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正文

武功文德定西北

(2018-08-20 16:15:03) 下一個

左宗棠揮師定西北功勞竟不在戰場上,官府為何成了激化叛亂的禍首

原創 史料不輯

說起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亂,大家的關注點都在戰場之上。軍事上的勝利固然重要,但武力隻能取得一時的和平。“千秋獨有左文襄”的評價可不是左大帥光靠軍功得來的,他在戰場之外的謀劃才是最關鍵的,而這一點卻常常被大家忽略。

大概因為是少數民族入關建立的政權,清朝對各族人民都充滿了敵意和歧視。到了清末政治腐敗、軍備荒廢,社會矛盾和民族問題集中爆發,才有了天平軍、撚軍等一係列農民起義。

左宗棠揮師定西北功勞竟不在戰場上,官府為何成了激化叛亂的禍首

同治五年,朝廷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後,急忙調左宗棠任陝甘總督。左宗棠用了兩年的時間平定了西撚軍,隨後又用了五年的時間平定了陝甘的回民義軍。

在左宗棠之前,朝廷始終在“剿”、“撫”之間徘徊不定,又加之左宗棠軍事才能突出,很多人都將他視為主戰派的代表,實際上左宗棠哪一派都不是。

“內法外儒”是自漢朝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執政的基本方略。左宗棠深得其中精髓,他看似剛猛的攻勢實際上暗藏著許多仁政,用他的話說叫“戡亂雖在武功,而郅治必先文德”。

左宗棠揮師定西北功勞竟不在戰場上,官府為何成了激化叛亂的禍首

 左宗棠認為由於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上有差異,回漢偶有摩擦,但絕大多數情況是可以和睦相處的。西北的民族矛盾完全在於官府在處理糾紛時不能公正對待,“以致仇釁日深”。

為此,左宗棠特意上書朝廷要警惕西北地方官員的一麵之詞:

“惟秦人議論,往往不可盡據。即如漢回爭哄,致成浩劫。力主剿洗,萬口一聲,生心害政,實由吠影吠聲致然,雖賢知之士,亦有不免,非兼聽並觀,折衷至是,不能平其政,祛其弊也。”

左宗棠揮師定西北功勞竟不在戰場上,官府為何成了激化叛亂的禍首

 在河州戰役結束後,左宗棠專門做了指示:

“無論漢、回、番民,均是朝廷赤子,一本天地父母之心待之,俾各得其所,各遂其業。”

戰後組織災民恢複生產時,為防止基層官員勾結地方豪紳阻撓回民承領耕牛、種子等賑災物資,左宗棠還就地正法了多名寧夏豪強和老湘軍將領。

左宗棠揮師定西北功勞竟不在戰場上,官府為何成了激化叛亂的禍首

 漢中的一位縣丞曾向左宗棠獻計說,在安置回民時“令與漢民聯親,開葷食肉, 意在用夏變夷”。對此左宗棠駁斥道:

“然獨不聞‘修其教不易其俗,明其政不異其宜’乎裏有天地以來,即有西戎,有西戎以來,即有教門”

除此尊重回民的宗教信仰外,左宗棠還批示,各地信徒建經堂隻要不用於軍事,“例所不禁”。

左宗棠揮師定西北功勞竟不在戰場上,官府為何成了激化叛亂的禍首

 為了強化西北少數民族對中央政權的向心力,左宗棠在陝甘各地開設義塾,向回民幼童免費發放書籍、筆墨,甚至提供學費。同治十二年,左宗棠還上書朝廷將陝甘分闈,為甘肅考生爭取了40個舉人名額。此舉讓那些無法成為宗教人士的西北青年又多了一條出路,同時也實現了左宗棠“梟獍亦化鸞鳳,國家數十年之安”的理想。

左宗棠的政治胸懷和眼光是其他封疆大吏所無法比擬的,他能以平等之心對待民族問題在那個時代更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在西北的很多地方左宗棠都被親切的稱為“左阿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