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儒學還有必要複興嗎?

(2017-06-27 16:52:05) 下一個

儒學還有必要複興嗎?

 

四兩詩書 2017-06-27 21:13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各類國學班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我們麵前。家長們似乎也熱衷於把孩子們送進私塾、讀經班等培訓機構,讓孩子讀經習禮,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公辦學校裏,孩子們也開始背誦起儒學經典來,每每聽到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朗誦《三字經》《弟子規》,不禁讓人感慨,儒學複興指日可待了。

儒學還有必要複興嗎?

一直以來,我都在想一個問題:儒學真的需要複興嗎?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

我並不反對學習傳統文化,相反,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義務了解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我們可能成不了學者,但是了解一些常識,對祖國曆史心存一份敬意,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反對複興儒學,反對的不是儒學,而是複興。學習研究儒學,這本身沒什麽問題。但是如果要在全社會複興儒學,把儒學重新變成當今社會的運行規範和道德準則,這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了。

儒學還有必要複興嗎?

孔子及其弟子

首先,儒學賴以生存的土壤——封建社會已經不複存在了。

儒家宣揚的尊卑有序的等級製度在封建時代可以說是保障社會穩定的一劑良藥。而如今我們追求人人平等,重視每個人的權利,儒家的這套禮樂製度顯然已經不符合現在社會的價值觀了。往大了說,中國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是一種西方文化,和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天壤之別,一個講民主、科學,一個講尊卑、心性,這是東西方兩種世界觀的不同。當年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們正是認識到了二者南轅北轍,互不相容的事實,所以對儒家禮教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實際上如胡適這樣的大學者們,他們怎麽會認識不到儒家思想積極的一麵呢?隻不過儒家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他們想引進一種與儒家大相徑庭的思想,唯一的選擇隻能是向儒家猛烈開火,“打倒孔家店”了。

儒學還有必要複興嗎?

郭巨埋兒

儒家提出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可以說塑造了中國人的人格,早已經融化在國人的血液裏。但是畢竟這是古代的道德要求,放在現代社會肯定有一些不太合適的內容。本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符合時代的內容保留下來,不符合的慢慢被人們拋棄。可是近年來借著“國學熱”,一些陳腐思想竟然大有死灰複燃之勢。比如二十四孝,孝本來就應該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而這二十四孝的故事卻大都是些極端的例子,比如為母埋兒、嚐糞心憂,要是以此作為孝子的標準,恐怕天底下沒幾個孝子了。實際上這些孝子們的行為在今天已經沒有什麽借鑒的意義了,不能因為古人推崇,現代人就一定要效仿。時代變了,孝的內涵也應該有所改變。還有像男尊女卑這樣的思想,近幾年也開始有人宣傳了,雖然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確實有很大不同,但這也並不是說女人隻有在家相夫教子這一種選擇。現在是男女平等的社會,女人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那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早就該隨曆史而去了。

盲目迷信傳統文化最終隻會適得其反,對待傳統文化也要加以甄別。

儒學還有必要複興嗎?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種思想,已經完成了它治國安邦的使命,對於如今的人們,儒學是一種參考和借鑒,是一種品味和修養,而不應該再是指導和規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