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從武林太極約架說起 解讀MMA與傳統武術的差異

(2017-05-06 03:49:16) 下一個

從武林太極約架說起 解讀MMA與傳統武術的差異

新浪體育 2017-05-06 17:08

“約架”

太極火了,但不是因為強身健體或領導人的讚揚題詞。一場太極與MMA 的約架,僅僅10秒鍾就點燃全民對於傳統武術和現代MMA 運動的求知熱情。這場比武中,曾上央視展現太極絕學的太極雷公未施展“掤、捋、擠、按、采、列、肘、靠”任何一招就被練過MMA的徐曉冬打倒,被按在地上猛揍,血流滿麵。如此簡單粗暴的比武場景徹底擊碎了太極四兩撥千斤的幻影,讓江湖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武當、太極、崆峒、詠春各派躍躍欲試,誓要為傳統武術正名,甚至連功夫巨星李連傑都出麵表示支持太極再戰MMA。

傳統武術究竟有無實戰能力?搏擊技術快速發展的秘密又在哪裏?今天我們一一為您解讀。

太極神功探秘

10秒就撲街,很多人對太極理論提出質疑。太極拳“觸人如放電”、“四兩撥千斤”、“用意不用力”看起來神秘無比,其實是還原下來不過是一些格鬥經驗誇張表達。從科學角度來說,“觸人如放電”是指要打出脆勁和穿透力。太極拳強調放鬆,放鬆有利於提升肌肉收縮速度,這種由鬆到緊的過程會在刹那間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四兩撥千斤”並非說用力的輕柔,而是用力上的靈巧,以巧勁來製蠻力。“用意不用力”是不亂用力,動作高度協調,以便發揮出整體力。用現代搏擊的話來說就是--放鬆、靈活、協調發力。

在這場太極約架中,徐曉冬跳步靈活放鬆,出擊動作流暢,將移動笨拙、動作僵硬、反應遲緩的魏雷打成沙袋。對照放鬆、靈活、協調發力這三點,誰才是太極大師?錯的不是太極,而是練錯了的人。

為何傳統武術讓人看不懂

徐曉冬破太極,隻用了兩招—直拳和擺拳。相比直接的“直擺勾”,傳統武術很多動作令人難以理解,馬步、弓步、腰間出拳,頗為怪異,這樣的動作在實戰中真的有效嗎?傳統武術究竟是意淫的產物還是真功夫?

“直擺勾”不是什麽高精尖科技,而是人類的本能動作,為何在武術中很難看到如此簡單直接的進攻動作呢?因為武術從來就不是徒手格鬥,而是基於武器使用的一種技術。所謂止戈為武,暗示了冷兵器才是武的主題。

無論是《三國誌》還是《水滸》,英雄好漢沒有掄拳頭幹架的,都有擅長的武器。練武更有“十八般兵器”的說法。即便是禁忌殺生的少林也非徒手打鬥,而是練棍。名將嶽飛被認為是形意拳的創始人,以嶽家槍法傳世,形意拳練習中有大量的槍法訓練,繼而“脫槍為拳”。很多內家拳法都有類似的訓練方式,太極也有抖大杆練習,所謂的“拔勁”,這是充分利用了人體杠杆原理的一種發力技巧,與拳擊完全是兩碼事。馬步、不護臉的拳架等一係列的動作其實都是冷兵器時代給武術留下的深深烙印。

古代沒有徒手單挑的概念,傳下的戰鬥技法也和拳擊迥然不同。因此在徒手搏擊領域,武術並非“根正苗紅”。在無規則的徒手打鬥中,除了站立的拳打腳踢,一旦被打倒也不會有人喊停,所以倒地後的自我保護和應對招法也是必須的。而在群戰中,倒地就意味著game over,所以地麵技術也是傳統武術的一大空白。這次魏雷倒地之後練基本的防守能力都沒有,短短數秒就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也反映出了傳統武術的這個“弊病”。盡管並不適合街鬥,但冷兵器時代遺留下來的武術,對於人體的改造、筋骨和勁力的提升都是有很大的價值,這也是今天很多人提到傳統武術的價值都公認的兩點—強身健體、養生調息。

MMA—誕生於約架的專業格鬥技能

相比傳統武術,MMA又稱“綜合格鬥”,是融合了拳擊、摔跤、泰拳、柔道、散打等諸多格鬥技巧,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徒手格鬥技。而MMA 誕生的背景就是約架!盡管UFC(終極格鬥錦標賽)是1993年誕生於美國,但實際的推動者卻來自巴西,他們也是最早的MMA技術的實踐者。

徐曉冬自詡為“MMA狂人”,比試約定沒有規則,甚至踢襠插眼都行,這並非是他的獨創。20世紀初巴西就盛行Vale tudo比賽。在葡萄牙語中Vale意思是“被允許”,而 tudo表示“任何行為”,Vale tudo擂台就是沒有任何限製的徒手格鬥。一位日裔美洲人在1928年10月4日目睹並記錄下了一場原始的Vale tudo比賽的場景。“在廣場一側的小帳篷裏,我目睹了柔術的魅力與神奇之處,柔術簡直是一項藝術,我親眼看到一位巨大的黑人壯漢在一位瘦小的毫不起眼的日本人手下遭遇了慘敗。”柔術大師前田光世移民巴西之後,為了感謝格雷西家族對於自己的幫助,將柔術技法傳授給格雷西家族的子弟,隨後格雷西家族演化出一套巴西柔術技巧,並且在不斷踢館和挑戰中獲勝,繼而名聲大噪。

