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水成金者

問君何來獨枝秀,一澗春水細長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同治陝甘回亂

(2017-06-10 07:56:41) 下一個
 

同治陝甘回亂 那一場死亡2000萬人的民族大屠殺

2017-03-23  曉明  左宗棠研究會
 

因為前段時間讀左宗棠的傳記,我才對發生在1862年到1873年的陝甘回亂多了一些了解。這段發生在中國西北的悲慘曆史至今回看仍觸目驚心,影響深遠,而卻又不為多數人所知。

這是西北漢人和回民共同承受的一場浩劫。根據複旦大學《中國人口史 第五卷清時期》的數據分析,浩劫過後,原本總人口1300多萬的陝西死亡466萬人,其中關中地區人口損失多達45.8%。原本1945萬人口的甘肅死亡1455萬人(當時的甘肅包含今天的甘肅、青海、寧夏等),其中原有280萬左右人口的平涼府死亡高達249萬,原有141萬左右人口的慶陽府死亡高達128.7萬人。很多村鎮原本數萬人口,浩劫過後,幾乎是方圓十裏無人煙。

這場浩劫,有些曆史資料稱之為陝甘回民起義。然後,深入了解後就會發現,這和普通官逼民反的起義完全是兩碼事。這是一場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回族人發起的民族戰爭,不是官與民的戰爭,也不是為了奪取政權的戰爭,這就是一場民族大屠殺。

事情的起因

這場動亂先由陝西而起。經過元、明、清三朝移民,中國西北的回民日益增多。根據複旦大學路偉東副教授的《清代陝甘回民峰值人口數分析》一文分析,在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陝西的回民估計在200萬左右,約占陝西總人口的14%多。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要知道100多年後的1990年,陝西回民總人數才13.2萬。(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回民和漢人之間因為土地、經濟和文化等方麵的原因一直都有摩擦,摩擦升級就是聚眾械鬥群毆,據當時一些文獻記載,鹹豐年間,在回民較多的大荔、華州、臨潼等縣,時常會發生數千人的械鬥。每當發生矛盾,雙方常常不分是非而隻論是回人還是漢人。長期的摩擦、械鬥乃至由此引起的人身傷亡,使得衝突地區的回漢矛盾日益尖銳。

因為當地政府官員基本是漢人,所以在政府處理這些衝突時,多少都會對漢人有些偏袒。這種偏袒更加加重了回民的不滿情緒,都信仰伊斯蘭教而又處於弱勢地位的回民於是越發團結並敵視漢人政府和民眾。而處於社會主導地位的漢人,在某些地方也確實存在普遍的歧視回民現象。在有些地方,甚至回民不能走漢人的路,不能進漢人的村子,不能在漢人的集市上做買賣。

同治初年,太平軍、撚軍等全國性農民起義軍進入陝西造成社會動蕩。動蕩的年代裏,原有的回漢矛盾更加容易升級擦出火花。終於,因為一件小事引發衝突,最終釀成了一場大浩劫。

回亂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大致是:1862年4月,渭南的幾個回民在華州找漢人買竹竿,漢人在交易中提出漲價後雙方發生衝突,衝突中回民有死有傷。衝突經人勸散後,回民去官府告狀反被責備。緊接著,又有渭南官紳張映蘭、華州團練白祥生又以抓太平軍間諜為由殺了17個回民,並在二天後率團練夜間放火燒毀了回民聚居的秦家村。

之後,大規模的械鬥就開始了,回民在大荔縣八女井戰勝了當地團練後,陝西團練大臣張芾被請到渭南縣油房街召集回漢頭領調解衝突。結果調解不成,張芾反被回民殺了。由此事情徹底失去了控製,回民開始義無反顧地組織軍隊走向叛亂之路。一場曆時12年的大浩劫由此開始。因為主要發生在同治年間的陝西甘肅,所以一般稱之為“同治陝甘回亂”。

