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主要是本人的一些生活感受。並轉載一些他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
正文

徐曉東事件批判 文化是武術的新衣 插線板和 逼上梁山

(2017-05-06 00:44:57) 下一個

徐曉東事件批判 文化是武術的新衣 插線板和

逼上梁山

 

徐曉東事件批判 文化是武術的新衣 插線板和逼上梁山

“徐曉東VS雷公太極”的比賽已經過去了一周,作為國內比較少的既采訪搏擊、又跑拳擊,還是武管中心新聞委員、去看過現代武術套路比賽的記者,我一直很害怕,隻寫了一篇文章。就是這樣,還被人找上來說,你老師的評論欠缺公允,憑什麽說我們的比賽是二流。

這就是現實,當下的情況是,你說了實話,就動了人家的奶酪,就可能被人家堵在家裏要給你表演一下。你老師不信我有實戰,你過來,我告訴你什麽是功夫,然後讓我按照他說的站住了站好了,他把手位關節放到位,嘿呦一使勁,摔我個馬趴。

一 逼上梁山和破壞性經濟

在“徐曉東打假”這事情出來後,很多人問我,這是好事情麽?一位在武術界內新媒體《搏擊周評》做編輯的魯子鈺女士很傷心地跟我說,她難受了兩天,覺得很不值,因為那些辛苦練了好幾年的運動員流血流汗都沒出名,但是竟然被徐曉東這樣一個“口無遮攔的粗魯人”炒火了。

我告訴她說,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為二看待,如果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個好事情。確實徐曉東本人有太多的問題,但是他挑起的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了一件全民公眾事件,影響力巨大,帶動了武術界和廣泛輿論界的議論,比起不議論來,肯定受到關注是好事情。

電影《第五元素》裏,大反派打翻了桌子上的水杯,出來了一群機器人掃地擦地,他說的話很有代表性,“破壞打破了平衡,才會創造工作,創造新的事務。”徐曉東的這次破壞性打破水杯事件,就像往平靜的湖水裏扔了一坨屎一樣,泛起了湖水裏的沉渣,才讓人們發現,這湖水裏其實是有汙染的,需要淨化。

2009年,前散打王的主持人,現在運營《用武之地》公眾號的徐睿作為推手,進行了一次成功炒作。當時他邀請了幾名泰拳選手到中國佛山比賽,為了博眼球,他讓這些泰拳選手表態,要挑戰少林寺。泰拳選手很職業,出品方讓做什麽就做什麽。

結果“泰拳五百年不敗、挑戰少林寺”一出,國內就跟開水鍋一樣咕隆了起來。徐睿沒找的河南媒體先發聲,采訪少林寺,說沒接受過這樣的挑戰,這樣的挑戰也不會接受雲雲。隨後四川媒體跟風采訪了所謂的峨眉派,峨眉派說,少林寺不接招,我們來。於是乎國內湊熱度趕場的此起彼伏,造成了全國性的關注,轟轟然起來。

當時我所效力的《新浪網》對於擂台搏擊這方麵根本不是重點,但是新浪有一個製度很好,那就是熱度為王。最後喜歡乒羽的責編不得不被逼著關注這次“泰拳挑戰少林寺”事件,因為每天的UV都已經上漲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簡直不報不行了。

這就是正規媒體被完全帶動,逼上梁山。結果我就此入行,成為了跑武術搏擊的記者,開始去武管中心報到。

後來認識了徐睿、認識了佛山地接號稱“票務鐵公雞”的嶺南明珠體育管理公司總經理餘鴻堅、認識了當時給賽事做導演的張旭。從他們的口中聽到了很多那次成功炒作的故事。

擂台民族主義的炒作是有很多弊端的,張旭導演和我說,“當時徐睿也沒想到這炒作會如此猛烈,他最後被嚇得都要瘋了,怕出事情。”好在18歲的張開印一肘KO了藍桑坤,就此宣泄了一切。

關了電話,死活不送票的餘洪堅把那場比賽做成了票房經典,據說那場比賽他實賺了70萬,不過前幾周在北京北三環和徐睿喝咖啡的時候,他表示絕對不止,因為他投入20來個,後麵就分了好幾十萬。

比起現在很多沒有票房的比賽來說,2009年的那次比賽炒作絕對是經典。此後嚐到甜頭的餘洪堅引進了馬庫斯,第二年KO了郭行行。時至今日他還想繼續複製那樣的奇跡,但是越來越難了。

