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陳暉,PPk技術社區發起人
采訪&撰文:李畫
區塊鏈是一幅未完成的拚圖,我們在做的是尋找可能正確的拚圖塊,並試著把塊與塊組合到一起。有的拚圖塊引人注目,它占據中心位置並主導著其周邊的圖案;有的拚圖塊卻相對生僻,但它們可能帶來新的思路與線索,幫助我們去完成對區塊鏈的探索。
PPk技術社區帶來的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拚圖塊:不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區塊鏈,而是用區塊鏈去改進互聯網本身。把一個依賴服務器提供中心化服務的網絡進化成一個對等可信的網絡。在這種網絡中,用戶不僅作為客戶端存在,也作為服務端存在;在這種網絡中,用戶能拿回自主權和對數據的所有權。
陳暉是PPk技術社區發起人之一,曾任職北郵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專注於網絡管理領域的科研工作。PPk技術社區認為區塊鏈技術有著成為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的潛力和價值,也正在以開源項目的形式推動區塊鏈技術與網絡通信領域技術的融合與發展。
01 互聯網本身需要進化
問:互聯網本身在進化,它為什麽需要進化?
陳暉:互聯網麵臨的主要問題是在它最初被提出來的時候,沒有想到網絡會發展的這麽快。最初的網絡是基於當時的有線固定電話網來設計的,節點很少且節點位置固定,但伴隨萬維網的普及,節點數量迅猛增長,2000年以後無線移動網絡又大規模發展並成為了目前的主流網絡,這樣一來,既有的IP網絡體係架構會麵臨著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動態性等多方麵的問題。
舉個例子,在無線移動網絡下,每次換個連接的WIFI路由器,你的IP地址就會發生變化,你沒法擁有一個固定不變的IP地址作為具有全網唯一性的標識。
問:IP地址變動會帶來什麽問題?
陳暉:以我們所在的星巴克咖啡館為例,你的手機連入星巴克的WIFI路由器,會動態獲得一個子網IP地址。你作為客戶端往外訪問沒有什麽大的問題,但如果別人想要主動訪問你就有問題了,因為不知道你的新獲得的子網IP地址,即使知道,在路由器不做特別設置時也無法順利訪問到。
因此,普通用戶的網絡設備像手機隻能做為客戶端而不能作為服務端存在,隻能依賴服務器提供的中心化服務。問題就在這裏,這就相當於你是不對等的,是被控製的,你的行為是受限的。你現在發布一條微博,是發到新浪的服務器上,你一旦脫離它,沒有中心化的服務器幫你中轉,別人就訪問不到。
在大家熟悉的傳統互聯網業態下,不對等是常態,傳統IP體係的問題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但現在新的趨勢是要往對等的方向走,簡單地說,就是將來你的手機既是一個內容訪問端,同時也是一個可以被直接訪問的內容提供端,在這種需求下,傳統的IP體係架構特別是IPv4支持起來很難。
02 我們需要對等網絡,對等是關鍵
問:為什麽要往對等的方向走?
陳暉:你有沒有比特幣,有沒有把它提到自己掌握私鑰的錢包地址裏,這一步是關鍵,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了解比特幣到底有什麽好處。如果你是放在一個交易網站的賬戶裏,那跟你放在支付寶裏的法幣沒有什麽區別。
隻有提到自己的錢包,才是真正完全自主的控製,因為隻有你有私鑰,別人無法剝奪你對財產的擁有權,這才是完全不一樣的地方。比特幣為什麽被人追捧,除了一些投機炒作者,那些最堅定的信仰者在信仰什麽?就是對等的、去控製的自主選擇權。
問:這是比特幣的例子,如果我們延伸到網絡,是不是說在一個對等網絡,我們產生的內容以及我們的數據是屬於自己的,我們擁有對它們的自主權?
陳暉:是的。
問:所以對等網絡的發展與大眾的自主意識是相關的?
陳暉:對,就像區塊鏈,它要真正落地使用也是要個體自主意識起來才行。這是一個博弈,你要享受方便就要犧牲權益,你要獲得更大的自主權,你就要付出更多的行動,或者你要舍棄一些方便。
比特幣能發展起來就說明它符合了一些人的信仰,或者說匹配了某種趨勢,如果大家都不想改變,誰會想到需要比特幣呢。
問:你們是在有區塊鏈這個概念之前就開始研究對等網絡的,還是在有區塊鏈之後?