巴西柔術從理念上來說與太極也有相近之處,擅長以小克大---把對手拖入地麵以消除身材、力量和速度上的差距,在纏鬥中運用杠杆原理攻擊對手的薄弱點,這就是巴西柔術的勝利秘訣。雖然“以柔克剛”的理念和太極相近,但巴西柔術在實戰中不斷演化。為了探索武術的真諦,格雷西家族對所有門派發起不分體重、不限時間的公開挑戰,他們甚至在報紙上登廣告:“如果您想頭破血流、骨斷筋折的話,請聯係我們格雷西。可以說巴西柔術才是約架的“鼻祖”。如今巴西柔術的實戰性在各大擂台得到證明,根據科學測驗,巴西柔術高手借助身體力量施展的裸絞能給對手脖子施加超過500磅的壓力,這個力量是蟒蛇捕食時的十倍,僅僅十秒內對手就會因為頸動脈受阻,腦部供血不足而缺氧昏迷,嚴重甚至會導致大腦損傷甚至死亡。

1993年11月12日,第一屆UFC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巴西柔術、相撲、法國踢腿術(Savate)、踢拳(Kick Boxing)、空手道、拳擊、實戰摔跤(Shootfighting)和跆拳道八個不同流派的選手參賽,在一個八角形的鐵籠中打鬥,沒有體重級別劃分、沒有規則限製、沒有時間限製,允許以任何方式攻擊對手,直到打服對手,決出一位勝利者。巴西柔術最終奪冠,一戰成名,而這也成為現代MMA的起源。可以說MMA 就是誕生於約架之中,是專業的約架武術。當太極約架MMA,結果似乎早已注定。

不過如今的MMA 早已擺脫了野蠻與危險,引入護具、細分級別、限製比賽回合與時長,甚至認定為犯規的行為超過30項,包括踢襠、插眼、揪頭發和攻擊後腦等都是違規動作,如今MMA已經成為一項安全、文明、合法的競技項目,非法約架已經成為曆史。從這個角度來說,徐曉冬以MMA教練身份進行這種無規則的約架,本身就是對現代MMA運動發展的一種褻瀆。

兩種思維決定搏擊與傳統武術的不同命運

傳統武術誕生於戰場,其實戰性不容置疑。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冷兵器時代一去不回,傳統武術的發展也隨之停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發展觀念出現問題。

傳統武術不單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人與人關係的總和。拳擊沒有什麽門派,隻有一個個明星拳手,他們都隻代表自己打比賽,但傳統武術卻並非如此。在農耕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結緊密,加之君臣父子的儒家理念深入骨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卑觀念讓門派淩駕於個人。欺師滅祖是大逆不道,師徒關係超越了技術本身,不能對前輩的東西有所質疑,如果做的不夠好,不是技術本身錯了,而是自己功夫不到家。各個門派雖有爭鬥,但並無實質性的技術交流,隻有勝負,沒有進步,所有比賽目的就是證明“我派正確,你派錯誤”。神話先輩、固步自封、沒有技術交流和優化、從不自我懷疑和檢驗,在這些觀念下,傳統武術談何發展?

反觀MMA,因為有了統一的規則,有著安全性的保護,大家打破了門派的壁壘,在統一的標準下檢驗技術,由此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速度令人震驚。摔跤、拳擊、空手道、散打、泰拳,這些技術都在同一片擂台上去偽存真、不斷融合。現在沒有任何一個MMA 冠軍是隻學習一個門派的技術。因為在實踐中人們發現,即便你擁有最快的拳頭,也可能被人摔倒降服,你的鎖技再高超,也可能被人一腿踢倒…。兼容並蓄,不斷學習成為獲勝的唯一方法。這就像是一個科學的實驗室,每一種技術都在實戰中接受檢驗,不斷融合與優化後,再次來接受考驗…。。技術的進步之輪開始滾滾向前。

一方是受困於門派觀念,固步自封的傳統武術,一方是有著科學精神,在統一規則下不斷迭代升級的現代搏擊,兩種思維決定了兩種命運。我們不否認有傳統武術人早就看到了門派限製的弊端和交流學習的必要性,並作出嚐試,但更多的人是從太極雷公倒地才開始真正感受到現代搏擊對於傳統武術的衝擊。

開眼看世界—MMA第一人的體能訓練

具體到個人,成為一個強者必須付出辛苦的訓練。有人說,我們練太極也很辛苦,我蹲的架子夠矮,下足功夫一天打50遍太極拳。這樣的訓練對於身體健康或許是有效的,但對於搏擊競技無疑是低效的。太極雷公的敗北,並不是因為他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他的訓練原本就不以真實對抗為目的。

