沙,指名要見左宗棠。左宗棠星夜兼程,急於謁見,結果一腳踏空,落入水中。見麵後,林則徐看到渾身濕漉漉的左宗棠,笑道:“這就是你的見麵禮?”

林則徐與左宗棠秉燭長談,並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製的地圖悉授之。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瀟湘大道的雕塑《湘江夜話》,以林則徐(右)和左宗棠1849年在長沙湘江邊會麵,並徹夜長談抵禦西方列強入侵、保衛新疆的曆史故事為主題

林則徐歎曰:“吾老矣,空有禦俄之誌,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
他還說:“將來東南洋夷,能禦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以吾數年心血,獻給足下,或許將來治疆用得著。

望著年逾花甲,卻仍憂勞國事的林則徐,左宗棠眼泛淚光。

他視林則徐為高山仰止的一座豐碑,但林則徐一腔熱血空許國,雖虎門硝煙,滅列強之氣焰,一吐國人胸中之塊壘,但其後,屢遭誣陷,有誌難伸,蹉跎暮年。

如今,受林則徐如此倚重,他不能不感到肩上責任,有千鈞之重。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林則徐的這幅對聯仿佛黃鍾大呂,時時警醒著和林則徐一樣命途多舛,卻從不以個人得失而擇進退的左宗棠。

後來,在征戰新疆時,左宗棠身上一直帶著林則徐贈送的地圖。

林則徐回到福建後身染重屙,知道來日無多,便向鹹豐皇帝一再推薦左宗棠為“絕世奇才”、“非凡之才”。鹹豐於是開始關注左宗棠。

1851年(鹹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被力薦而受到重用的左宗棠,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為平定太平軍籌劃方略。

左宗棠“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太平軍圍攻長沙三月不下,隻好撤兵而去。

後因功勳卓著,升任兵部郎中。

左宗棠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

楚軍

左宗棠從浙東殺入,收複杭州,克定湖州,南下追擊太平餘部,在閩南徹底剿清洪楊之亂。

1859年,左宗棠因堅持己見,得罪了永州鎮總兵樊燮。樊燮一狀告到京城,指斥左宗棠是“劣幕”。

鹹豐怒而下令,若屬實則將左宗棠就地正法。

朝廷很多官員都為左宗棠說情,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上奏曰:“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

鹹豐納眾人陳請,赦免了左宗棠。

從平定太平軍,到率軍入陝西圍剿西撚軍,他日夜憂心如焚,謀劃興兵討伐平叛之計。

平叛安內同時,左宗棠意圖通過興辦洋務運動,以強大國力,抵禦外侮。

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準試行,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

福州船政局馬尾船廠

入陝甘期間,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後者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眼光前瞻,膽識非凡,為挽救氣數將盡的國家,殫精竭慮,力主沉浮。

陶澍女婿胡林翼對左宗棠的評價是“當為近日楚材第一”。

左宗棠年輕時怒目金剛,好逞剛勇,官階漸長,脾氣卻日益溫和。他秉持的一個信條是:“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左宗棠的前半生一直鬱鬱不得誌,年愈不惑才出現轉機。

但在這之後,亦非一路暢通無阻,三番五次地被貶謫與棄置,甚至遭遇性命之憂。

這一方麵和他多次科舉不中有關,一方麵還與他不肯逢迎、不會讒佞的性格有關 。

1875年,左宗棠身著便裝,頭戴頂戴花翎

他一身傲骨,不屈權貴、不懼洋人、不怕困難。這“三不”秉性給左宗棠的早年生活帶來了諸多坎坷,也讓他的一生充滿波折與動蕩。

人走十步步步順,我走三步道道坎。但人中龍鳳,總會遇難成祥,但那個拯救他的,不僅僅是時運,更源於他的剛直不阿,意誌如鋼。

03

左宗棠生活的時代,清朝經過鴉片戰爭已“日之將夕,悲風驟起”:軍隊,裝備落後,戰鬥力薄弱;官場上,賣官鬻爵,貪腐橫行;國家,內外交困,江河日下。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1864年,中亞地區浩罕汗國的一個軍官阿古柏趁新疆內亂,帶兵長驅直入,占領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區。

阿古柏的軍民

與此同時,沙俄也趁機攻陷了新疆伊犁。
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左宗棠主動請纓:“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決不能告老還鄉,我決不能坐視不管。我一定要和這個入侵的強盜幹到底!”

