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2018-03-02 05:45:40) 下一個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正反讀書 2018-03-01 17:16:51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作者簡介:

張曼菱,生於1948年,畢業於北大中文係,大陸改革開放後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麵的中國女性。代表作《西南聯大行思錄》《濤聲入夢》《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

文章導讀:

張曼菱曾在一場北大的講座上告誡當今北大學子,說他們雖頭頂名校桂冠,卻隻是“成功壓抑”的產物,缺乏個性和精神的優勢,缺乏對真理的向往與追求,還有一些高分博士心靈饑渴,人生無趣~


你們為什麽活得如此無趣

摘自張曼菱2014年在北大的講座

01

你們坐在這裏,號稱是北大學子,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西南聯大)學子,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和遠。

西南聯大的學生,他們穿越戰火,悲歌向前,讀書救國。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你們隻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

你們是我的師弟師妹,我們之間是生命的呼吸和延續,校園精神的傳遞的關係。此來北大,我的初衷是要打動你們,打動你們的思想。而不是又增加一點你們的積累,你們的“知識包袱”。

你們坐在這裏,你們考入了北大,但我並不認為,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說實話,我認為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和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麽光榮,那麽有力量,那麽有積極意義的。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

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你們才坐在這裏。而是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是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

有個叫坎貝爾的人說過:“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你們正是從那樣的生活中走過來的。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對我說過: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每個人都像一粒種子一樣,而教育是配合這個學生的個性來實施的。可你們卻是被壓成了“一個模子出來的”,你們的樣子不是你們所選擇的。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古人說:“入門須正,立意要高。”我的師兄錢理群說:當今中國教育的敗績始於中、小學。這是看到你們的根子不正啊。你們是被種歪了的一代。你們必須猛省,立即進行自我糾正。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曆史,你們知道的隻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你們沒有個性,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曆過真正的曆險。

有個外地來的同學問我:“老師,北京有什麽好?”顯然,他很想念他的家鄉,他原來的學習與生活環境。而且沒有人來開導他。

我告訴他:北京堵車、空氣差、人與人之間很冷漠,因為大家都是來淘金的,沒有建立家鄉的那種人情。但你到北京並不是來尋找安樂窩的,你是為尋求你專業的最高端而來,所以你一定要做出犧牲,把握好你的專業方向。一切才值得。

這些高分的博士生,他們的心靈充滿饑渴。他們的生活一點也不充實豐滿,這樣他們如何可以去完成科學的任務,攻取尖端呢?事業還沒有開始,人生就如此無趣。動力又在哪裏呢?

還有一次在,我在清華售西南聯大的書和光碟。一個博士生問我:“我可不可以隻買化學的。因為我是學化學。”

氣得我大罵了他一頓:“難道你學化學不需要數學?難道化學與物理不是兄弟學科?你大概是隻會買考試題目吧?這些大師的人生和見解你就不想讀一讀嗎?他聽我罵後,說:“老師,您別生氣,我買,我都買。”我說,關鍵你必須都看。

今天大學狀態,是各種曆史惡果的堆砌,造成了惡劣的大學環境。你們不必對這個現狀負責。你們要對自己負責。如何才能對自己負責呢?在認清現狀之後,下麵我對你們有幾點建議。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北大校園一景

02

一、首先是培養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來,從局限的位置裏摘出來,站在一個高度上,看到遠方,這樣你的行為就會不一般,脫穎而出。

曾經有一個與你們同歲的青年,楊振寧。在日本飛機昆明的一次轟炸中,楊振寧和家人躲警報回來,看見他們住的那個院子正中落下了一顆炸彈,炸出了一個大坑。楊振寧是家中的長子,他立即找來一把鋤頭,開始挖掘,因為家中的許多生活資料,甚至雞蛋都被埋在裏麵了。楊振寧是一個能夠和父親一起扛起家庭責任的好兒子,好大哥。

