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曆史上閃光——記王震同誌談左宗棠
2017-05-14 利劍反恐
八月初,我給王震同誌寫信,希望同王震同誌談談有關我先曾祖父左宗棠的問題。初秋的一天晚上,將近九點,我們一家正圍坐閑談,突然得到通知,要我立即動身去會見王震同誌。我沒有想到王震同誌這麽快就邀我談話。我匆忙坐上來接的汽車,穿過幾條大街,進入一條胡同,又轉入另一條更狹窄的胡同,車子便停在一座低矮的舊式房屋的門前了。
我被引進了一個小小的院子。穿過院子,來到一排三間平房前,就看到王震同誌從中間的房子裏麵走出來,親切地同我握手,並帶我到隔壁的客房內就座。客房不大,擺著四張單人沙發和一個書櫃,陳設簡樸但非常典雅。
王震同誌首先詳細地詢問了我的近況,話語溫暖、親切。他說:"你是政協委員,很好!人民政協應該積極開展工作,促進台灣早日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當我告訴王震同誌,我有一個堂兄,叫景鑒,是醫生、也是政協委員時,王老很高興,用鉛筆在政協委員名冊上作了個記號,說道:"左氏後代有兩人參加政協了,這很好。說明愛國統一戰線在發展和擴大,祖國的富強和統一、中華的振興是大有希望的。"
王震同誌說:"你是景字輩的吧?你這一輩和上代還有什麽人?"
我說:"我們景字輩兄弟姊妹,在國內外還有二十餘人;上一輩分的人已經全部過世了。"
"左公後代在清朝和民國還有做官的嗎?"王震同誌問。
"沒有做大官的。"我說:"我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四十來歲就去世了。父親是一個詩人,隻有一個叔祖父做過臬台。左家的子弟大都有些先曾祖父的遺風,秉性孤梗剛直,不長於迎合奉承,在舊社會吃不開。"
王震同誌笑了,說道:"我以前和彭德懷元帥常常開玩笑,說他的脾氣有點象左宗棠。彭老總和我都在西北工作很久。"
王震同誌接著鄭重說道:"史學界最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對令曾祖父(左宗棠)作出了較正確、客觀的評價。這對海內外影響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曆史情況下,力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複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
王震同誌略停了停,又說:"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不少當年種下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見,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那時,我在蘭州遇到過一位老翰林,九十多歲了,他談起了左公當年進軍西北的許多事,可惜沒有記下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
王震同誌講的是這樣一段曆史,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俄、英帝國主義的侵略魔爪伸向我國新疆地區。他們支持盤踞新疆天山南北的阿古柏、白彥虎反動勢力,企圖瓜分新疆。阿古柏是浩罕汗國一名軍官,來到新疆後,勾結某些民族上層反動分子,對維吾爾人和其他各族人民實行殘酷的奴役和掠奪,進行分裂我國的罪惡活動。1871年沙皇的侵略軍以"代管"的名義占領了伊犁地區。左宗棠率軍出關西征,打敗了阿古柏、白彥虎,收複了新疆,並迫使沙俄侵略者交還了伊犁,保衛了祖國的領土。
王震同誌接著說:"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就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複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這是抗禦外侮,是值得讚揚的。"
"我們是曆史唯物主義者。"王老著重地說:"要曆史地看問題,對曆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過,收複新疆的功勞不可泯滅。"談到這裏,王震同誌非常興奮,不禁低吟左公駐守新疆時一位同鄉題贈的詩句: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我想,從張騫、班超經營西域起,曆經漢、唐各代,一直到現在,我國各族人民都為保衛和開拓西北地區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實行戍邊、實邊,對大西北的開發和建設更是功效卓著。曾經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這個崇高的事業獻出了青春和生命啊,他們永遠值得我們效法和懷念。不久前,黨中央提出了大力開發西北地區的號召,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義不容辭的,我們的後代更是任重而道遠。
