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美媒:別抱怨了,西方公司還不都得靠中國在非洲搞基建。

(2018-03-22 00:47:32) 下一個

美媒:別抱怨了,西方公司還不都得靠中國

在非洲搞基建。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盡管西方媒體和政客們一直指控中國在非洲是“新殖民主義”,但一些西方投資者已經謀求與中國合作,充分利用中國在當地日益廣泛的存在,從中獲益。

3月20日,美國《外交學家》網站刊登《中國在非洲——為什麽西方應該停止抱怨開始接觸》一文,稱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中國卻在這個國家展現著影響力,是“新殖民主義”要來 “撈油水”了嗎?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視覺中國

文章認為,這種說法根本不能成立,因為埃塞俄比亞幾乎沒有石油、天然氣或其他貴重礦物。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媒體和政客們指控中國是“新殖民主義”時,一些西方投資者卻已經開始充分利用中國在非洲日益廣泛的存在。

不是競爭,而是互補

埃塞俄比亞的阿瓦薩工業園,是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CCECC)在短短9個月內建成的,美國服裝企業PVH公司在這家環保型工業園中是頭號工作崗位提供者。然而,如果沒有中國在埃塞俄比亞各地修建的鐵路、公路和發電站,PVH和其他全球投資者不可能在這裏經營他們的企業,並且創造成千上萬令人覬覦的製造業崗位。

文章指出,有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中國和西方在當地並沒有相互指責,而是能夠共同努力,提供發展援助。究其原因,中國的大部分資金流向了基礎設施,但西方援助者更青睞“軟件”,這種差異使中西能夠互補,而不是競爭。

埃塞俄比亞阿瓦薩工業園  @視覺中國

以埃塞俄比亞的新鐵道學院為例,該學院旨在培養一批年輕的當地工程師和工人,中國出資並建設學校的基礎設施,而世界銀行和歐洲機構在製定課程和商業規劃上提供援助。

沒有中國,隻能靠農業和國際援助

埃塞俄比亞政府希望將“中國製造”變成“埃塞俄比亞製造”。然而,工業化需要的不僅是大量廉價勞動力和西方灌輸的善政,投資者們急需道路、電力、水和互聯網,但傳統的西方夥伴不願或無力為這些項目提供大規模的資金。

文章認為,如果沒有中國在基礎建設上的幫助,西方用於培訓和其他“軟”行業的資金就會陷入黑洞,而埃塞俄比亞也有可能陷入“貧窮到不能發展”的境地,隻能依靠自給農業和國際援助生存。

埃塞俄比亞阿瓦薩工業園的一家工廠,工人們加工服裝  @視覺中國

目前埃薩俄比亞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707美元(約合4470元人民幣),但該國卻有著到2025年擺脫貧困,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的雄心。埃塞俄比亞的官員們強調與中國積極接觸,感歎西方的援助是“不夠的”。

中國是值得信賴的夥伴嗎?

中國聲稱其目標是“雙贏”而不是“新殖民主義”,但中國的“贏”是什麽?文章指出,與二戰後的美國一樣,中國似乎意識到,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符合其自身利益。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中國在這個國家取得了重要的外交成果和商機。與此同時,中國對當地的援助也增強了自身的軟實力。

在亞的斯亞貝巴郊區的東方工業園裏,年輕的經理們拿著iPhone,巨大的紅色橫幅上寫著頌揚努力工作的標語,附近還有供應農家菜的餐館,這裏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工業園。

亞的斯亞貝巴有中國建造的通勤鐵路係統、出租車,機場的麵館裏,埃塞俄比亞的中產們和中國人用漢語聊天,所有都讓人感覺中國掌握著成功的關鍵。

2015年9月20日,中國中鐵承建的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通車  資料圖

埃塞俄比亞的執政黨讚賞中國對該國內政采取不幹涉的態度,前總理梅萊斯·澤納維(Meles Zenawi)也說,中國“驚人的再度崛起”是“非洲開始複興的原因之一”。

人們普遍認為,埃塞俄比亞經濟在過去10年中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由於該國起步基礎非常低,不可能很快放慢增速。埃塞俄比亞工業園的企業將持續改善的基礎設施,作為該國的主要吸引力之一,中國和國際公司都計劃在未來進行擴張。對於埃塞俄比亞的年輕人口來說,這意味著更多令人垂涎的工業崗位。

文章指出,埃塞俄比亞的成功表明:當一個有能力、有發展頭腦的政府,能夠將中國的支持、西方的援助以及吸引當地和國際企業的投資結合在一起,成功是可能的。如果埃塞俄比亞的戰略奏效,到2025年它將成為一個中等收入國家,不再依賴援助。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視覺中國

關鍵是接觸而非疏遠

如果中國和西方在整個非洲大陸積極合作,還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文章稱,許多西方媒體和政治話語似乎無法接受中國的作用與西方對等,甚至已超越西方。

但自下而上的商業合作在埃塞俄比亞已經蓬勃發展。有跡象表明,來自不同國家或機構的援助人員之間,更廣泛的合作正處於萌芽階段,經合組織(OECD)和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發展援助“研究小組”,目前其範圍僅限於知識共享,但可為今後更製度化的實際協調提供一種途徑。

文章最後指出,下一個關鍵步驟,就是讓高層領導意識到合作的潛力:中國會紮根於此,而西方和非洲國家都應該充分利用中國帶來的機遇。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