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五年(1879年)10月,崇厚與沙俄簽訂了《交收伊犁條約》,引起包括左宗棠在內的諸多愛國將領的反對,紛紛要求嚴懲崇厚。
(1)《交收伊犁條約》促使左宗棠下達戰爭令
該條約的簽訂,是造成左宗棠“抬棺出征”的重要原因。之前,左宗棠認為中國與沙俄進行和平談判是有必要的,並且數次拒絕“西征軍”內部“少壯派”武將要求盡快進攻沙俄的主張。但是,這個條約一經簽訂,左宗棠立刻就下達戰爭令。可見,這份條約對左宗棠的觸動是多麽大。
左宗棠對於這個協約的態度,與慈禧、李鴻章截然不同。李鴻章也不敢明說崇厚簽的協約是對的,正如他不敢明說“放棄新疆”而隻說“暫時”,使新疆地位像朝鮮那樣等模棱兩可的話。
李鴻章對崇厚的回護冠冕堂皇的道理隻有一個:崇厚既然是全權大臣就是代表大清國,既然簽訂了和約就要算數,就算是多麽得不合理,簽了也得遵守!否則,會被人笑話!
慈禧地回護更是委婉,首先,從清到如今一致的意見是:崇厚未經清政府允許,而獨自決定簽署協議。其次,再對崇厚的處罰上非常輕。
慈禧到底,事前知不知道崇厚簽訂的協約內容呢?這一問題沒有證據可以回答。1878年8月3日離開奉天前往北京,以及8月26日離開北京的這段時間,特別是在北京的幾天時間,慈禧、李鴻章跟他說了什麽,隻有曆史才能知道。
但有一點,需要明確:1880年代的晚清,已經與1850年代的晚清大不相同了。崇厚又非皇親國戚,他有奕山那樣的膽子嗎?
(2)奕山敢於出賣100萬多萬平方公裏土地在於他的身份
整個晚清,最愛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的人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熟知的李鴻章;一個是愛新覺羅·奕山(1790—1878年,終年88歲)。論賣國,奕山曾經出賣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1841年5月26日,因與英國簽訂《廣州和約》曾被處罰,但不久旋即重新任職。1851年7月,與沙俄簽訂《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8月,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割讓給沙俄;1860年又與沙俄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再將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裏土地割讓出去。奕山賣國100多萬平方公裏,基本上沒有受到處罰。
這裏麵與其身份有關,愛新覺羅·奕山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也就是民間傳說跟雍正爭位的十四子)的玄孫。
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為皇親國戚,在晚清政局不穩、天下大亂——西南、西北都有民族起義,南方有太平軍、北方有撚軍的情況下。鹹豐對“自家兄弟”也就不得不重視。奕山也就敢於在沒有皇帝地指令下自行其是。
1878年,奕山去世,作為出賣中國領土最多的人,他並不缺乏繼承人。崇厚、李鴻章就是這樣的人。
奕山那個時代因為他的身份和國情,作為封疆大吏的他敢於“替”皇帝做主。但1880年代的晚清已經大不相同了,慈禧雖是太後,但她卻擁有比晚清任何一位皇帝都更大的殺伐之心、之膽,其權謀手段也非常驚人。
崇厚(1826—1893年,終年67歲)雖然是滿洲鑲黃旗人,但其畢竟姓完顏氏,如果事前沒有慈禧、其他人的暗示,他是斷不敢超出左宗棠劃定的談判底線的。因為以當時左宗棠在中國整個西部創造的“輝煌戰績”(平定西北、收複新疆),很難有人敢於與這位脾氣不好的將軍爭鋒。
(3)左宗棠的激烈反應,讓慈禧立即將左宗棠“明升暗降”調回北京
左宗棠得知崇厚的協議內容後極為憤怒,先後命令漢中鎮總兵譚上連、寧夏鎮總兵譚拔萃、巴裏坤總兵席大成、記名提督戴宏勝等關內新練軍隊迅速進入新疆,命他們開赴喀什準備對俄作戰;
命令南疆的“西征”部隊,從阿克蘇、烏什以急行軍的速度立刻北上;
為防止沙俄從北部威脅北京,先行派遣五千“西征軍”人馬,前往張家口一代駐防,加強對北京的保護。後來,左宗棠去北京赴任的路上曾分兵又去布防。
之後,左宗棠“抬棺出征”決定,以戰死沙場的決心,要“一戰以振奮民心”。在左宗棠看來,這份從道義上根本沒有任何道理的和約根本就是賣國的,是對軍人的侮辱。作為一名戰士,他隻有效命沙場。崇厚的協議,就算打輸了也不過如此!為此,他命令:
金順一軍鎮守新疆精河;
張曜率軍出阿克蘇,由冰嶺之東的沿特克斯河直奔伊犁;
劉錦棠取道烏什,由冰嶺之西經布魯特遊牧地向伊犁進攻。
慈禧見以左宗棠為首的“抵抗派”群雄大怒,立刻決定曾紀澤前往沙俄重新談判。為了使曾紀澤能夠簽訂協議,1880年8月11日,清廷命左宗棠回京,1881年2月24日,帶著滿腹委屈的左宗棠到了北京,之後入值軍機,在北京進入了“屈辱的半年歲月”。
崇厚雖然在“抵抗派”的壓力下,回到北京後被抓。但在以李鴻章為首的“慈禧派”的袒護下,於1884年向國家交了三十萬兩的軍費後出獄,其後,以原官降二級使用並複職!終死於1893年。1880年左宗棠被正式削除兵權,調離西北入京做軍機大臣,其實就代表著新的時代正式來臨,那就是“慈禧時代”。但“慈禧時代”到來後,卻和奕山時代越來越像!
參考資料:
李連利.晚清第一帥:左宗棠評傳.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1
清史稿·一百六奕山傳·二百三三崇厚傳
光緒實錄·二年丙子九月·四年戊寅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