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職稱論文製度終獲改革,“代表作”製度步入曆史舞台

(2017-06-11 16:59:02) 下一個

職稱論文製度終獲改革,“代表作”製度步入曆史舞台

 

 

翻譯教學與研究 2017-06-11 22:34

 

實行了三十年的職稱製度終於迎來了大改革。昨日(2017年6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意見》,重點改革"唯論文唯資曆 唯學曆"論,讓專業技術人才獲得更科學的評價和肯定。

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製"

此次印發的《關於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意見》最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就是評價標準之變。《意見》把“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放在了評價標準的首位,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製”,通過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將一律予以撤銷。

職稱論文製度終獲改革,“代表作”製度步入曆史舞台

 

英語計算機等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論文、職稱英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再作統一要求,取而代之的評價材料更傾向於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業績成果。並對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也將適當放寬學曆和任職年限要求。

職稱論文製度終獲改革,“代表作”製度步入曆史舞台

 

職稱評價標準推行“代表作製度”

所謂“學術代表作”,是指申報高級職稱評聘時,參評者提交1至3篇代表作,然後根據專家的嚴格評審,對其學術價值進行認定,如果得到專家的認可,即使隻有一篇代表作,也能夠獲聘高級職稱,而不需要滿足一些硬性的科研指標。這一製度可謂是人文社科科研評價的創新,改革後的職稱評價標準將推行代表作製度,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曆等成果形式都可以替代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局長張冠梓:“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實際有更多的評價標準,更注重實際的業務工作能力和表現。”

職稱論文製度終獲改革,“代表作”製度步入曆史舞台

 

 

有重大突破或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今後評職稱,將突出對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的評價。增加技術創新、專利、技術推廣、標準製定等評價指標權重,注重考察研究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取得重大研究和技術突破的,甚至可以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職稱論文製度終獲改革,“代表作”製度步入曆史舞台

評語:實行“代表作”學術評價製度,其目的是為了糾正當前學術研究領域出現的“隻重數量、不重質量”的偏差。

 

 

在筆者看來,這種“論文減負”的導向觸及了當今中國學術體製的弊端,是學術之福。近年來,為增加發表論文的數量,一些高校教師可謂是挖空心思——— 有的粗製濫造、拚拚湊湊、舊作翻新;有的在情急之下越過學術底線,抄襲剽竊,隨意將他人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要解決上述問題,就不能不分析它們生長的“土壤”。

希望更多科教部門和單位能夠從代表作”學術評價製度中受到啟發,主動革除滋生學術研究弊端的“土壤”,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考評機製。如此,才能樹立起更加科學正確的學術導向,有效解放和發展學術“生產力”,讓“科學的春天”更加絢爛多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