當我向王老報告說,《南開大學學報》有兩篇文章對左宗棠辦洋務給予肯定的評價時,王老說:"辦洋務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愛國的,有些是賣國的。象曾國藩和李鴻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並論。曾國藩、李鴻章是喪權辱國的,左公在福建創辦船政局,在甘肅創辦織呢廠,在新疆屯田,客觀上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
"我們是曆史唯物主義者。"王老又重複這句話,並繼續說:"要尊重曆史,實事求是,對曆史人物要恢複其曆史的本來麵目。凡是對國家民族有功的人,都應該給予他以應有的曆史地位。"
左宗棠一生對林則徐、陶澍等人非常推崇,而特別崇拜林則徐,林則徐和陶澍也多次稱讚過左宗棠。王老還說:"陶澍是一個學者,林則徐和左宗棠都是愛國者,對中華民族都有貢獻。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受盡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欺侮,而許多愛國之士流血犧牲,抗禦外侮,保衛祖國領土,希望祖國能富強起來。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從孫中山到"五四"運動,以及以後曆經新民主主義的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幾個曆史階段,不都是為了這樣一個崇高的目的而鬥爭嗎?這個反帝、反封建的曆史任務,已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的一切愛國者,終於在1949年完成了,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封建勢力、帝國主義統治我國的時間畢竟太久了,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現在仍然很落後,祖國還沒最後統一。所以,實現四個現代化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曆史使命,就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了。什麽是愛國?加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為祖國實現四化和完成祖國統一而貢獻聰明才智,反對霸權主義,反對侵略,維護世界和平,就是愛國。現在海內外一切願意看到祖國繁榮富強和統一的炎黃子孫們,都在采取各種方式,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目標的實現。這就是可貴的愛國主義。愛國已形成一個宏大的曆史潮流。曆史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王老回過頭,指著牆壁上掛著的一個條幅,說:"這是1979年葉劍英同誌書贈我的一首詩‘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日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西安事變是中國現代曆史的一個轉折點。張、楊二位將軍是順應曆史潮流的愛國者,他們是千古功臣。周恩來、葉劍英等同誌率中共代表團,不避艱險親赴西安,力挽狂瀾,終於扭轉了內戰危局,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他們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我們現在就是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團結一切愛國的有識之士,努力促成祖國和平統一的早日實現,把國家建設好。這就是順應曆史潮流。"
時鍾指向十一點,夜已深了。王老從書櫥裏撿出一套書,贈給我。這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冊《左宗棠年譜》,封麵上有王老的印章和簽名,書內還有王老用紅筆寫的批語。多麽寶貴的禮物呀!我捧著書,感動得不知說什麽好。王震同誌擔負著黨和國家的重托,還親自找我促膝談心,又饋贈這麽珍貴的禮物,這是教導,是鼓勵,也是期望。作為一個老知識分子,我決心用我的有生之年,鞠躬盡瘁,報效祖國。王老還翻開了商務印書館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出版的《左文襄公在西北》給我看,並且詢問了作者秦翰才的近況,他還建議再印一些。
我告辭了王震同誌。但他那慈祥的麵容總浮現在我的眼前,他那熱情的話語久久在我耳邊回響:"一切為民族和國家作出貢獻的人,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望祖國的和平統一早日實現。"
原載1983年10月16日《光明日報》
十幾萬年青中學女生到新疆後就分配到建設兵團,排隊一人
一個像派飯,之後落就地生根.
。。 。。。。。。。。。。。。。。。。。。。。。。。。。。。。。。。。。
作者真是左宗棠子孫?笑死人,打了祖宗一巴掌
白彥虎起義,左消滅白彥虎起義,不成了不義之人了?
何謂義?何謂起義?都弄不清?
文學城諸公 弄清了嗎?
起義一詞用濫了。不義之兵隻能叫起事。東也起義,西也起義 完全矛盾,是非不明,貽笑天下
起義一詞己用濫了。根本不通。黃巢殺人八百萬叫起義。張獻忠七殺也叫起義。義在那裏?
