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正文

謹防回西安拍門的“東幹人”

(2018-04-29 09:52:21) 下一個

提醒國家,謹防回西安拍門的“東幹人”成為歐美反華的新工具

2018-04-25                           百味朱砂                                        

 

昨天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個明顯長著一張異族人臉的"東幹”在華留學生對著鏡頭說:“我想留在中國工作,但我的父母,我的家人都在吉爾吉斯坦,最好能把他們都搬到這兒來。”

      說這話的,是下麵這個截圖中的右麵的那個人,四年前,他被相關部門選拔到西安,免費就讀了4年大學,現在畢業了,不願意回到貧窮的吉爾吉斯坦,而想留在中國。

        他覺得自己該留下來,他的底氣,來自於他們的祖先曾是中國人。

     最初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我還隻是憤怒,但很快,我便意識到,這不是憤怒這麽簡單,因為,“東幹”人口雖少,背後卻牽扯著一個巨大的曆史悲劇。微博上,許多網友喊什麽“裏應外合”“想再殺回來”之類的話,這都是瞎扯,人口隻有14萬的東幹人即使都到中國來,也成不了氣候,但問題不在於此,而在於,東幹人雖少,卻牽扯著一個巨大的曆史悲劇,如果此事被歐美人利用,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此,為妨帖子被刪,我的資料隻選取“百度百科”及電視、或報紙的采訪截圖。

懇請編輯不要一看涉及到那段曆史就刪,我可以確信,這個帖子的切入視角是被國家忽略掉的,做為一名愛國老憤青,我覺得我有義務給國家提個醒,以防患於未然。

對東幹人之憂,不是基於他們到中國留學,而是他們的一個動作太過刺激知道那段曆史的人的神經了:

這個動作叫“拍西門”,拍的是西安古城的西門,而所有回到西安的東幹人都會做這個動作,下麵這圖是截自去年西北師大的官方號上的一則消息:
 

關於為什麽要“拍西門”,下麵這段話,截圖自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民作家馮福寬的書《艱難的腳步》:


 

對於那段被回民稱為“起義”的曆史,百度百科上是這樣寫的:
 


下麵是一位俄羅斯畫家對那段曆史的記載,以做佐證:


 


 

在此,我們不去羅列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在陝甘農村發現的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也不去細講那場漢族被屠殺了2000多萬的曆史悲劇,有興趣的同學請自行百度白彥虎以同治回亂,在此我們要說的是,西安城內的回民,不止絞盡腦汁的將流落到國外的“東幹”人子孫接回西安留學,還先後12次邀請了白彥虎的嫡孫白六娃回西安來“拍城門”,這些短視的人根本不去在意西安以及全國漢族人的感受,更不知道,他們這樣的舉動會給自己及子孫帶來什麽:

上個圖,隻為讓所有人明白,對於知道那段曆史的漢族人的憤怒:


 

一直以來,國家對這段曆史都諱莫如深,導致如我這等黃土到肩的人也是近幾年才從網絡上知道那段曆史的,現在,一些人公然組織東幹人回西安“拍城門”,撈那段曆史,去刺激漢族人的感情,這種做法非蠢即壞,因為,每一個知道那段曆史的漢族人麵對東幹人這樣的舉動都會憤怒不已,如此,對於西安城內以及全國的回族,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在此,老朱提醒高層,互聯網的高度發達讓任何事情都會暴光在陽光下,如大禹治水般,堵不是辦法,隻能慢慢疏導。尤其是對同治回亂,建議國家正視這段曆史,讓普通民眾從正規的途道去了解這段曆史。同時,給每一個人來華的東幹人科普那段曆史的真相,而不是讓他們去學被回族精英洗白後的曆史。

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杜絕“東幹人”拍西安城門刺激漢族的事情發生。

對於中國來說,“東幹人”比達賴更危險,不是他們本身危險,而是他們代表的那段曆史太傷中國漢族的感情。普通中國人對達賴無感,是因為普通人和達賴之間沒有仇恨,美國人給達賴經費,最多也隻是惡心一下中國人民,可是,東幹人不一樣,我一個一把年紀、可謂閱盡人間冷暖、自認為遇事比較淡定從容的人第一次知道“同治回亂”時依然憤怒不已,昨天,得知“東幹人”留學生在畢業時刻去拍西安城門時依然火冒三丈,換成普通的熱血青年呢?

年初伊朗就因為雞蛋問題引發了騷亂,上周又因為一個女生的頭巾問題再次引發騷亂,而著名的“阿拉伯之春”,也不過是因為一個埃及小販引起的,足見西方多精於此道。

現在,我們設想一下:未來的某天,我國出現了戰爭或自然災害或其它什麽導致國家動蕩的大事時,西方找一群東幹人到中國西安來“拍城門”,然後重金收買幾個腦殘的網絡大V大肆宣傳同治回亂及“拍城門”的含義,煽動仇恨,會發生些什麽?

“戰爭,隻有你做好充分準備時,它才不會發生”,動亂與動蕩亦如此,

帖子的最後,我想對東幹留學生們說:學成就回去吧,好好在所在國為中國與中亞各國的經貿往來服務,隻當為你們的祖輩贖罪了。你爺爺你太爺爺在同治回亂中殺了兩千萬漢族人,我們不會把這個仇報複在你們身上,但也不會忘記,好自為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