陳暉:之前。PPk的最初思路在2008年就有了,就是想給個體一個在網絡上自主對等的身份,讓個體擁有信息的控製權和數據對應的價值回報。就數據來說,你肯定要先確定所有權,因為確權後的數據才能給你回報,簡單地說,就是你的數據要關聯上你的標識,有了可驗證的標識才能確定所有權。
在未來,數據肯定是“金礦”。如果你隻能依賴服務器去存儲和傳輸數據的話,數據的所有權是由服務器來決定的,也就是被該服務器所屬的服務商控製的,你無法真正的掌控數據。
問:除了大眾的自主意識,對等網絡與網絡自身的進化方向有關嗎?
陳暉:其實互聯網的設計初衷就是一種對等網絡,隻不過IP地址的局限性導致個體逐漸喪失了網絡中的對等性。因為沒有靜態IP地址的話就隻能受製於路由器分配給你的動態IP地址,隻能依賴服務器去達成信息交換,於是個體變成了不對等的客戶端。IPv6其實是想給出一個永久有效的IP地址的,但IPv6還沒有發展起來,因為它還停留在IP作為點對點傳輸通道的層次,沒有更好地解決應用的新問題。
另外,從失控這種發展趨勢看,對等網絡也是自然的發展方向。比特幣是一種失控,網絡也需要失控。失控是自然的本來要求,或者說是進化的需求,因為受控的進化會走入多樣性日趨貧乏的死胡同,隻有失控才能保障多樣化。失控的前提是什麽?是個體擁有自主權,隻有對等網絡才能給個體更好地自主發展空間。
自主的個體組成對等的網絡,對等的網絡滿足自主、失控的發展趨勢。而不對等的中心化網絡走向的是封閉,越來越受控,越來越喪失自主性。
問:如果我們提下一代互聯網的話,對等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征?
陳暉:光有對等還不行,還要有可信。對等、可信加起來才是下一代互聯網的特性。這個可信是指用戶是可信的、可自證的。用戶擁有一個對等可信的標識,因而能夠延伸出來對更多信息的對等可信的自主自證能力。
03 從麵向主機到麵向內容的尋址
問:在對等可信的網絡中,每個設備或個體可能同時作為客戶端和服務端,所以變動的IP地址是不適合作為唯一標識的,別人很難通過這個變動的IP地址來主動訪問它。
陳暉:對的。現在的互聯網是基於IP數據包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將來它會改變為基於內容標識的數據包。也就是說應用在獲取內容時,從麵向主機轉變為麵向內容,以內容標識來獲取內容,不再需要關心數據的具體存放位置。
問:NDN似乎在做這件事。
陳暉:NDN(Named Data Network,命名數據網絡)是美國政府主導的一個未來網絡發展研究項目,它的思路就是打造麵向未來的新一代互聯網架構,我們會把它的思路跟區塊鏈技術融合來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編者注:互聯網目前主要用作信息平台,但這並非 IP 作為點對點傳輸通道的強項,通信網絡應該允許用戶專注於自己需要的內容而不必指定內容取自哪個實際位置/主機。NDN的目標在於從現今以主機為中心的IP網絡架構演進到以內容為中心的網絡架構,這一轉變將對人們設計、開發、部署和使用網絡以及應用程序產生深遠的影響 。)
問:從麵向主機到麵向內容,需要改變IP協議嗎?
陳暉:原來的協議不用變,IP該做什麽還是繼續做什麽。我們是在如今的應用層之下,網絡層之上,設計一個基於內容的傳輸協議層。
以NDN為例,網絡使用者在應用層直接使用這個協議就行,至於NDN是把它翻譯成IP協議還是別的協議你不用關心,底層網絡怎麽去實現被透明掉了。隻要告訴NDN需要什麽樣內容,它就能給你取回來。
問:那麽PPk做的工作是什麽?
陳暉:我們主要通過兩個協議來實現NDN的突破思路。第一個是ODIN標識(Open Data Index Name),它是基於區塊鏈的命名標識協議,解決映射問題,與傳統DNS服務類似。第二個是PTTP協議(Peer Trusted Transfer Protocol),它是對等可信的傳輸協議,解決數據獲取傳輸問題,與傳統HTTP協議類似。
(編者注:DNS為互聯網提供域名解析服務,主要是網站域名與IP地址的相互轉換,這樣一來訪問者能夠通過域名實現對IP地址的訪問,這種服務需要借助於網絡上的某台中心化的域名服務器才能實現;HTTP協議是互聯網數據通信的基礎,它規定了一個客戶端終端和服務器端的請求和應答的標準。)
問:為什麽需要把DNS變為ODIN,把HTTP變成PTTP?