大家要改正,不義之兵要叫起事。不能都叫起義,太荒唐
“等下”,我說,“他們怎麽虐待你們了”
“他們既不肯皈依伊斯蘭,又不肯去死!”艾哈邁德一臉悲憤地說。”
溫和派的穆斯林用民族、人權等借口來保護伊斯蘭,用溫和的方法來擴張伊斯蘭的勢力。但根據伊斯蘭教義,溫和派的穆斯林不能以真主的名義批評極端派的穆斯林,不能譴責極端派的穆斯林搞出來的恐怖主義;
極端派的穆斯林用伊斯蘭的核心教義——“聖戰”方式,通過屠殺,鏟除異己,以真主的名義咒詛溫和派的穆斯林為卡費爾,來強迫穆斯林成為恐怖恐怖分子。這是極端派的穆斯林擴張伊斯蘭勢力的方式。這是符合《古蘭經》的教導的。
所以極端化的傾向是伊斯蘭的宿命。
(注:因為欺騙是伊斯蘭聖戰的重要方式,所以穆斯林常常按照“塔基亞”的原則去欺騙。但是以真主的名義發誓的時候,穆斯林才被要求不可以欺騙。穆斯林隻有這時的話,才能相信。)
《為什麽說伊斯蘭是愛好和平的宗教?》
網址:http://bbs.tianya.cn/post-647-27116-1.shtml
當年的回民,對渭南兩岸的漢人進行了瘋狂的種族大屠殺。想一想,當年這裏的人口總數不過七八百萬,被殺了五百多萬,這是一種怎樣的惺風血雨的景象。據路偉東研究,臨潼縣1861年的人口是26萬。臨潼縣誌載,“1862--1869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30餘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說,不僅殺光了原來的人口,也殺光了這七年新生的孩子。
據富平縣誌載,鹹豐五年(1855),全縣有46579戶,254257人。到光緒二年(1876)統計,有28543戶,120302人。戶數和人數都減少了一半。如果考慮到1869年之後的新增人口,估計1862--1869七年間回民殺了60%的富平縣人。
據三原縣誌記載,鹹豐十一年(1861)三原縣人口16萬人,由於回民起義加之光緒年間兩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銳減至4萬人。回民起義兩年間(1862—1863),“縣舊隸五百餘村俱殘破,僅存東裏、蔡王二堡”。
高陵縣,據路偉東資料,回民起義前的1861年,高陵縣人口6。9萬人。高陵縣誌記載,“同治三年(1864),縣內人口銳減至32192人。”兩年時間減少60%。
回民在甘肅殺了六百萬人,大約占全省人人的60%。
回民起義從沒有進攻北京打擊清政府的意圖,說回民起義是反清,沒有事實依據。而所有的事實都是,不斷殺漢人村莊,攻擊縣城。一年時間關中26個縣長被回民殺害。所謂的回民起義實際上主要是為了殺漢人。
回民起義之初,主要是回漢民之間的矛盾,經常有械鬥。當時70%的漢民抽大煙,身體不好,而回民常習武,心齊,凶狠,械頭時多數是漢民吃虧。回民起義起初的原因是,回民借清朝軍隊集中到南方對付太平天國和雲南回民起義,關中地區防務空虛,一些回民首領屠殺漢民報私仇。
當時的陝西巡撫麵對防務空虛,提出的政策是安撫回民,派朝庭大臣陝西團練頭目張芾前去安撫,想不到回民起義的發起人任武殺了張芾。為了鼓動回民,任武再殺了自己的老母、妻子和孩子全家,以表示自己已沒有任何顧及,血戰到底。
為了給回民起義找到正當的理由,一些曆史研究者不斷提說,當時有一個“秦不留回”的傳帖,因而回民才要起義。對此,現在有案可查的是,當時陝西巡撫的初衷是要安撫回民,並不是“秦不留回”。一個事實是,清朝政府對當時住在城裏的回民未殺一人,現在的西安西大街回民坊還住著大量的回民。當時清朝政府把城門緊閉,以防城外回民進城殺人,也阻城內回民出城殺人。