關於這個起源,至今仍有一些爭議。比如有人說回人買竹子其實就是為了做造反的武器,比如有人說團練之所以燒秦家村就是因為發現了回民已經在那裏商討起事謀反了,還比如有人說張芾名義上是去調解其實是在策劃剿殺陝西的回民等等。但一般的說法,在最初確實是漢人理虧。後來負責剿滅這場陝甘回亂的左宗棠就明確說:“陝回之禍由於漢回構怨已久,起釁之故實由漢民。”

其實,在這個導火索事件中誰是誰非已經不重要了。無論誰是誰非,這點過錯都不該引發一起持續12年致死近2000萬人的大屠殺。

陝西回亂

回亂開始後,大荔縣漢人聚居的八女井村因與回民集中聚居的王柯屯、羌白鎮相鄰,首當其衝遭難,全村上下萬餘口遭回民殺戮。相鄰的倉頭鎮回漢民族平日相處融洽,當羌白鎮回民攻入時,當地回民還竭力保護漢人,然而一切都是徒勞,隻要是漢人都難逃一死。不過數日,渭南縣的“沙南、渭北諸屯堡焚殺無遺”。接著,回民軍隊先後拿下渭南、高陵、華州、華陰等縣,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回民軍隊並不為了占領城池搶劫財物,更不是想造反奪天下,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殺漢人,報這麽多年被漢人欺壓之仇。

後來,清軍先後派勝保、多隆阿為欽差大臣進入陝西鎮壓回亂。這兩位尤其是多隆阿殺起回民來毫不留情。比如多隆阿的軍隊攻破大荔縣的王柯屯、羌白鎮後,回民上萬男女老少都被屠殺殆盡。無數類似的回民村莊都遭遇同樣下場。1863年8月,回民軍隊逃往甘肅。陝西回亂第一階段結束。

之後幾年在陝西和政府軍作戰的主要是西撚軍,這段時間逃入甘肅的回民軍隊也曾數次趁亂殺回陝西。1866年,左宗棠率大軍進入陝西,經過2年的苦戰,終於在1868年11月結束了陝西全境的戰亂。陝西重新迎來了太平日子。


因為撚軍主力是漢人,並不會對陝西當地人進行屠殺,所以一般認為這段時間陝西的人口損失和撚軍關係不大。

陝西回亂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時間並不長,主要就是從1862年4月底到1863年8月這不到一年半時間。但總死亡情況卻是觸目驚心。

根據複旦大學《中國人口史 第五卷清時期》的數據分析,1861陝西總人口大約為1366萬,到1880年隻剩下了707萬。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死於1875-1877年的三年大饑荒。而可以歸因於回亂的死亡人數大約是466萬。比如西安府7個縣1861年人口為335.7萬,回亂基本結束的1867年人口為144.4萬,人口損失高達57%。

根據複旦大學路偉東的分析,1862年前陝西回民最多時約為170萬左右。而回亂結束後,省城西安尚有2萬多回民,沒有受到戰亂影響的漢中、安康等地可能還有2萬回民,另約有6萬逃到甘肅的回民在投降後被左宗棠集中安置在了甘肅的平涼、會寧等地,加上有一些逃到河南、內蒙、四川、新疆等地和隱瞞回民身份留在原籍的回民,估計戰後幸存下來的原陝西回民不足15萬,死亡數高達185萬。

也就是說,這場浩劫在陝西造成了280萬左右漢人死亡,185萬左右回民死亡。

甘肅回亂

再說甘肅方麵。

清代甘肅包括了今天的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範圍。根據《中國人口史 第五卷清時期》分析,1861年,甘肅人口為1945萬。其中回民有多少眾說紛紜,複旦大學路偉東副教授認為回民約為30%左右,也就是回民近600萬。鑒於甘肅留下的資料不那麽完備,這個數據可能和事實出入比較大,不過由於甘肅更靠回民從西邊進入中國的通道,我想甘肅回民比例應該超過陝西,應該在20%以上。也就是說最少400萬左右。

