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親節隨想

(2019-05-12 09:17:00) 下一個

關山有夢不成
回首細雨紛紛
江水流盡江月
誰與海棠共醉

我出生於文革中期,那時整個國家才剛經曆大饑荒,加上無休止的內耗內鬥、正是最混亂失序的年代。
大部份人都在恐慌及營養不良中求生存,母親也不例外。那一年、母親晚上下班回家、被路邊一排因武鬥而被吊死的人嚇到,不久生下我。從小我除了瘦弱、還特別容易受到驚嚇。

那時正式的學校都關閉了,父母各自帶著學生到鄉下所謂的「分校」野外教學。還在繈褓中的我就跟著母親下鄉。艱苦勞累的生活讓母親突斷了母乳、她隻有用米湯和學生抓的泥鰍熬湯喂養我。我晚上發燒、母親要走很長很長的山路帶我去看醫生。母親上課時、學生們輪流抱我,到今天他們還常提這段往事。我8個月時、父親來看我、沒想到原來胖呼呼的女兒變得骨瘦如柴。 其生若浮  交錯甜苦, 那一刻父親落淚了。

糧食欠缺的年代人人都要負責找吃的,野菜、野果、野菇、樹皮、都可能變成佳肴。有一次 母親班上的兩個女同學,摘了些野菜、煮好等大家回來,等不及就先吃,兩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中毒身亡。在那樣的年代、所有的故事都好像會有些悲涼。我就在這環境中跟著母親慢慢長大。

文革快結束時、父母回到城市、我們一家終於團聚。 
我得了哮喘、母親帶我四處求人奔波看醫生治病。上幼兒園時,我不習慣群居,每天都會依在園門口的石柱上等母親來接,像天下所有依賴母親的小孩總是癡癡的等著。最開心的就是、母親總是準時在街角出現、緩緩走來。

8歲時、我生病,住了很長時間的醫院。母親每天要轉幾趟車來看我、給我送吃的、陪伴我、替我補課。每一個黃昏、我都帶著期盼的心情站在可以看見車站的窗口等待母親的到來,看到她從車上下來、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那是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為了孩子的溫飽、自己在家種菜、養雞養鴨。我們日子雖苦、精神卻很富裕、每晚一家人一起讀書、唱歌、講故事。我們母女常像很要好的朋友促膝談心、無話不說。這習慣一直維持到我長大、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孩、到了美國。

我這一生所有的喜樂與哀愁都會跟母親分享。母親生我、養我、愛我、給了我天下所有孩子應有的母愛,並且言傳身教 給了我完整的人生觀,使我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懼不畏、勇敢前行。

母親個性溫和、待人寬厚、從來不說傷人的話,教一輩子書、是個好老師、好妻子、好同事、好朋友,當然、也是最慈愛最偉大的母親。

現在、母親漸漸老了,反應遲鈍、行動遲緩,我跟她說話、她也常聽不明白,但我知道、她對我們的愛永遠像大海一樣深厚,我們對她的愛也永遠、永遠不會改變。

媽媽、母親節快樂! 我們永遠愛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