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清最後的脊梁

(2018-07-08 08:47:40) 下一個
 

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大清最後的脊梁—左宗棠

本位青草無邊 2018-07-08 13:39:15

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中國的福建省發生了兩件大事,這一年七月,福州城遭遇了不遇的大雨,連日內暴雨傾盆,一天晚上,忽聽一聲巨響,福州城東南城牆,被驚雷和暴雨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這個天象絕不是好兆頭,城裏百姓因此惴惴不安,不知道即將到來什麽災禍。

7月末的一天,福州北門黃華館內傳來一陣陣哭聲,74歲的湖南人欽差大臣左宗棠死了,“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這句摘錄自清朝工部尚書潘祖蔭奏折的一句評價仍言猶在耳,萬千稱讚左宗棠的話,在這兩句麵前都顯得綿軟無力,斯人一去,國家喪失了一個擎天巨柱,朝廷再沒有硬骨頭了,大清的氣數,盡了!聯想到前一陣的城牆坍塌,人們恍然大悟,原來老天爺是在暗示:長城將毀,大廈將傾。於是百姓們自發家家燒香祭奠,送左公最後一程。

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大清最後的脊梁—左宗棠

有悲傷的,就有高興的,遠在北京的政敵李鴻章大大地出了一口氣,長久以來,左宗棠這個主戰派一直跟他唱反調,簽訂每個條約,都要反對,左宗棠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弄得輿論嘩然,弄得李鴻章狼狽不堪,下不來台。這下左宗棠死了,主戰派的領袖終於倒了,李鴻章也踏實了,前頭再也沒有攔路虎了,他也再不用顧忌了,可以放肆地在列強給的不平等條約上簽字畫押了。

他和左宗棠的分歧,早在20年前就種下了,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被中國人稱為“中亞屠夫”的匪首穆罕默德·雅霍甫(漢名阿古柏)在沙俄以及英帝國的幕後支持下,在新疆自封為王,自立國號為哲德沙爾汗國,宣布脫離清朝,俄國也乘機占據了伊犁,意圖瓜分西北。160萬平方公裏的新疆,從大清的版圖上消失了。

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大清最後的脊梁—左宗棠

麵對此等局麵,權傾朝野的重臣李鴻章向慈禧太後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裏,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裏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複,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此賣國言語遭到了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大力反駁:“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新疆不固,則北部不安,俄人拓境日廣,狼子野心,與我北境相連,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在左宗棠看來,收複新疆,勢在必行。倘若一槍不發,將萬裏疆土拱手讓人,豈不是會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一個是要緊快撲滅亂黨、收複國土;一個是聽之任之,不傷元氣。兩個人的分歧,表麵上是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實質上是大清未來兩條國運的選擇。這也讓當時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後犯了難,大清當時已經是千瘡百孔,經濟上入不敷出,如果按照李鴻章提議,滿清朝廷可以綿延日久,反正滿清的祖宗之地不過是東三省,大不了再回關外,新疆於她何幹?李鴻章的言論在朝廷中也有一批支持者和追隨者。但是左宗棠之語也是充滿愛國熱忱,若不同意,隻怕會冷了忠臣良將的心。權衡之下,左宗棠的強硬主張終於占了上風,得到了皇太後的首肯。

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大清最後的脊梁—左宗棠

1875年,在左宗棠的率領下,六萬湖湘子弟進入新疆,收複新疆之戰開始,在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湖湘子弟情緒高昂,在血雨腥風中衝鋒陷陣,祖宗遺業,豈能在這代人手中丟掉?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一年後,新疆全境收複。這是屈辱的近代史上最揚眉吐氣的一件事,是晚清末日帝國中最光彩的一筆。

整個中國曆史上,有誰像左宗棠一樣,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所向披靡,鐵腕收複大片國土,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將近版圖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那是晚清歲月中無比陽剛的一刻,躲在陰暗角落裏偷偷摸摸簽著賣國條約的李鴻章之流,反證了左公的英明和偉大,曆史自有後人定,左宗棠實乃千古一人。正如清人詩雲: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渡玉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