這就是炒作和破壞性經濟的一個例子。

二 上道兒和不上道的關注點

在今年1月《格鬥迷》舉辦的一個峰會上,筆者聽到國內某賽事吹牛,說2017年要花1000萬美元獎金辦賽事。在論壇上個人修養沒過關的我實在是憋不住當場戳穿了這一賽事的炒作胡說,台下一個人領頭叫好,後來下來加了我的微信,這位就是徐曉東。就此認識了這位必圖拳館的館主,他一直說對我很尊敬,我也很感謝。

當然,在後來的兩周時間裏發現,徐曉東雖然心直口快,但是口無遮攔的厲害,破壞性巨大,而且髒話亂飆,實在是非我輩中人。就在朋友圈裏拉黑了他,不想再看。

沒想到,在他挑戰太極這事情出來後,單位大大大佬給我直接下令,要關注、采訪、這是熱點了。結果筆者又像“張開印KO藍桑坤事件”一樣,如螞蟻扔上熱鍋蓋,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動用各路關係在5月2日一天到處找徐曉東的電話和聯係方式,實在是造化弄人。

據說光在5月2日一天,徐曉東就接受了不下15個采訪,當天晚上還有3家電視台,他的各種直播在直播平台已經叫價到了一個網紅該有的數字。我這樣的周邊人也有了活絡,接受了北京3家電台的采訪。上海的公關公司也打電話來說,有資金想來谘詢我們這些圈裏人,想知道這是怎麽回事,是不是有投資的可能。

以前找武管中心要個武術圈的大佬的電話,是那樣的難。上官鵬飛擂台事故後,我這新聞委員電話中心領導希望采訪,結果被直接掛了。3天後不得不回應下,才有偷偷地通知,還沒敢告訴央視。結果某“南極洲網絡”不識時務,透露了消息。央視的跑口記者聞聽,立刻在早上取消了飛機,直接機場趕過來采訪。

而這次,5月3日一大早,天塌下來了一樣,武管中心主動給了記者吳彬、朱瑞琪、張山、劉鴻雁和邱丕相五位傳統武術圈真正泰山北鬥的電話,讓我們采訪。我臨時應編輯的要求,希望要八卦掌名家、給警方寫教材的趙大元老師的電話,沒一會也給過來了。武管中心的這進步,也讓人吃驚,這難道不是被徐曉東逼的麽?

所以我和魯妹妹說:“我倒覺得徐曉東挑戰雷公太極這事情,是六四開甚至七三開,應該肯定其積極推動的意義。因為他這件事情,推動了中國武術的關注和議論。重要的是,大部分關注的人都是不上道的吃瓜群眾,這些人以前不關注搏擊武術,現在開始有了興趣和議論,上了道兒了;這和《武林風》裁判出問題,把一龍輸還判贏不一樣,那個對現代中國擂台賽事的破壞性更大,因為關注一龍和《武林風》的很多人是已經上道兒了的、開始懵懂的愛好者,但是裁判的糟糕表現,把這些已經上道的人帶歪了。”

三 文化就批評不得了麽?

這次“徐曉東挑戰雷公太極”之後,聽到很多莫名其妙的論調。並且在無限擴大外延,比如徐曉東挑戰太極、徐曉東挑戰傳統武林、徐曉東挑戰……。

這裏麵徐大噴子說過什麽,我沒一一看過,據說他說了很多犯忌諱的話,被整理了材料,而在媒體和吃瓜群眾釀成的這缸捧紅他的酒裏,他自己醉得估計都不知道自己噴過什麽了,被人抓了無數把柄也正常。

但是看到很多官方回應或者一些正規媒體的議論中,有一個論斷我實在是不敢恭維,那就是把武術說成了文化,進而引申成了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這個詞簡直成了堅固的不能質疑的盔甲了。

記得有一次偶然在電視裏看崔永元老師采訪,和采訪對像說,“二人傳沒有文化?二人傳傳承了300多年,肯定是有文化的、啊。”然後一個標誌性的皺紋歪臉微笑。

2010年,我去采訪足球亞冠比賽,長春亞泰的工作人員和新浪關係很好,所以給我介紹去看了一次原汁原味的民間二人轉。

忘了是哪裏了,在長春的一個步行街吧,好像還是地下室,坐了200多人,我們還被安排在了第一排,茶水和瓜子端上來,然後二人轉演員你上來我下去,當天晚上聽著罵了200多次拉胡琴(二胡)他媽他祖宗,每個人的嘴裏都是“X你媽”、“你媽X”。

那些說郭德綱三俗的,其實聽聽原汁原味二人轉的話,都不是三俗,我不知道用什麽詞來形容才好。當然,這也是一種文化體驗。

文化有糟粕文化,也有精華文化。

看看馮驥才寫的《三寸金蓮》,那絕對也是一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啊。狎妓在中國古代和琴棋書畫一樣也是正經文化,孕育了多少“十年一覺揚州夢”以及“淺斟低唱”的文化名句?