他挖出了一些書,已經卷曲,但他把它們壓平,還能看。這時候西南聯大的幾位名師走過,看見這個中學生在挖書。在一場瘋狂的轟炸,到處是血肉橫飛的慘象下,居然有這樣一個青年還在挖書。這幾位大師立刻讚言,楊武之的這個兒子必有大出息。

這就是穿透力。能夠透過現實的迷霧,看到理想與未來。要有一種自我封閉的保護意識。保護自己的方向。我研究西南聯大,發現,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學子,他們後來都是成功者。凡是那些被現實淹沒的學子,他們後來都漂泊無依,什麽也不是。

什麽是卓越?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幹擾,一意孤行,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狀態的人。

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養,而不是什麽守規矩之類。要堅守的是這份不同於平常人的卓越。什麽叫平庸?平庸就是被眼前淹沒。不要想把自己和什麽東西去攙和,自己發展好了。別人自然會來找你攙和的。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二、 方向決定人生的成敗

有一天我去采訪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他是西南聯大的年青教授,後來是美國數學所所長那天,在他非常狹小的書房裏,他就坐在輪椅上,轉身就是書桌,而我麵對他,幾乎是站在門口。可陳先生說,“不小,夠了。”

陳先生告訴我,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腦子裏正在思考的問題,思考到的那一步,那幾行算式寫下來,放在書桌上,然後去幹別的。每天回來都看一看這張紙。這樣,讓問題在腦子裏滾動,即使你在做別的,甚至在與友人閑聊,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離開你。忽然地,就有了答案。

其實我也有類似的習慣。每天早上醒來,朦朧的腦子裏突然閃現出一絲我正在寫作的文章思路,那怕是一個小段落,一句須要修改的話,我立刻就清醒過來了,穿衣起床的動作也加快了。因為今天對於我是有效的一天,有一個方向在吸引著我。

於是不梳洗不吃早點,我趕快跑到電腦那裏,把我的文字調出來,把新的想法寫上去。下麵,一麵洗漱,一麵思路打開了。一天活潑的有創造的新鮮的生活開始了。

同學們,我們是知識者,是腦力勞動者,我們的頭腦與思考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甚至生命的意義。一定要抓住,抓緊。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三、“跑馬的草地”

在我少年時代,曾經進入一種閱讀的饑渴狀態,一切文字我都想拿來看看。父親當時給了我幾句話,令我受益終生:

“早晨起來,你的腦子正是一片青草地,正在陽光下生長,有希望。可是你打開柵欄,放進去一群野馬,讓它們在那裏亂跑一氣,等它們跑了,你的青草地已經被踐踏成一片爛泥。每天都這樣,你還有何方向?有何思考?有何建樹?”

“學上得中,學中得下,學下得下下。”父親告訴我的就是學習的選擇啊!這太重要了。失去方向,你所獲得的一切信息都是一種淹沒,都是滅頂之災。

我們要不要關心世界?要。但我們的方向是:中國向何處去?中華民族如何生存發展。我們要不要關心社會?要。我們的方向是自己如何定位?我能給這個百病叢生的社會帶來什麽?我又如何在其中生存而保持自己的誌向。

我們要不要關心大學教育?要。學生的方向是了解當今弊病,而盡可能地超越現在,使自己得到健康發展。一切都有自己的根,“根”決定立場與利益。你們要抓住自己的根上的東西。不要相信那些“國際人”,隻有從根上出發的觀念才是真實可靠的。

你們從迷茫中找到方向,人生的方向和專業的方向,緊緊把握,不受幹擾,不放鬆,自我創造成長的小環境,吸取那些身邊出現的營養,衝出這種教育的迷宮,拓展自己的前景。

寫日記是培養自我意識的方法。這很重要,要培育自己的內心世界。哪怕是寫自己的暗戀。那麽,你可以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什麽時候清醒。你可以總結自己的內心經驗。你可以觀察自己的成長。你就有了一個尊重自己的意識。