在陝西回亂之後,甘肅回民很快就群起而響應。由於甘肅原清軍數量不多,不到四年時間,除了省城蘭州和少數幾個城市外,差不多整個甘肅都被回民軍隊占領。而清朝的政府軍直到回亂興起6年後的1868年才由左宗棠率領進入甘肅平叛。這6年間,甘肅漢人被大量屠殺。比如一支回民軍隊花了1年之久圍攻靈州,在1863年12月攻下該城後,據說屠殺了10萬漢人。比如1863年一份奏報稱,固原縣被回軍攻破,“漢民殆盡”。據清末《甘肅新通誌》稱“固原回叛……城內官民男婦共死者20餘萬人”。同是《甘肅新通誌》記載,同治2年8月,回民攻陷狄道州城,居民10餘萬被屠殺;同治5年,陝西回軍與靖遠回民裏應外合攻破靖遠縣城,城中10餘萬漢人被殺,逃出者隻有大約十分之一二。

甘肅回民軍隊人數眾多,又搶先占領了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所以左宗棠軍隊的平叛進行得並不順利。以伊斯蘭新教領袖馬化龍盤踞的金積堡為例,金積堡周邊堡壘密集,東有450餘處,西有120多處,不少堡壘三麵環山一麵臨水,易守難攻。金積堡本堡的外堡牆高4丈,厚3丈,周圍9裏。堡中又有內堡,高厚與外堡相同,且有溝渠防衛。


清軍對金積堡的主攻從1869年9月開始,但進展緩慢。負責進攻金積堡的主帥劉鬆山在1870年2月14中彈身亡。朝廷恐慌之中甚至派了李鴻章前往陝西準備接替左宗棠。所幸劉鬆山的侄子劉錦棠在接替了叔叔的職務後表現的非常勇猛(後來有人稱劉錦棠為晚清第一猛將),在李鴻章到達陝西之前戰局已經大為改觀。劉錦棠率部隊在1870年9月終於完成了對金積堡的合圍。1871年1月,馬化龍無奈投降,金積堡之戰結束。戰鬥結束後,馬化龍及親屬、親信1800多人被殺,其餘34000人被遷往其他地方安置。

結束了金積堡之戰後,回民的主要據點還有河州、西寧和肅州。其中河州回軍頭目馬占鼇主動投降,猛將劉錦棠率軍花了3個月曆經大小50多場戰鬥才拿下西寧。而肅州之戰則同樣打得異常艱難,從1869年12月一直打到1873年10月,清軍才取得勝利。將近6000名參加叛亂的回民被處決,剩餘的被遷往其他地方安置。

甘肅的戰亂持續了12年,戰火遍及全省,死亡人數遠多於陝西。根據《中國人口史 第五卷清時期》的分析,平涼府1861年人口281.2萬,1880年人口僅剩下32.1萬,減少了249.1萬。慶陽府1861年人口141萬,1880年12.3萬,減少了128.7萬,寧夏府1861年人口166.9萬,1880年17萬,減少了149.9萬。整個甘肅1861年人口1945.9萬,1880年人口495.5萬,減少了1455.5萬,全省人口損失高達74.5%。

戰爭結束後,回民人口還剩下多少?我沒有找到比較可靠的數據。有人說是45萬左右,但我沒有找到出處,不知道可信度如何。但剩下不多是肯定的。如果按照45萬計算,就是說戰爭中回民大約死亡355萬到555萬,漢人死亡900萬到1100萬。

新疆回亂與分裂

這場浩劫同樣波及到了新疆。先是新疆的維吾爾人和回民聯合叛亂,庫車、和闐、喀什、吐魯番等先後落入叛亂者手中,不久中亞浩罕國(現已經不存在)軍官阿古柏趁亂率軍入侵,於1865年開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哲德沙爾汗國,後來改名為洪福汗國。到1871年,除了塔城、烏蘇等個別地區外,新疆基本都被阿古柏控製,他建立的洪福汗國還得到了英國、俄羅斯、奧斯曼帝國的承認。