能理解在當時社會形態下發生的事實,和其給中國文化帶來的一些畸形和偏執,但是絕對不是能繼承弘揚的文化。

武術本來就是技擊基礎的產物,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逐漸去除了一些實戰的東西,在大眾發展中,變成了強身健體的形式,這也是一種進化。八卦掌和形意拳的名師關保平和我說過,在拍攝《一代宗師》的時候,章子怡掙脫張晉的“纏絲手”這個技術最後還是沒有完全對外解讀,就是怕被一些不良人學了去。所以有很多東西在小範圍流傳,但是大範圍其實是傳播的另一種簡單的健身內容。

但是把武術做成文化的框,當做無限的插線板,往上亂插東西,就是造成亂像的根源了。

在采訪傳統武術中,經常看到有一些“養生掌門人”,把自己的門派祖宗上推到山頂洞人時代,而且“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拳掌肘腿鞭鐧錘抓”,每個他們家都祖傳下來一套,還必須有治療跌打損傷和延年益壽的秘方。

太極拳有拳罷了,有太極劍罷了,有太極槍發展了也就罷了,找個老板讚助讚助,弄太極養生,養養心和身體,當做體操活動活動筋骨也就罷了。後麵這家太極那家太極,都在太極的根上開宗立派,太極飯、太極茶都來了。太極還能發氣功、能開天眼、能支持一帶一路,能……。

沒有你不能的了。

外人還不能批評,因為有“文化”這兩字在這裏,你批評了,你就沒文化了。

你看出來了,你就是“愚蠢和不稱職的人”了。

好名聲首先都是被“利益”兩個字和混子乃至自己人毀了的。

四 武術到武道 文化是需要揚棄的

和無限擴大武術的外延,亂插文化標簽做足經濟利益相比,到了真正的基礎技擊上,貼靠也成了一門學問。

這次徐曉東VS雷公太極的事情出來後,筆者在本文之前,隻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傳武和實戰的區別多大? 給你講一些武道圈裏的故事》,談了談自己8年來的采訪積累。

在文章中,筆者講述了國內的不少職業搏擊拳手都有傳統武術套路的基礎。比如柳海龍、張開印、方便、邱建良都是如此。

而現代擂台上,很多打世界流行規則站立技的選手實際上上半身都在學習拳擊的打法,這一點張開印跟我說過他的上半身在學拳擊;邱建良的教練趙世傑、焦學智是拳擊教練;方便KO馬庫斯前去找拳擊教練楊老師練拳;所謂太極實戰第一人韓飛龍的教練王偉也是拳擊教練。

國內的主要拳館,有著大量的泰國靶師在幫助中國搏擊拳手們訓練實戰技能。

但是,在我小心謹慎地披露這些事實後,還是惹怒了一位“老英雄”,到處找我,在各種地方留言說什麽韓飛龍獲得過多個太極拳大賽的冠軍,你有什麽資格否定韓飛龍不是太極拳實戰。

那個,我不知道韓飛龍獲得過什麽太極拳的冠軍,如果是央視《武林大會》,我已經說過其冠軍是如何產生的了。國家體育總局武管中心舉辦的傳統武術大賽,是以弘揚和交流為目的的,不是以決勝負高下為目的的,其會展的意味更濃厚。一次發上百麵金牌,各個拳種都給的那種冠軍,其性質可見一斑。

《一代宗師》拍攝後,作為宣傳,演員張震的八極拳“全國冠軍”也屬於這種性質,畢竟他是王世泉老先生的親傳弟子,拿到個八極拳的冠軍很正常,輩分都在那裏了。

比起現在普遍認為實戰性不強的全國套路錦標賽冠軍來,這種冠軍聚會的意味更濃鬱一些。雖然不排除有一些人有實戰,去學習印證別人的拳法,對自己有沒有幫助;但是也有一些人則是去混個金牌,拿回去開門收錢教徒弟賣藥推廣養生的。

那麽,擂台上有沒有中國武術存在?

