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5)
2018 (67)
2019 (40)
左公柳
來源:酒泉日報 2010-04-22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和知恩圖報的思想內容,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左宗棠於100多年前在西北為官期間,路過酒泉栽種的柳樹,被後人親切地稱為“左公柳”,則完全合乎理、順乎情了。
左宗棠自幼聰穎,14歲參加童子試中第一名,當時就寫下了“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以銘心誌。後因屢試不第,他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最終成為了清末少有的幾位治世能臣之一。其詩名、德行不比世稱“聖人”的曾文正公差多少;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氣概,為無數豪傑、誌士所仿效。而“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當仁不讓和舍我其誰的坦蕩,則直接表明了他對自己“叱吒風雲、中流砥柱的軍政治世才能”的自信。但他在“心憂天下”的同時,又對處於水深火熱當中的黎民百姓的生計甚為關懷,曾留下了“定西苦、苦甲天下”的歎息。因此,他在1866年到1881年任陝甘總督的十多年裏,一邊為西北的安危和邊疆主權運籌帷幄、籌辦軍務、行軍平叛,圓滿完成了收複新疆的曆史使命;一邊為了軍需運輸和繁榮經濟,他命令楚軍和湘軍以及沿途民眾修築了自陝西潼關經甘肅全境至新疆哈密長達2000公裏的幹線驛運大道。
在築路的同時,他還大力提倡種樹。凡沿途宜林路段和臨城池之道路旁都下令種上楊、柳和沙棗等樹木,名曰“道柳”,其目的在於護路基、阻風沙、利行人。幾年後,自涇州至玉門連綿千裏,驛道兩旁種滿楊柳。夏日濃蔭密布,夾道以伴行人,蔚為壯觀。
據記載,從陝西長武到甘肅會寧的300公裏驛道,兩年種活的行道樹就達26.4萬株。於是,左宗棠的湖南老鄉和幕僚楊昌睿於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奉命來肅州替左宗棠幫辦軍務時,從陝西長武入甘,沿途看到新栽的楊柳已綠陰如蓋,欣喜地寫下了“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著名詩句,以表達他對“左公”籌邊不忘綠化、美化西部戈壁的由衷敬意。
左宗棠第一次來到酒泉,看到城內市場繁榮、商業發達,但氣候幹燥、塵沙飛揚,便不顧鞍馬勞頓,號令軍民植樹造林、美化環境。於是,肅州城內4條大街統統種上了翠楊嫩柳,城西沿討來河開辟了防沙林地。他還解囊捐銀,倡導酒泉民眾在泉湖公園挖湖築堤、放養魚苗,堤上栽種樹木花草,修建湖心亭、泉亭,置小舟遊弋湖中。他又在新修的月洞門上題寫了“甘或如醴,澹或如水;有則學佛,無則學仙。”的楹聯和“飲之令人壽”的匾額。
從此,這裏出現了一個碧波蕩漾的“左公湖”,使這座古城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新顏。現存於泉池邊的“左公柳”,便是左公親手栽種的遺存。
左公號召軍民植樹,同時對樹木的管護也要求甚嚴。相傳,一次左宗棠微服出行,看到一頭毛驢拴在樹上啃樹皮,他十分憤怒,下令把驢當場斬殺,並告訴民眾:“今後若再有驢毀樹的現象,其主人與驢同罪。”還傳說他的侄兒一日酒醉後,舉劍砍倒一棵新樹,左宗棠知道後怒不可遏,以毀林罪將其侄兒斬於道旁。自此,再也不敢有人毀樹了。
從此,酒泉城內樹木蔥蘢、環境優雅。難能可貴的是,百十年來酒泉人也養成了植樹愛樹的優良傳統。到解放時,酒泉南門口、北門口都有幾人合抱的參天大樹,那些都是有名的“左公柳”,可惜大部分後來在整修街道和拆除城樓時被挖除了。現在僅在西漢酒泉勝跡園內和玉門鎮一代還保存有極少量的“左公柳”。
因左公保衛邊疆、開發邊疆功績卓著,酒泉人民為了紀念他,專門修建了“左公祠”。
如今,“左公湖”裏倒映的“左公柳”,依然蒼勁挺拔,微風襲來,岸邊垂柳依依,湖裏碧波蕩漾,令遊人感佩不已。左公如泉下有知,定然含笑撫須,不勝欣慰。
- 張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