左宗棠在平定甘肅後,經過2年的準備,1875年進入新疆,1877年徹底收複新疆。


新疆地廣人稀,戰亂中漢人集中的北疆死亡情況非常嚴重。1861年,烏魯木齊地區有18.4萬人,1880年隻剩下了6萬;吐魯番原有人口1.9萬,1880年隻剩下了0.2萬;哈密原有人口1.4萬,1880年隻能下了0.1萬。整個北疆人口損失34萬,占戰前北疆人口的72.6%。

左宗棠的功績 

曾有些學者和小說家把左宗棠形容為鎮壓回民的“屠夫”。確實,我們前麵看到了,左宗棠的軍隊殺了大量的回民,但是,如果仔細去查看曆史,就會發現如果不是左宗棠,可能會死更多漢人和回民。清末一些民間筆記中,有文人盛讚多隆阿而貶低左宗棠,原因就是多隆阿殺回民非常凶狠,不分是否投降,不分是否參與叛亂,不分男女老少,隻要抓到一律斬盡殺絕。

而左宗棠對於多隆阿之前的做法,表示了異議,他曾在奏折中表示回民已經在中國生為存了上千年,當然應該尊重他們的生存權力,根本沒有一旦誅夷,不留遺種的道理。正式因為左宗棠力排眾議,采取了遷徙的政策,將投降的陝回安置在甘肅寧夏一帶,才挽救了眾多回族同胞的生命。

左宗棠在進入陝西後,曾經多次聲明:確認敵人的標準與是否回民無關,隻和是否參加叛亂有關。而參加叛亂的,隻要是真正願意交出武器、馬匹和糧食的投降,他都歡迎。

他是這麽說的,很多時候也是這麽做的。以他處理陝西回民為例。

甘肅金積堡之戰後期,叛軍斷糧,甘肅回民頭領馬化龍將以陳琳為首的八千多名陝西回民從堡內趕了出來,當時正是冬天,天寒地凍,這八千多人可能會在饑寒交迫中死去。左宗棠知情後立即找來已經投奔自己的陝西回民劉秉信,要他抓緊趕到現場和那些人溝通。在贏得信任後,劉秉信將他們帶進了清軍的大營,使這些人全部得救。聽聞這一消息,另一路陝西回民叛軍頭領餘彥祿也帶領三千多人趕來投奔。這一萬多陝西回民後來一起得到了安置。

陳琳、閻興春等帶領的陝西回民被安置在化平川,左宗棠不僅要求尊重回民的宗教習慣,允許修建清真寺,同時非常重視回族子女教育問題,興辦了十二所免費義塾。當地駐軍首領喻榮光,還自掏腰包修建了一座書院。當聽說當地山中出現野豬危害莊稼,左宗棠親自告訴上海的采購人員,買了四十麵銅鑼運往甘肅,免費發給回民驅趕野豬。

陳琳和閻興春深受感動,主動要求和負責回民安置工作的馮邦秉一道去西寧說服那裏的以崔偉為首的回民退出內戰,接受安置。 他們到青海之後,經過了長達一年的說服溝通,取得了廣大回民的理解,終於使得崔偉帶著青海地區的兩萬多陝西回民退出了內戰,接受了安置。

崔偉退出內戰之後,左宗棠為了安置這批兩萬多人的陝西回民,一連十多天“寢食俱廢”,當時的軍餉已經極度艱難,但這些被安置的回民仍然無償得到了各種生產和生活必須的物資,還提供了專門的車輛,解決一些老弱難以完成從青海到甘肅清河之間的長途跋涉的困難,還專門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口進行了登記,規定在收獲季節之後,繼續向他們提供口糧。

崔偉後來帶領回族戰士組成的騎兵,參加了收複新疆的戰鬥,戰後還根據戰功由左宗棠保薦提升為正一品提督,誥封健威將軍。當左宗棠從新疆前線被召回北京的時候,隨行的兩千衛隊裏,有三分之一是陝西回族騎兵。可見他對這些回族士兵的信任。

當然,在戰亂的清代,軍紀一向並不是非常嚴明。所以,左宗棠的軍隊裏肯定也發生過攻城後濫殺無辜的情況,而殺俘虜的現象則更為常見,有時候為了鼓勵士兵奮勇殺敵甚至許諾進城後劫掠的財務可以據為己有。在這點上,我們無法用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古人。

