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69)
2018 (70)
2020 (69)
2022 (97)
蟳 xún埔村地處晉江入海口。
當我們站在大堤上時,一眼望去都是大大小小的漁船。。。
看來,打魚依舊是漁民謀生的重要手段,
雖然現在的蟳埔古村已經遠在200米開外的城中。
1.
2. 蟳埔男人一年中有大約半年時間出海打魚,其餘時間則無所事事(現在不再是這樣吧)。
3. 蟳埔女“內外兼修”,承擔著家庭的生活重擔。
(蟳埔女通常會在腰間戴個紅色小包包,裏麵通常放一些零錢和雜物,有特色。)
眼見為實。我們在村子裏轉悠了大半天,就沒見到幾個男人。
再來說說古民居“蚵殼厝 cuò”。蚵殼厝就是用泥土混合蠔殼堆砌為牆的房屋。
當地人稱之為“海蠣厝”,也叫“蠔屋”“蠔宅”。
( 牡蠣Ostreidae,是珍珠貝目、牡蠣科軟體動物的統稱,俗稱海蠣、蠔等)。。。
4.
海蠣殼凹麵朝下,稍微外傾,一層層疊好,並用三合土黏合,
看上去仿佛一排排魚鱗,可以保護內牆不受雨水衝刷侵蝕。
同時白色的牆麵因反射部分陽光,降低了室內溫度。
蠔殼牆不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涼,堅固耐用,還不怕蟲蛀,
因而當地人有“千年磚,萬年蚵”的說法。
5. 蠔殼牆凹凸不平,陽光斜射在牆麵上,極具線條感和雕塑感。
有學者研究認為,建造蚵殼厝的海蠣特別大,長度一般為20-30厘米,屬於巨牡蠣屬的近江海蠣。
而泉州乃至閩南沿海並不產近江海蠣。
6.我們在一幢老蚵殼厝窗下看到堆積的蠔殼,當地所產,較細小。對比果然區別明顯。
那麽,這麽多近江海蠣殼是哪兒來的呢?說法不一。
說法一,宋元時期,這些建造蠔宅用的海蠣殼都是來往船商從印度洋、波斯灣等地方裝來壓空船的;
說法二,,它們應該來自東南亞或南海北部沿海,因為那裏產近江海蠣。
總之,等船到了泉州碼頭後,大量的海蠣殼就被扔在了灘塗上。
蟳埔人發現它的妙用,從起初的房屋裝飾到後來的建築主要材料,慢慢就形成了蚵殼厝。
在村裏走了一圈後,我有了自己的想法。
7. 這是老一批蚵殼厝了。
無人居住、長年失修、屋頂塌陷,哪怕你海蠣殼再能擋風遮雨。
據知情人說,整個蟳蜅村隻有60多座老蚵殼厝,數量仍在減少。
8. 在蚵殼厝宅基地上新建的住房與老蚵殼厝並存。
請注意,新房也有蠔殼牆,不過又已經還原為外牆裝飾了。
近幾年新建的樓房和別墅已經把為數不多的蚵殼厝包圍、蠶食在逼仄的小巷裏。
關於蚵殼厝上蠔殼的來曆,我的看法是:
宋元時期,無論它來自哪裏都一定與蟳埔女有關。
近一二十年新建的房屋用的蠔殼應該來自中國自己的養殖基地,一定與蟳埔女無關。
當我們離開蟳埔村的時候,就像離開我曾去過的所有古鎮、古村寨一樣,有些不舍。
此生我可能沒機會再去,它們可能會變得麵目全非。但是,有蠔殼的房屋一定還在。。。
蟳埔女一定還在。
八年過去,蟳埔村果然變了。
光明網報道:2023年,蟳埔村突然火了。
節假日入村客流量漲了20多倍,售賣簪花圍的店家猛增到150餘家。。。
“蟳埔女習俗”的熱潮,讓蟳埔村千年營生方式發生了巨變,更多的村民從漁場轉戰商場,
從售賣魚貨轉入民俗、文創、餐飲等領域,成為隨波逐浪、與時俱進的新“討海”人。。。
不能再說蟳埔村的男人除了出海就無所事事了!
9.
蟳埔村的蟳埔女更多了、更年輕了。
不過,那都是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