但當時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堅決反對出兵收複新疆。李鴻章認為,新疆就是失去了,於朝廷也無太大損失,就算是收回了,也不過是多了幾千裏的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負荷。

左宗棠力排眾議,據理力爭,他認為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饒,煤鐵金銀玉石儲量驚人,實為聚寶盆。因此,新疆斷不可失。
而且,收複失地,事關領土完整,不讓一寸山河淪喪,就是維護國之主權和尊嚴。

清政府采納了左宗棠的意見,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

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國庫虧空,竟拿不出西征的軍費。左宗棠沒有辦法,隻好借外債,而且是高利貸。

湊足了1000萬兩銀子的軍費後,1876年4月,左宗棠統率著大部分由湘軍組成的7萬多西征大軍,踏上了收複新疆的漫漫征程。
當時的左宗棠已是垂暮之年,仍慨然前驅:“壯士長歌,不複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

左宗棠收複新疆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先北後南,緩進速戰”,不貿然挺進,一旦戰機成熟,便速戰速決,以殲勁敵。

在正確的戰略戰術指導下,出師新疆一路捷報頻傳,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軍,阿古柏在絕望中自殺,至1877年底全線收複了南北疆。

其後,左宗棠麵臨的最嚴峻的考驗就是收回伊犁。

當時的左宗棠已年近70,因常年征戰,憂勞成疾,常咳血不止。
然,國土不複,寧可馬革裹屍還。於是,他將自己的後事做了交代後,命人抬著棺材與其出征,抱定戰死沙場的決心,誓死要收複伊犁。

1880年,左宗棠坐陣新疆哈密,命令三路大軍挺進伊犁,對俄軍形成巨大的軍事威懾,為曾紀澤對俄的外交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以壯其聲威。

最終曾紀澤推翻了原先己由清使崇厚與俄方擬定的條約,俄羅斯同意撤出伊犁,從而粉碎了英、俄吞並新疆的圖謀。

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在蘭州的部隊


第二年,中俄正式簽訂《伊犁條約》。從此,中國收回了對伊犁地區和特克斯河上遊兩岸領土的主權。至此,新疆全境基本收複。

王震將軍曾說:“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

左宗棠在新疆興修水利、築路、屯田、植樹,並建議以新疆建省。如今新疆石油儲量超200億噸,占全國陸地總儲量的30%。
後人評之:無左公則無新疆。

收複新疆後,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在林公像前,白首銀發的左宗棠老淚縱橫。

他特書對聯以展懷:“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複重來。”

04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對外從未打過一次勝仗,毎次戰後總是屈辱求和,不是割地就是賠款。

左宗棠雖然作為封建官吏,不能逾越其階級局限性,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和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麵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不畏強敵,出奇製勝,將外國侵略者一舉趕出中國,無疑是鐵骨錚錚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收複新疆,保住了160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讓當時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幾千萬之眾,沒有淪為亡國奴;不僅捍衛了大國的尊嚴,更讓中國在一百年後,未付殘損之軀,而以雄雞之姿傲立於世界的東方。

左宗棠天下大公,一輩子耿介不隨,和其他朋比為奸,黨同伐異的朝中大員相比,他素來不屑奸佞之事,不肯拉幫結派,不懂得培植私人勢力。
 《左宗棠與李鴻章之間的政治鬥爭》記載:“他的僚屬中,沒有一人擔任朝中一、二品的文官,在地方擔任督、撫的也很少,且大多沒有善終。”

左宗棠收複新疆後,在京城主政僅僅半年,就被放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離開權力中心。政治人物離開權力中心,便無異於貶黜流放。

可憐左宗棠一生為國鞠躬盡瘁,南征北戰,最後卻被排擠出京。他保住了1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卻沒有保住自己的朝中之位,沒有得到重臣之實。

1884年6月,左宗棠奉召入京,再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在福州馬尾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全軍覆滅,左宗棠再次臨危受命,督辦福建軍務。

他永遠是那個國家有難,便義不容辭衝鋒陷陣的“馬前卒”。
中法戰爭最後以中國在中越邊境重創法國侵略軍而告終,豈料清政府竟於1885年6月與法國簽了喪權辱國的和約。
和約簽訂後傳至福州,左宗棠氣得渾身發抖。他一邊大罵“李鴻章不是個東西”,一邊高呼“出隊!出隊!有了和約我還要打,從南邊打到北邊,看皇帝奈我何!”說罷,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幾天後溘然長逝。
 

左宗棠墓
 

有心殺敵,卻無力回天。在一個日暮途窮的昏聵帝國的夕陽下,他踽踽獨行的身影愈顯蒼涼。
左宗棠兩袖清風,去世時遺產隻有兩萬五千兩。以他的彪炳功業,金玉滿堂亦不為過。但他清廉至死。
有人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有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憐的。
但曆史不會忘記,那片160萬的熱土不會忘記。而這首詩也成了左宗棠忠魂猶在的最好印證:
 大將籌邊尚未還,  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裏,  引得春風渡玉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