反思曆史

對於這場浩劫,有曆史學家和學者稱之為“回民起義”或者“回民革命”並且加以歌頌。我實在不知道對於這麽一場造成近2000萬人死亡的動亂有什麽好歌頌的。無論最初誰是誰非,後麵基本就變成了一場民族大屠殺:有不少於1200多萬的漢人無辜平民死於回民的屠殺中,這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正當或者正義的。對於回民來說,這同樣也是一場不幸的災難:陝西甘肅兩省原有600-800萬左右回民,起碼有500多萬死於戰亂。這500多萬人中,我相信肯定有不少是無辜的普通民眾,但也都死在了官兵或者報仇的漢人屠刀之下。

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浩劫。為了平定這場浩劫,左宗棠軍隊所耗費的軍餉就高達1億1千萬兩白銀(其中平定陝甘花了6000萬兩,收複新疆花了5200萬兩),這麽一大筆軍餉極大的消耗了中國的國力。當時清政府的鐵路建設、海軍建設資金投入不夠也和西北戰場耗費太大直接相關。為此,當年李鴻章甚至提出過放棄新疆將省下來的資金用來建設海軍防範日本人的主張。

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國家浩劫。這場浩劫中最大的功臣就是左宗棠和他統帥的部隊。如果沒有左宗棠力挽狂瀾,很難說甘肅、新疆、青海、寧夏今天是否還能在中國版圖內。當時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那個洪福汗國已經得到了英國、俄羅斯、奧斯曼三大帝國的承認,如果不是左宗棠堅持要收複新疆並且在不到2年就結束了戰鬥,後果不堪設想。

明朝末年我國的國土麵積隻有350萬平方公裏。清滅明後國土麵積最多的時候有1316萬平方公裏,到清朝結束仍然有1135萬平方公裏。這裏麵,左宗棠居功至偉。因此,梁啟超評左宗棠為中國“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

無論漢人還是回人,都為這場浩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2000萬活生生的生命就因為一場毫無意義的大屠殺消亡了。用今天的話說,是種族主義種族歧視釀成了這場悲劇。當今世界部分極端穆斯林在肆無忌憚地發動恐怖主義襲擊,而又有另一批人在不分青紅皂白地仇視一切穆斯林,也在於這種族群主義、種族主義思想在作祟。

在我在為寫本文查閱資料的時候,時常能在網上感受到這種種族主義思想的存在,感受到因此而彌漫的不分是非隻看敵我的非理性情緒。一些人將反人類的大屠殺稱之為革命,一些人則在埋怨左宗棠未能斬草除根。

這些人簡直還不如100多年前的西安人民有理性。當漢回兩族人在其他地方互相大屠殺的時候,西安城內有2萬多做買賣的回民,這些人沒有去屠殺漢人,也沒有被漢人屠殺,隻是在混亂的時候不允許離開西安城而已。一般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回民與漢人互動比較多,雙方彼此熟悉信任了,於是互相敵對的情緒就不存在了。

“不論漢回,隻分良匪”,左宗棠的100多年說的這句話至今讀來仍覺得有警示意義。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完全做到了拋開各種成見偏見看待我們所麵對的人和事嗎?我們能夠基於是非善惡而不是基於族群組織來看到世界嗎?我們能像100多年前的西安人那樣對與我們信仰、文化和出身不一樣的人給予信任嗎?

這場致死近2000萬人的大浩劫,就發生在我們的國家,就發生在100來年以前。今天看起來觸目驚心,卻少見於諸多正統史書。我覺得它值得被更多的人了解,所以我花了好幾天時間查閱資料,又花了兩天時間寫了此文。

 

本文資料來源包括 《中國人口史 第五卷清時期》,《清代陝西的回族人口變動》(路偉東),《清代陝甘回民峰值人口數分析》(路偉東),《劍橋中國史晚清卷》,《中國近代史》(徐中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左宗棠》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企鵝肥肥 回複 悄悄話 不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