真正的搏擊高手又是怎麽訓練的呢?拋開從沒有打過職業賽事的徐曉冬不談,中國目前真正的“MMA 第一人”是李景亮,他征戰UFC 獲得了中國拳手最好的成績—4勝2負,其中3次(T)KO 對手。李景亮在UFC擂台上麵對的都是各國最優秀的職業拳手,能拿到如此戰績,也得益於他平時的訓練。看一下李景亮日常的體能訓練,進而理解什麽才是真正的職業拳手。

核心區力量訓練

抱摔對抗訓練(抱住對手腿嚐試摔倒,對方全力掙脫,互相對抗)1分鍾

平躺手抓32磅杠鈴推起,完成卷腹1分鍾

一手一個啞鈴練習出拳,1分鍾

平板支撐,穿24公斤負重背心,正麵30秒,側麵30秒,合計1分鍾

爆發力快速翻輪胎10個/組

高拋5公斤藥球,盡量往高處拋20個/組

腿部力量訓練

深蹲+爆發式跳高訓練(7組)

60公斤深蹲20次+爆發式跳高訓練(高度在胸部)10次

80公斤深蹲15次+5公斤沙背心負重爆發式跳高訓練10次

90公斤深蹲10次+5公斤沙背心負重爆發式跳高訓練10次

100公斤深蹲8次/組,完成3組,組間15公斤沙背心負重爆發式跳高訓練8次

140公斤深蹲6次,5公斤沙背心負重爆發式跳高訓練8次

單腿跳繩左右各100次

壺鈴訓練

用壺鈴完成3個循環組

20公斤甩壺鈴單手20次(左右手各一組)

24公斤肩部推起單手20次(左右手各一組)

16公斤土耳其起立單手10次(左右手各一組)

循環完成3組

額外進行一組小臂耐力訓練,提起裝滿水的飲水機桶,堅持30秒

皮筋抗阻訓練

皮筋轉身擺拳:雙腿比肩寬,保持下肢不動,腹肌繃緊,完成左右擺拳20次

皮筋抗阻衝刺:皮筋綁在身上,快速衝出去之後慢慢退回來,完成20次

在訓練中,李景亮全程脈搏保持在每分鍾192次以上,這是訓練強度的保證。

在格鬥方麵,李景亮博采眾長,他18歲就奪得全運會69公斤級自由式摔跤銅牌,隨後在散打名將寶力高指點下僅用4個月就拿到了西安散打爭霸賽84公斤級冠軍。有了古典摔跤和散打的基礎,李景亮又學習了泰拳和巴西柔術,這才能在MMA 擂台站穩腳跟。李景亮的賽前備戰會有一個教練團隊來輔助,拳擊、泰拳和摔跤都有專門的教練指導,同時會有一個主教練來幫助製定訓練方向及賽場策略。

在美國備戰期間,李景亮每天會完成3個小時的格鬥訓練。每天上午李景亮會進行一個半小時的泰拳、拳擊格鬥訓練,下午則是一個半小時的綜合格鬥實戰訓練。其中每天還會進行一個15分鍾循環搏擊訓練,這被認為是對搏擊技術與體能的雙重磨練。

該項訓練由泰拳、摔跤和綜合格鬥3個教練一同陪李景亮進行。模擬15分鍾的高強度擂台打鬥,鍛煉出來的體能和跑步帶來的耐力不同。因為賽場上身體需要在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中轉換,而且無氧運動的比例明顯高於有氧,跑步是有氧運動能力,不能完全適應賽場需要。這種循環訓練不僅能強化各種賽場上的實用技術,同時模擬很多賽場情景,讓李景亮能將各種搏擊技術融會貫通,在賽場上運用的得心應手。

訓練分為5個動作,每個持續完成1分鍾時間,循環完成3次,中間沒有任何休息。

1、一分鍾的拳腿組合靶訓練,必須全力全速進行拳腿攻擊。如同賽場追擊對手,60秒內不能給對手任何喘息機會。

2、一分鍾防摔,麵對全力要把你拖進地麵的摔跤教練,必須堅持抵禦對手一分鍾內的所有進攻。

3、一分鍾地麵錘擊,將沙袋橫置在地板上,李景亮在一分鍾內從各個角度錘擊沙袋,強化地麵打擊能力。

4、一分鍾全力擊打穿戴各種護具的泰拳陪練。與手靶不同,穿戴厚厚護具的陪練會不斷逼近,給於更大的壓力,提升攻擊時的身體對抗力。

5、一分鍾逃脫壓製訓練。李景亮躺在地上,由一位綜合格鬥教練進行上位壓製,李景亮要通過起橋、翻轉等方式不斷逃脫對手的壓製。針對比賽中對手壓製的被動情形,進行強化訓練。

這樣科學而高效的訓練打磨出的是真正的“人體兵器”,加上拳擊、柔術、摔跤、泰拳等技術的全麵學習,MMA職業拳手實戰能力無需質疑。

結語

說回約架,如果太極雷公知道今天的結果,或許他不會選擇應戰MMA,曆史不會給你重新選擇的機會,但從曆史中一定會給所有人一個總結教訓的機會。痛定思痛,傳統武術或許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時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