對於“秦不留回”的傳貼,當時也許有,但清朝政府沒有這樣的政策,有可能是有人有意挑撥回漢民族關係。更有可能是,這是一個編造的說法,以鼓動回民對漢人仇殺。
滿清政府在對待民族關係上,回民列在漢民之前,所謂“滿、蒙、回、漢”,漢民是最受歧視的民族。在清朝期間,中國的人口大量增加,這說明清朝的經濟並不是民不聊生,而且發展很快。另外,回民多做小買賣、不抽大煙,在當時的關中農村,回民比漢民富裕。說回民起義是因受清政府壓迫或是漢民壓迫,是有意識找出來的理由。更不能以此為大屠殺辯解。
回民起義是陝甘人民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大劫難。回民對漢民的屠殺是挨村挨戶,不分男女老幼的殺害。1000多萬人死於這場劫難,相當於30多次南京大屠殺。說這是起義,真不知道義在何處。瘋狂的大屠殺,也把回民帶向了苦難的深淵,承受著近乎滅族的災難。反思曆史,更讓人明智的選擇民族團結,而不是以反封建之名歌頌大屠殺。
在中國鬧回民起義和太平天國的時候,日本人開始明治維新,從此中國落後了。日本人以他們的曆史上,皇室從來沒有改變、沒有人推翻而驕傲,而中國人卻在歌頌改朝換代,而從沒有人去考慮,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會殺掉60%的國民人頭,毀掉經濟和文化。對於研究回民起義曆史的很多人來說,也是這樣。他們拚命地為大屠殺找根據,而一千萬條人命則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就連動物也不會吃掉同類,也知道惺惺相惜。而這些曆史學家,他們對人的生命卻漠不關心,甚至歌頌大屠殺,將之稱為義舉,真是連其碼的人性都沒有。
清朝大臣左宗堂采取剿撫並用的政策平息回民起義。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殺人的,都給予安置讓其安居樂業,包括對待領導回民起義的大元帥,也放棄追究責任。對不放下武器,還要殺人的人則進行振壓。他救了漢人,也救了回民。當時的回民起義精神領袖和幕後人物是寧夏的馬化龍,他的目的是要把西北地區變成一個伊斯蘭國家。如果不是左宗堂,可能陝甘兩省的漢人會被殺光,並把中國分裂。左宗堂從侵略中國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奪回了新疆,他粉碎了俄國沙皇侵略中國的企圖。對於這樣一個中國曆史上的民族大英雄,今天沒有人紀念,而且一些曆史學家還在罵他,這真是中國人的悲哀。
回民起義中隻有一個人沒有投降,白彥虎。他大字不識一個,22歲參加起義,有勇無謀,隻因殺人多而成為回民十八大營的元帥之一,其他元帥多數是能識字的阿訇。麵對左宗堂的進攻,其他回民起義領袖為保回民免受災難,都投降了,但白彥虎自知罪孽深重,擔心左宗堂不會放過他,不顧跟隨他的幾萬回民的性命,堅持抵抗。在他參加起義時,他的母親投井自殺。他的嫂子不想奔命,發了幾句牢騷,他殺了他的嫂子,以挾迫他人。白彥虎到新疆後,投靠了侵略新疆的匪徒阿古柏,幫阿古柏侵略中國,後又投靠沙皇俄國侵略新疆。