陳暉:傳統的DNS承載在中心化的DNS服務商的服務器裏,但ODIN是基於區塊鏈的,我們用區塊鏈把中心化的服務器代替掉,ODIN能夠提供更好的自主性、開放性、可信性和安全性。
ODIN標識可以映射到任何服務上,可以是一個網站服務,可以是ETH或EOS遊戲,可以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可以是你手機上的圖片。每一個采用ODIN標識定義的內容資源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統一資源標識符)會被解析映射到一個或若幹個AP(Access Point,數據訪問點)上,由AP節點按照PTTP協議進行中轉路由或提供具體內容服務。
PTTP協議就是AP向外提供數據內容的訪問接口標準協議,與HTTP的不同在於HTTP是基於域名發生作用的,PTTP是基於ODIN標識發生作用的。你發出一個請求,這個請求裏麵帶上一個ODIN標識,PTTP協議就按照這個ODIN標識給你返回一個對應的數據。
04 對等可信網絡的意義
問:我們剛才講到了區塊鏈在對等可信網絡構建中的作用,反過來,對等可信網絡,或者這一套通信協議對區塊鏈網絡有什麽作用?
陳暉:現在有多種彼此分隔的區塊鏈平台,跨鏈協議是在這些異構區塊鏈“局域網”之間建立價值轉移、互聯互通的解決方案,而PPk開放協議是在這些區塊鏈網絡之上提供一個命名協議和一個傳輸協議,上層的應用層可以通過PPk開放協議更方便地訪問到底層區塊鏈互聯互通網絡的各種信息,而不用關心底層區塊鏈平台的實現細節。
同一個ODIN標識,你可以把它映射到以太坊上,也可以把它切換成映射到EOS上,都沒問題,但對於訪問者來說訪問入口是不變的。按照ODIN標識協議,訪問者就知道該去哪條公鏈上取數據,而PTTP協議具體負責去取回數據,當然,PTTP協議也可以受益於跨鏈底層協議的發展來更方便地對接更多樣公鏈。
問:對等可信網絡可以實現去中心化嗎?
陳暉:去中心化隻是表象,我們真正要的是對等。用戶在麵對多樣化服務時,是可以對等選擇的,是自主的、不受控的,這才是關鍵。如果你選擇的是一個中心化的服務來達成你的需求,也沒有關係,這隻是某一次的選擇結果,下一次你仍然可以靈活選擇其它服務。
問:你說對等可信網絡可以實現“網絡即平台,網絡即數據”,這是什麽意思?
陳暉:這個是指你不用關心你想要的服務在哪裏,或者你想要的內容在哪裏,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對接到網絡,然後把你的需求廣播出去,網絡就會返回你所需要的內容。
就像比特幣交易廣播一樣,你可以完全開放的去廣播需求,這個廣播可能通過若幹條路徑,這個路徑是完全開放的,不像滴滴打車隻能經到滴滴指定的若幹服務器,差別就在這裏。
當你的需求廣播出去後,網路中會有很多服務節點接收到,你的使用場景不是被一個有限的中心點控製,你的業務模型是完全開放的。網絡將是唯一的平台,而這個平台是大家共同組成的,沒有誰控製誰,大家是對等的。
傳統的互聯網業態是一定要存在“控製”的,因為它是注意力經濟,控製你的注意力到互聯網巨頭所控製的狹窄信息通道裏來,這樣他們的通道才值錢。所以會存在一個有控製力的大平台位於信息流的中間,位於消費者和服務者之間。比如滴滴打車,打車的人和駕駛員之間必須通過滴滴平台達成服務。那在未來,希望能削弱甚至去掉這些“控製用戶”的傳統平台,隻留下一個平台:網絡即平台。
問:對等可信網絡和Web3.0是什麽關係?
陳暉:Web1.0的代表是雅虎,門戶網站,訪問者瀏覽網頁,隻是從網站服務器讀數據。
Web2.0,用戶的自主權多了一些,可以產生數據了,但產生的數據是依附於中心化的服務器的,用戶並沒有真正擁有數據的自主權,雖然現在歐盟製定數據保護法,但那隻是政策層麵的,從技術層麵而言,數據的控製權跟你完全沒有關係,數據仍然是放在別人的數據庫裏受服務商支配。
按這個趨勢往下走的話,Web3.0就是對等,用戶不僅能產生數據,還完全擁有數據的所有權。用戶不僅可以作為數據的生產節點存在,也可以作為數據的發布節點,或者說有能力直接扮演內容服務端,我認為這是Web3.0的核心特征。
05 結束語
一幅盛世圖景,以“控製”為特征的傳統互聯網時代。“服務器運營者們”不僅聚攏了巨額的財富,也攫取了人們的注意力和數據,而注意力和數據比財富意味的更多。
互聯網盛世之下是湧動的危機。這種危機來自於互聯網巨頭們的貪婪、來自於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技術的發展,也來自於人們自主意識的覺醒。危機帶來的是互聯網變革的希望。
也許再過5年、10年,或者需要更久,但總會有那麽一天,當我們回過頭,就會看見真正的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