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節期間到哈瓦那短暫一遊。我們這一代, 很多人大概當年都聽過“美麗的哈瓦那,那裏是我的家”。對這個凝固在“時間膠囊”裏的城市有著不少的好奇。到網上去查, 發現美國與古巴雖然已建立了外交關係, 旅行仍然有限製。於是便繞道墨西哥城,準備如果萬一不能成行,就在墨西哥玩兒兩天。在紐約肯尼迪機場搭“紅眼“航班到墨西哥城後,沒頭蒼蠅似的到處打聽,總算找到去哈瓦那何塞·馬挮國際機場的售票台,當即買了票,並辦理了旅行簽證,這就差不多到了登機的時間。 這一次可以算得上事先沒具體計劃,有點走哪兒算哪兒性質的旅行。
飛機在哈瓦那降落後,還沒出機場,一眼看到有家幫訂住處的代理。猜想應該是“國營”的。因為啟程前不確定是否能成行,我沒訂住處。但臨行前曾在網上查到有私人出租房間的。比較感興趣這種民居,覺得這可以有與古巴老百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便趍前訊問是否有位於老城中心的私人出租房間。隻見辦事的女士迅速從抽屜裏拿出一疊卡片,開始打電話。 在打第二個電話後, 對我說,在 Habana Centro有一處兩居室的出租房,距老城區也就是一公裏。房主要 30歐元一天, 若要早餐,再加5歐元。要不要? 我當即排板兒決定,“Deal!” 女士鎖了辦公室的門,帶我們到出租車的地方,與一對夫婦拚車。在車上與那對夫婦攀談,了解到他們從加州經Fort Lauderdale 過來。 他們以前有朋友這樣走過。 看來我們繞了個大遠道兒。其實Newmark就有直飛哈瓦那的航班, 我擔心那兒對官方規定執行嚴格,沒敢去試。多花了不少銀子和時間。 看來這規定也是外緊內鬆。俗話怎麽說來著?”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話說出租車到了地方,是一條不大不小的街,街兩邊都是5,6層的樓房。從外麵看樓層層距很高,臨街有高高的走廊。看起來這些樓房曾有過當年的輝煌,隻是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破爛爛。車到之時, 房主雅瑪拉已在樓下等著了。她很年青, 說一點點英文。她帶我們到在三樓的房間,門口有一個像漢字“工“的標記,但頭上的一橫是一條向下彎弧線。就像在屋簷站下一個人的樣子。後來在街上注意到很多這樣的標記,明白這是”有屋待租“的意思。進到樓裏, 看得出來這座樓的內部近年來重新裝修過。 出租屋內有兩臥室一廳,房間天花板很高,有空調電扇。且廚浴具全,也幹淨整潔,條件不錯。房主交代,每天會有人來打掃和準備早飯,有事可以和她交代。並告知銀行就在樓下,可以到那換錢。交代完畢,就告別離開了。
從住處的陽台東望,人民議會大廈圓頂瀝瀝在目, 看起來離這裏不遠。 放好行李,在地圖上定好位後,就開始了為期兩天的““旅行基本靠腿“的哈瓦那漫遊。
我們穿街走巷,一路行來, 有兩件事印象深刻:(1)老城區的市容有些頹敗,年舊失修。沿街經常可以見到半倒塌的房子,像地震之後的景象。 就連緊挨著人民議會大廈旁的建築也不例外。 顯然是國家缺錢。看來多年來美國的經濟製裁與禁運對古巴的經濟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2)盡管物質供應貧饋,很多商店裏的貨架上空空如也(旅遊地段對外國人的商店除外,那有很多歐洲品牌名店),哈瓦那人精神狀態不差。很少在街上見到愁眉苦臉的。 特別是少年兒童,臉上燦爛的歡笑令人動容。這或許是由於古巴人的樂觀天性,或許是由於國家對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如住房,教育,和醫療鍵康有保障。少了柴米油鹽之憂。根據古巴官方的2015年統計數據, 古巴人民平均月工資為687比索(約25美元)。 這大概是國人90年代的工資水準。這個數字顯然並不代表古巴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因為它沒有包擴國家提供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
近年來古巴的經濟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些許變化,特別是菲德爾 卡斯特羅的弟弟拉烏執政以來。開始有初步市場經濟及新富階層的出現。 我們和來打掃衛生和做飯的大媽連比劃帶寫地聊天,靠屈指可數的幾個西班牙詞,了解到我們房東除了我們租的公寓外,還有另外兩套公寓,一套自住,另一套也租給外國的遊客。因為多是現金收入,可以想像她的收入因該不菲。做飯的大媽家裏困難,沒讀多少書,又有眼疾,做這份打掃衛生和做飯的工作,有兩歐元收入,她已經相當滿足了。 大媽做的早飯還挺豐富,有火腿,雞蛋,香蕉,吐司,和現榨的木瓜汁。量也很足。我們吃得滿意,又要求大媽做一次古巴的家常晚飯。商定10歐元。主菜是雞飯,也很不錯。我們在市麵隻看到賣豬肉,沒看到賣雞。 想來大媽或許為了招待客人,是費了些心思買到的。古道熱腸,很是難得。
第二天是周六, 發現街邊忽然冒出了幾個賣花的小攤,給破舊的街道增加了幾縷亮麗的顏色。走到人民議會大廈附近的中央公園(Parque Central ),見到一些士兵和青年學生在荷塞·馬挮雕像舉行什麽儀式。 古巴士兵的軍衣,顏色好像跟我軍過去的“國防綠”差不多。但軍衣顏色深淺不大一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新舊不同的原因,看上去有點兒雜牌部隊的感覺。學生們一律上身淺藍短袖衫,下麵深藍色長褲或短裙。 不知為什麽,女生占大多數,整個兒一個陰盛陽衰。