有個詩人對我說:“我是我的驛站”。我覺得這很了不起。她自己就能夠停下和休息自己。這非常主動。是一種自助的人生方式。

你們不要被宿舍糾紛,男女戀愛,地域歧視,貧富懸殊等擾亂了自己的求學之路。校園氛圍,宿舍氛圍,社團氛圍,這些都是我們同學自己可以構建的。與人搶時間,與事搶時間,與時間搶時間。

當你受到擠壓的時候,時間特別可貴。你會抓住,珍惜,往往出效應。當時間一大塊地擺在你麵前時,你會茫然,失落,被消解,反而不知道如何應用時間。這是很多青年人易犯的毛病。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四、讓生命衝破牢籠

我認為自己是有一點精神的優勢的。我們這一代人學過的語錄中,有一條永遠也不過時。這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我們那代人是講真理的,追求真理,為真理而鬥爭。雖然我們常常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真理。但這種追求精神是可貴的。跌倒了又爬起來。所以,我們曲折的人生是不虛度的。而你們缺乏個性,缺乏精神的優勢,缺乏這種對真理的向往與追求。

不講創造社會的格局,即使是作為一個專業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必須有這種優勢和精神。你要懷疑,要探索發現,要敢於堅持,執著,要特立獨行。沒有自由的靈魂就沒有真正的創造。我看現在到處標榜的那些創新都不過是作秀。

獨立人格,自由思想,請記住,這是文化與科學的準則,也是人生的準則。離開了這個,人生就失去真正的活力與價值。

如果不能衝出中學時代劃定的那種精神牢籠,趕快補救,那麽你們要在人生中勝算很難,人生無趣,事業也不會豐收。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03

關於北大精神,北大人的風格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我今天想再加上一句,要“接地氣”。北大人往往無家可歸的多。陳平原兄告訴我,現在流行一句話“讀魯迅的書,走胡適的路。”

其實胡適的書也不妨讀一下。我由於父親的提醒,在一進大學的時候就讀過了。正是當年我讀了他的書,遏製了我很多的青春衝動和極端行為,包括對社會的思考。也使我轉向一些實務性的工作。我想胡適的思想在滲透我,從長遠來看,是在慢慢地轉變我,使我實力增強。

思想不是一種觀點,而是一種能力。信仰是精神、思想的綜合提升。由於胡適這個人物的被摘除,北大精神變得單一,似乎就是魯迅,就是激進。

其實,胡適不止是北大的著名教授,文學院院長,北大校長,也是他直接創造和推動了新文化運動。平和、漸進、務實、開放、自由,這些都是胡適精神的特點。

學術尊嚴,學校獨立於政治之外,這些也是胡適的觀點。當他為了抗日擔任民國駐美大使,他立即辭去了北大校長的職務,官員不能夠當大學校長。

有位胡邦定學長,是周恩來辦公室的秘書。他告訴我,當年他為學生鬧事去找過胡適,胡適平息了這場“黃白風波”,就是為了吃白糖還是吃黃米的差別。胡邦定畢業時要到大公報去工作,請胡適給他寫推薦信。胡適明知他是一個左派學生,照樣寫了很好的推薦信。

在對人的方麵,胡適是不偏激的。今天台灣實現了民主憲政,這與胡適多年來的堅持是分不開的。他以一種漸進的和平的態度在推動民主的進程。這都值得我們大陸借鑒。我在台灣去過胡適的故居,他有一幅字,新年試筆“容忍比自由還要重要”。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台灣知識界著名的自由主義旗幟是西南聯大學生殷海光。西南聯大有許多怪人,都是有才有識的人。這位殷海光是最為變化極端的一位,也是修成正果的一位。

殷海光在聯大是狂熱的國家主義分子,後來他參軍,在軍隊裏組織“過癮俱樂部”。我在台北采訪到一位劉學長就是這個俱樂部的成員。殷海光大受蔣介石的賞識,成為《中央報》的主編。可是到台灣後,這些知識分子都進行了一番反思,他就變了。

