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的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幾乎是曆史的常態。
一、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漢初年的劉邦。
劉邦奪取天下之後,功高震主的韓信、彭越等人,隻能是死路一條。
劉邦奪取天下過程中居功至偉的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韓信被殺,蕭何曾經下獄,隻有張良宣布自己要去修仙辟穀不食了,才躲過了劉邦的猜忌,最終得以善終。
二、
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後世並不鮮見。
三、
不僅開國之君是如此,通過一番搏殺得以奪取君位的君主,在成功問鼎之後,其主要功臣也難免一死的下場。
這方麵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雍正皇帝在登基的過程中,隆科多、年羹堯等人,都是立下了大功的。但後來,他們的下場都很淒慘。
四、
那麽,為什麽還會有人不惜重蹈覆轍,追隨野心家成就其登頂的夢想呢?
我想,
(一)、
1、
首先是貪欲。要知道,那些功臣追隨野心家建功立業,不是無私的,其中有很大的成分是為了謀求富貴。
2、
在中國古代,最高權力的更迭,如果是按照既定的合法程序進行,比如說,老皇帝死了,太子登基。那麽,新的皇帝不用感謝任何人,他的皇位是老爹給的,他唯一需要感謝的就是死去的爹。
3、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這樣平穩的交接。不要有野心勃勃的人,希望自己能夠上位。更有一些人希望通過實現野心家的夢想而火中取栗。
4、
比如,在漢昭帝去世後沒有子嗣,最終經過了一番波折漢宣帝即位,漢宣帝即位後有一大群人因為所謂的“定策功”而被封侯。
5、
後世希望能建下不世之功的人,也層出不窮。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他們根本不會考慮到將來自己會不會也成為階下囚。等到他們死到臨頭的時候,後悔已經晚了。
6、
李斯在臨死之前就對他的兒子說道:“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7、
他們總認為自己會比別人更聰明,自己會比別人更幸運。
(二)
1、
其次,也有很多人是威勢所迫而追隨野心家們一起創業的。
2、
比如明朝初年,追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那些功臣,他們很多人當初和朱元璋一樣是走投無路,被逼無奈才走上了造反之路,最終朱元璋登基稱帝,他們也成了開國功臣。最終這些開國功臣,多數都因為朱元璋的猜忌而死。
(三)
1、
還有一些情況是,在早期野心家沒有上位之前,他的追隨者和野心家們擁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他們是一個繩上的螞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就使得他們不得不和野心家們一起去搏一把。
2、
但是,等到成功之後他們會發現,野心家都是些隻能共患難而無法共富貴的人。
3、
比如在康熙末年的奪嫡之爭中,年羹堯就是雍正集團的一員,他的妹妹是雍正的側福晉,這就導致年羹堯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和雍正一起幹。
4、
至於事成之後,雍正如何對待他,則是他在當初無法預料的事情。
五、
所以,最佳的選擇是在野心家登頂之後,能夠成功地退出權力的遊戲。但是,真正能夠如同張良那樣及時地功成身退者,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