麵對全族快要滅絕的境地,他沒有想著保全回民亦然要血戰到底;他投靠外國勢力分裂中國。就是這麽一個人,現在有人把他奉為民族英雄。理由是他反封建最堅決。這樣一種沒有人性、沒有國家民族大義的曆史觀,是這個時代的悲哀。當年,在反封建的大旗下,我們毀掉了多少文物,毀掉了多少優良的文化傳統。今天,這種反封建高於一切的曆史觀,在很多高層次的搞學術研究的所謂曆史學家心中亦然根深蒂固。學術扭曲了這些人靈魂,麵對血流成河的曆史,他們在高聲的讚美。他們已成為魔鬼,哪是什麽飽學之士。
更有象張承誌這樣的作家,還在鼓動聖戰,讚美犧牲。知識分子應當追求真善美,以體恤生命為良知,熱愛和平。歌頌屠殺、讚美屠殺,是不為人類所齒的。
陝西回民趁清朝軍隊到南方鎮壓太平軍,準備屠殺漢人。目的是將陝西的漢人殺光。起義前,他們秘請鐵匠打刀,刀打好後將鐵匠殺掉,以防泄秘。為準備殺人的竹杆,將街上的竹竿買光了。大荔縣有一個漢民大村八女井,回民起義第一次殺人就是將此村的漢人全部殺光,一早上殺了一萬多人。緊接著,挨村殺,不分男女和老幼,很快大荔,渭南,華縣的農村被回民殺光。殺完了農村,再進攻縣城。一些縣城的老百姓進行了頑強抵抗。在臨潼縣,一個有文化的回民教師在接到第二天的殺人傳貼後,緊急報告縣長。縣城緊急關門,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兩岸的漢民村莊,全部被殺。全縣被殺30萬人,不留一人。回民組織了30萬人的軍隊,在關中平原殺人。幾個月時間殺了五百萬人。80%的漢人被殺,隻有一些縣城保住了少量人口,向北逃的人都被回民殺了,少量逃進驪山裏的人,因回民不敢進山殺人而留了下來。
清朝將軍勝保,看回民人多勢眾,不敢出城迎戰。任由回民屠殺。後被慈禧太後賜死。湘軍將領多隆阿,作戰勇敢,將回民趕出陝西,救了陝西人的命。當年,關中到處都有多將軍的忠義祠,現在他則成了罪人。那個向臨潼知縣通報情況的回民老師,通報情況後,知道回民不會饒他,殺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兒女,然後自殺。當年臨潼人為他修了祠堂。但現在已沒有人知道,這個勇救漢人的回民。
陝西回民1862年起義,又不斷動員甘肅回民起義。甘肅回民1863年開始起義,甘肅回民殺漢人鄉鄰難以下手,從陝西逃過來的回民則走一路殺一路。甘肅漢民被殺了600萬。甘肅全省人口減少70%,中部地區的漢民幾乎全部被殺。這就是回民起義。回民為了在黃河以西地區建立一個純粹的回民國家,借著清朝後期的衰弱,對中華民族發祥地上的漢人進行種族滅絕大屠殺,一年時間殺了1100多萬漢人。
陝西回民的首領之一白彥虎殺人最凶,殺遍陝西殺甘肅,最後投靠外國勢力分裂中國。一些曆史學家以這個人敢造反,譽此人為民族英雄。現在還有人準備給這個人過節日。而平息了回民起義的左宗堂,現在則成為罪人。回民起義是典型的種族滅絕大屠殺,比希特勒屠殺猶太人要殘忍得多。比南京大屠殺嚴重得多。可惜的是,沒有人願意告訴你這悲壯的曆史。反而要把它說成是義舉。
1862年,因為買竹事件,在陝西渭南爆發了回回叛亂,很快波及西北五省區。這次叛亂導致的直接的後果是種族屠殺,其殘忍程度決不亞於非洲盧旺達、烏幹達的胡圖與圖西人仇殺。表麵看是一場叛亂,其實是積壓了多年的漢回矛盾的總爆發,而不是人們理解的什麽人挑撥,叛亂的爆發隻是遲早的事情。在這次叛亂中,陝西原本人口有1300萬,回回大約400萬,戰後統計的陝西人口約700萬,回回人口為5萬。戰亂中有大約有350萬回回被殺,45萬人逃亡;漢人被殺者有100餘萬。叛亂後的陝西,回回人數下降了93%,陝西成為中國民族成分最為單一的省份,關中農村幾乎難覓回回的蹤跡。但這次叛亂給後世的陝西和西北留下了永久的傷痛。