我們後來發現那是在記念古巴民族英雄,詩人,學者,及革命者荷塞·馬挮的誕辰。 荷塞·馬挮是馳名古巴乃至整個拉丁美洲傳奇性人物,被稱為“古巴獨立的使徒”。他生於哈瓦那的一個西班牙家庭,16歲時就被西班牙政府以叛國罪判了六年刑,又因腿被鐵鏈磨傷假施,改判流放西班牙。當局允許他在西班牙繼續上學,希望他能就此改邪歸正,重新歸化效忠。 這一綏靖策律顯然沒有成功。他在馬德裏遇到同是被流放的古巴人卡洛斯·薩維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抗議西班牙在古巴的種種虐行,開始宣傳古巴獨立。 他在1874年在西班牙的文學大學(Universidad Literaria)獲得法學學位,到巴黎見了大作家雨果。因為仍然被禁止返回古巴,他此後20年間在墨西哥,瓜地馬拉,美國,維內瑞拉,和西印度群島等地,寫作,教書,組織革命運動,繼續宣傳古把獨立。直到1895年, 他潛回多米尼克共和國策化在古巴起義。 他於該年四月回到古巴,一個多月後,即死於一場戰鬥。 這樣的經曆,令人不免想起70餘年後另一位英雄 – 恩尼斯圖 (“切”)·格瓦拉, 也是馳名拉丁美洲傳奇性人物, 而且也是在多個國家鬧革命。切在古巴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墨西哥遇到卡斯特羅兄弟並參加了他們為推翻美國支持的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組織的“7月26日運動”。 切在運動中很快顯露鋒芒,最終升至第二把手。經過兩年的遊擊戰,推翻了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古巴革命成功後,切先後擔任過革命法庭的大法官,推動農業土地改革的部長,住持全國掃盲運動,國家銀行總裁,以及武裝力量總教頭等要職,為古巴革命立下汗馬功勞。 除此之外,切還是一位多產的作家。 他寫的關於年青時騎摩千裏走單騎,穿越越南美大陸的回憶錄,一度洛陽紙貴,成為暢銷書。切是個狂熱的革命家和浪漫的理想主義者。 他在1965年離開古巴,先到剛果-金沙薩發動革命,但未獲成功。後轉至波利維亞東山再起。最後被波利維亞政府捉獲處決, 死時年僅39歲。終其一生,不免令人扼腕歎息。
說了切·格瓦拉,就不得不說說他當年的並肩戰友,但後來卻分道揚飆的菲得爾·卡斯特羅。菲得爾出生在一個富裕西巴牙農場主家庭。 他在哈瓦那大學學習法律時接收了左傾反帝思想,在參與了對多米尼加共和國和哥倫比亞右翼政府的叛亂之後,他計劃推翻古巴總統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於1953年對蒙卡達軍營發動了一次襲擊,大敗被俘。卡斯特羅被監禁一年後釋放。他前往墨西哥,與他弟弟拉烏,切·格瓦拉一起發起了“7月26日運動”。卡斯特羅在古巴革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領導該運動與在馬斯特拉山脈的巴蒂斯塔部隊進行遊擊戰爭。巴蒂斯塔1959年被推翻後,卡斯特羅從1959年到1976年擔任古巴總理,從1976年到2008年擔任古巴總統。他從1961年到2011年一直是古巴共產黨的總書記。 卡斯特羅死於2016年感恩節,他的政治生命和生理生命均超過了與他同時代的各國領袖。美國一直反對卡斯特羅政府,企圖通過暗殺,經濟封鎖等手段,包括1961年的“豬灣入侵”,始終未能成功。 在美國的媒體中,卡斯特羅被描繪成小醜及獨裁者的角色,原來以為, 作為一個統領國家橫貫半世記的領袖,哈瓦那城裏會不會滿城的領袖語錄,標語畫像。事實證明,這些東西在哈瓦那幾乎鳳毛是麟角。我一直好奇在古巴老百姓心中,他到底是什麽樣的人。 由於語言障礙,這一願望未能實現。感覺是青年時的卡斯特羅,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隨著老去,逐漸脫離了時代,變成了有點兒糊塗且愛嘮叨的老頭,就 像是隔壁的老伯。斯人已逝,life goes on.
上麵囉囉嗦嗦講了一堆,直接上照片兒了。
1. 單一航站樓哈瓦那何塞·馬挮國際機場.
2. 出租房民居內景和出租房外大街
3. 街角的肉店。沒見冰箱,不知道肉會不會壞?
4. 三輪Taxi。 倆個Amigos。
5. 執勤的警哥兒。一矮胖一瘦高,很有喜感。 覺得他們領導成心把他倆兒挌一塊兒。
6. 儀式之前的身著“國防綠”的軍樂隊
7. 記念荷塞·馬揥-陰盛陽衰的學生儀仗隊
8. Viva Fidel! 本來以為讚美領袖的標語會很普遍,半天也隻找到這一個。還是在菜市場門口。
9. 這還有一塊兒領袖語錄牌兒:用google翻譯一下:“革命隻能是文化和觀念的女兒”。 這說得是神馬鬼?暈!
10. A happy couple。
11. 看起來不起眼的著名餐館前的無名氏名人。 這地界可曾是名人雲集:拉美第一位通過公開竟選上位的馬克思主義者阿連德總統,智利諾貝爾桂冠詩人聶魯達(不是捷克那位), 古巴抽象派表現主義大師荷西那慈歐,都曾光顧過這裏。 不過,這裏最有名的典故是據說它是古巴有名的雞尾酒Mojito的誕生地。
太明白了,女兒是嫁出去的。所以格瓦拉出去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