大家經常看到的那種踢膝蓋以下的小邊腿其實就有中國武術的影子。參加老K-1的中國拳手王三偵在對陣大野崇的時候,那個兩段踢,從中段轉到上段的一個移動視頻,每每被K-1剪輯出來當做中國武術異種格鬥技在K-1擂台上的體現。

但是你要說,這擂台上打的這招那招就是中國武術,就是太極或者形意、八卦,那就是太狹隘的事情了。

筆者更願意用“武道”這個詞來形容現代擂台上發生的事情。

比起當年因為交通不便,武術的某一個流派在一個地區一個地域發展,具有局限性的技擊來。現代交通和傳播媒介的發展,使得武道的進步日新月異,而且在不斷融合。加上有了科學性的訓練體係,以及對人體醫學知識的認識,現代武道的技擊早就已經不是傳統武術的那種技擊性可比的了。

傳統武術中也許有一些內容還有其意義,但是一門傳統武術要發展,也需要不斷學習別人好的、印證自己的不足,才能前進。

就像韓飛龍這個事情一樣,他也許學過太極,有太極的根底,但是他在擂台上打的是太極麽?也許他的技術裏有百分之N的太極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他個人融會貫通的武道技術,學習了拳擊和其他武道後,才能形成現在他在擂台上的技術。

可是一些人,就隻想讓中國武術純粹,因為老祖宗的最好,外國人的沒必要學。你學了拳擊的技術,就是對中國武術的離經叛道,不能說。甚至你質疑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叛徒,還賣國賊了。

五 中國武術不應該那麽狹隘

每一次中國武術的發展,其實都是對外學習的結果。楊露禪帶技學陳氏太極,結合自己的認識發展了楊氏太極。少林武功真的是武僧自己閉關想出來的?不也是走遍天下,實戰總結出來的?戚繼光調僧兵抗倭,也是靠血才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

中國武術就醉心於輸出,給了空手道這個,給了跆拳道那個,自盤腿己坐地便拳法、掌法、劍法、棍法、思如泉湧?這是科學態度麽?

很多人說李小龍是MMA的鼻祖,說他是中國功夫在西方的代表。現在香港拍片說他是學的詠春,實際上他最早是在上海精武體育會香港分會跟隨北派少林的邵漢生學習的彈腿、13歲開始跟葉問練詠春,但是這隻是基礎。

作為舊金山出生的ABC,李小龍還參加過很多拳擊比賽,是的是拳擊比賽,涉獵過西方的戰術體係。在和美國的全接觸空手道之父喬-劉易斯在1967年會麵之後,李小龍才開始考慮博眾家武道之長,創設截拳道。他的功夫是結合自己身體條件,印證各家之長的結果。就是在拍攝電影期間,李小龍也訓練不綴,進行出拳速度的訓練……

武功!武功!有著再深的拳理和積澱,不練功,也是白搭。為什麽那些傳武人士挑戰搏擊,經常2回合不到,就喘得打不了了。與其說他們缺乏實戰檢驗自己可用技術的機會,不如說他們功沒練到家,沒練到位。還是那句話,誰早上起來跑5公裏,上下午打靶2小時,賽前實戰多個回合來著?

“徐曉東VS雷公太極”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事件和廣泛的社會談資,幾乎在筆者每個活動的場合,大家都在議論、議論。

國內采訪搏擊和武術的資深記者施紹宗老師談起武管中心組織搏擊選手在上海集訓,要中國功夫VS泰拳,結果來了數十個河南練武的,質詢他們憑什麽代表中國功夫,我們才能打。結果當時帶隊的陳國榮(現武管中心副主任)讓運動員輕輕和他們練練。結果這些高手就被打得稀裏嘩啦,趕緊叫醫生。

眼下在西安采訪5月7日的WBA世界爭霸賽的時候,拳擊裁判胡濤也和我說起以前不服來“踢館”的傳武高手,被他這個退役多年的拳擊裁判教育的事情,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個段子。

徐曉東是炒作也罷,個人素質有待提高也罷,瘋狗也罷,他掀起了一些蓋子,引起了爭論,有良好引導的話,會成為有益處的事情。以前武術圈的那些真正宗師外界有幾個知道的?聲音大的,大多數是跟著某些不良主持人搞“雀不飛”的武術養生混子。

得到好的引導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目標,學會

進步。

門戶之見是狹隘的,中國武術也應該是兼收

並蓄的,就是學習了西洋拳的技術又怎麽

樣?學到手了,加入了武術的實戰中去,能

夠有用就是自己的,這才是中國武道應該有

的精神。

這不是恥,這是我們的能力和榮耀。(周

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