陝西興平,曾經是回回叛亂的重災區,興平北部有一道塬,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北莽山,這個塬上就是當年漢回大仇殺的主戰場,也留下了大量有關回回叛亂的傳說和故事。據老人們講,當年北塬上住著許多回回,平日裏和漢族有不少矛盾,同住一個村子,回回很霸道,不許漢族在他們所謂的井裏打水,兩族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回回孩子回家要漱口。同樣漢族也很討厭回回家裏的羊膻氣味,討厭回回的禮儀有失風化,互不婚嫁。在叛亂期間,白日裏看似平靜,到了晚上回回就開始聚眾圍困漢族村莊,一般是整村滅絕,除了陝西回回,還有來自甘肅的回回,宿居當地回回家中,晚上集體行動。就這樣北塬上的村莊幾乎被回回屠殺殆盡,以致於100多年後的今天,北部塬上的人口密度也遠遠低於南部地區。
在陝西戶縣,聽說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依然是發生在回回叛亂期間,牛東鄉有個村子叫馬家村,1867年冬天,回回圍困了該村,從西往東開始埃家殺,殺完人開始放火燒房子,等殺了村子中間,一看有一家店鋪,上麵寫著“馬家當鋪”,他們以為是錯殺了同族兄弟,這才放過了村東人家離去,使得該村半數人家僥幸逃生。當年戶縣東部臨近灃河岸邊的地區和長安、興平、涇陽、三原、渭南等地一樣,是漢回大仇殺的重災區,漢族的人口損失近半,這個回回聚集區在叛亂後已經完全失去了回回蹤跡。
陝西周至,是關中民風最為強悍的一個縣,回回叛亂期間,該縣各村結寨自保,但是回回在這裏也是最為殘忍的殺人,漢族也是最為殘酷的複仇。有個村子叫蕭家村,回回圍困該村後全村奮起抵抗,最後回回采用了種族滅絕的方式,一把火將該村男女老少全部燒死,大火兩日不滅。還有個叫“五屯”的村莊,主要是回民,在左宗棠的漢軍抵達陝西後,人們尊稱左爺來了,左爺的大軍對五屯同樣進行了種族滅絕,這個村莊徹底從地球上被抹掉了。據當地的老人說,左爺來了以後,漢民紛紛相助,帶領漢軍四處搜查回回,周至所有的回回村莊蕩然無存,活著的回回都逃到新疆去了。直至新中國成立後,該縣也沒有一個回回村莊,個別村莊的散居的外來回人很難立足,不得已多數已放棄宗教改為漢族。
類似的故事在陝西關中地區很多,在炎黃故裏和漢民族的龍興之地,回回尚且如此猖狂,其他地區就可想而知。在左爺大軍麵前回匪不堪一擊,倉皇西逃,但是逃往甘肅後又和當地回回結夥成匪,大肆屠殺本地漢人。在甘肅,他們血洗張家川,圍城後有3萬多漢人被悉數屠繆。接著又在涇川、平涼、華亭固原等地對漢族實施集體屠殺。據統計,甘肅寧夏兩地,由於漢族居住分散難以結寨自保的原因,漢族被屠殺十分慘重,叛亂前甘肅有人口700萬,漢族居主導地位,叛亂後不足300萬人,當地漢族起碼有200萬以上被屠殺。
140年前的種族屠殺結束了,當代西北漢人提及回回依然心有餘悸,回回在民族政策的關照下、野蠻本性再次顯露,利用伊斯蘭教煽動,在西北地區有恃無恐。伊拉克戰爭,西寧的回回YX鬧事;在蘭州的大街上回回經常聚眾毆打漢人;西安的西大街,提起回回,漢人無不全身發怵;青海、甘肅的農村地區回回淩辱漢人是家常便飯。這些違法行為在民族政策的幌子下愈演愈烈,長此下去,在甘青寧三省,漢人恐怕又要重回蒙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