他這一變,是追求真理而變。他這一變,西南聯大的“左”“中”“右”一律都佩服他。因為他最後為社會和民族作出了犧牲和貢獻,也證明了他原來的那些曲折是真摯的,是認識的曲折,是年青人走過的必然之路。

這個例子也說明了,要允許人改變,允許人有個過程,要寬容地對待青年人。相信他們最終會走上一個正確的方向。同時青年也要不斷地反思,善於改變,最終是能夠引領時代潮流的。

李政道說,聯大的發現,是人生的一個扭轉。不是說,“從前這個人就了解自己的潛力。”

大學是一個讓你發現自己的好地方,你可以從同學身上,從老師那裏,從書本上,網絡上,到處尋找自己,發現自己。要珍重那些發現和幫助你發現自己潛力的人,同學與老師。

我能夠成為作家,走到現在,有很多人幫助我不斷地發現自己的潛力,自己能夠做什麽。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張曼菱與季羨林重逢於朗潤園

04

好了,結束吧。到現在為止你們中沒有人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學生狀態。我沒有聽到你們中有一個人站起來說:“老師,你講的我不服氣,我認為我就是優秀,我就是未來的精英。”

說明你們真的很惶惑。剛才這位女同學問:“《聖經》教我們要謙卑,你卻要我們張揚。”

她算是聽懂了一半。但她的問題令我很沮喪。因為她沒有獨立思考,她仍然是在選擇一個偶像。就像當年我們用毛澤東的語錄來作人生格律一樣。她仍然是想找一個東西來把自己罩住。

我要問:那麽,你想要怎麽樣?你沒有“自己”嗎?

但願我今天講的能夠觸動你們的內心。

我相信從前沒有人這樣對你們講過。人家來北大,是來抬高自己的,把這裏當作一個高平台。沒有幾個會關心下麵的學子,到底講的這些對他們有什麽好處?

因為大學已經成為名利場。而你們成為墊場的石腳。沒人管你們畢業後踏入怎樣迷茫的境地。

請你們自己跳起來,不要再當“石腳”,不要再聽那些冷漠者的知識。而要尋求怎樣“生動活潑地活下去”。活成一個自在的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明白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北大學生被批無趣、缺乏個性

< END >

編輯整理:正反君

內容資料來源於網絡

收藏
舉報

 

70 條評論
 
 
評論
  • 培養的就是聽話的奴才啊

     
  • 有個性的都死翹翹了

     
  • 不能怪他們,這是被庵割了的北大,被庵割了的社會。

     
  • 問問這個國家需要的是人才還是奴才

     
  • 個體的狀態往往是社會的縮影。看看民國出了多少大師,環境使然。 朱德庸說,現在社會不是要你成為人,是要你成為有錢人。整個社會都這樣乏味無趣,個體又能好到哪裏? 看到高曉鬆義正嚴辭的指責那位優秀的清華博士,我覺得他是不禮貌的。作為個體他已經很努力的讓自己做到最優秀了。 討厭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指責別人的人!

     
  • 有人問,中國為什麽沒有哲學家。首先要敢於質疑,其次要有允許質疑的環境,然後才有可能產生哲學家。你現在敢質疑什麽?想想你們所說的思想家是生活在什麽用的環境下吧。對於社會的穩定來說,哲學家的誕生未必是好事。

     
  • 都醃過了,你想咋樣?

     
  • 這種文章別看了,槍打出頭鳥的現實就存在你身邊

     
  • 現在的清華北大學生,也隻不過高考時做對的題目多了一些罷了。

     
  • 一個個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安靜而奸詐

     
  • 衣食足而知禮節。工作,溫飽都難以解決,談什麽自由之精神

     
  • 中國的教育就是把一百個孩子變成一個孩子

     
  • 個性?獨立人性?現實社會有嗎?

     
  • 北大的就必須個個都得有個性?再說個性是以什麽為標準?你說的沒個性恰恰就是他的個性。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的個性非得以你認為的個性為標準才叫個性?如果沒個性那豈不是個個一樣,但是事實是我們不一樣。

     
  • 跟教育部去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