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上過央視做過武術節目,自認為功夫不錯,正在開宗立派的太極拳師魏雷應約和現代搏擊比武,大約就是十秒之內,就被現代搏擊教練徐曉冬打得人翻馬仰鮮血直流,一下子引起了網絡上的噓聲一片,“太極拳沒有實戰性”、“太極拳隻配和廣場大媽打了”這類聲音瞬間成了壓倒性的多數派。一個源遠流長,在海內外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拳種,淪落到今天這種尷尬的地步,絕非偶然,常言道,冰凍三尺,不是一日之寒。針對於太極拳的弊病,早在七十多年前,我國大成拳的創始人、知名的拳學改革家王鄉齋先生,就曾經在報端上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它的病症,那是在1940年6月,王薌齋接受《實報》記者采訪時的答辭,下麵引述當年的原始資料為證。
王薌齋談拳學要義(答記者問)
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名重南北,素為全國武術家所推許,最近卜居京門,為觀摩拳術起見,特訂每星期日下午一時至六時,在大羊宜賓胡同一號招待各界,藉以與拳學名家交換意見,使我國尚武精神日益發揚光大,意至善也。昨日記者走訪王氏,與作下列之
問:拳學以何作基本?
問:“形意”“太極”“八卦”“通臂”俗稱為拳術之內家,未知其派別如何?
答:社會常雲“形意”、“太極”、“八卦”、“通臂”為內家,餘不知內外之名由何而起,似不值一論。姑就前輩名家論之,以見一斑。
…………………
“太極拳”嫡傳宗匠,當推少侯、澄甫楊氏昆仲。此亦餘之老友也。故知該拳確有幾種力學含義,得其要者百不得一,即或能之,亦非具體,因基礎體認功夫早經銷亡,故身之下部無理力之可言。該拳原為三拳,又名“老三刀”,王宗嶽先生改為“十三式”,又一變而為百四、五十式之多,此失真之一大原因也。若以養生而論,徒使精神氣質被拘而不舒;若論技擊,專為製裁肢體之用,而使有用之身成為機械呆板之物,亦不過徒使學者神經擾亂、消耗時日而已。至於練法,這一拳,那一掌,左一腿,右一腳,說來可憐亦可笑。對於應敵,如遇高手則勿論,倘對方是不緊滯呆板者,縱令該拳名手則也無所施其技矣,流弊所及大有成為棋譜勢之“太極拳”。近二十年來,習此拳者多是非莫辨,即或能辨亦不能行。至於一般學者,大都以耳代目。故將該拳葬送而破產,是為可異耳。願該門有力分子,迅速嚴格整理,以圖進益於將來。他日有成,以作拳好知音之良友。餘對“太極拳”敢雲知之深,不覺論之切,知我罪我,唯高明者有以諒之。同時想“太極拳”學之有得者,觀吾所論。恐慌將頷首默認,啞然失笑矣。
問:先生對保存國術有何高見?
我國拳術雖雜亂無章,有令人無所適從之歎,一言以蔽之遺棄精髓,僅守糟粕而已。東洋之武士道,西歐之拳鬥雖非具體,然均有獨到之處,若與我國一般拳家相較,相去真不可以道裏計矣,令人羞愧欲死。然則整理舊學發揚而光大之,舍吾人之其誰與歸,區區不揣淺陋故振臂高呼倡之,其唯一宗旨,則在於斯。
問:武道起於何時、門派之多,各言其是而學者終有茫無所從之感,究竟如何為合法?
答:世界一切學術都是藉比較而後可以分優劣,否則各雲其是,門外人難能辨也。然拳不能就以勝負之一點即為定是非之準則,要以合理與否,與人之需要適合與否,所謂合理者,非達到舒適得力而有趣者不足日拳。至拳術的曆史知道與不知道無甚關係,隻看學術方麵有無研究價值與合乎人生的需要與否。不過說到我國拳學,雖說有很悠久的曆史,而戰國時始露頭角,逐漸推進與演變,直到唐宋時始匯成斯技而有流派,元、明、清初為最盛,習者甚多,隻因工力造詣之不一,學識智愚之不同,故隨之分家別派各言其是,即所謂今之各家者也。清康雍時代火器尚未盛行,恐此道將於國不利,欲使斯道崩潰永墮而不拔,以倡重文而輕武,一方麵提倡飛仙劍客,故示神秘;一方麵倡導拳套招法以走歧途,中庸大道無以
問得,複利用戲劇和小說為宣傳工具,更以使習此者,為士大夫所不齒,始有而今每況愈下,雖設立專科提倡,而提倡越快破產越速,永不得走上拳學的軌道。其實學本不難,因世人仍是小說荼毒的頭腦,更有今之拳師,大都以此為生,對於拳學根本茫然,即有覺悟再加羞從人學,亦就無可如何。近半載以來,同仁常有來我處作零星之身手之試,餘不顧指明其人,以留謀生之道。現在大家亦多知自已錯誤,然為何不肯作公開討論之舉,而更不肯作身手之較,以求學術之增強而竟良心扭轉,反謫他人之非,隻知暗地妄造蜚語,而表麵卻裝聾作啞,是何理歟?至無職業的以為能武,欲假此以作神秘之拳閥者,如研戲劇欠通之票友隻會妄加指摘以炫其能,誠不齒之至。倘以餘言為謬,敢請無職業之研拳者能肯賜教一談乎?更希作友誼的小試身手,於人格飯碗,一切都無
問題,如不堪屈駕賜教,請示知地點、時間,我當遵時往謁,倘有微長,定當竭力為之宣傳,如無可取,亦絕口不談,若總閉門稱帝,此真不值一文也。
問:與聞先生之論,道破國術之要道,別開生麵另辟一新途徑為同人謀幸福,但亦有雲指謫太極拳仍有過當之處。
答:鄙人識道尚淺,非敢雲別開生麵,不過遵前輩傳統推廣而已。在太極門中,餘之好友極多,而尚有好多不好意思之處,亦因該拳較之其他流弊少,明理者較多之故,尚不吝指謫,否則亦早不屑論矣。談到實在批評的話,吾恐太極門中,從未認識拳學者頗多,至通家更談不到。餘總角時曾聞有丹士張三豐先生之名,及長外遊,得識各家同仁亦惟習太極者眾,故對該拳懷疑已久,聞該拳為張三豐先生所傳,故餘早有卑視三豐意,後來讀三豐先生全集,始知先生乃為一貫大道之先進,已深入法海,博得要道,可是餘更深信該拳絕非先生之傳。其實是與不是沒有一些關係,就即便是三豐後裔未得其要亦無足論。三豐先生之傳人不知為誰,想當不及三豐有道又何用假借其他,要在個人得傳之真偽與否。況今習該拳者,各人各樣,理論不一,任意偽造者乎!曾記三豐先生雲:離開已身不是道,執著已身事更糟。太極拳百四、五十式之多,有沒有一式一法不被執著?用這些姿勢作什麽?而精神方麵牢牢綁定不可解。實為妨害神經肢體之自由,遙想三豐先生高明若是,當不致傳有如此欠通之太極拳。就以該拳譜文字方麵論,單雙重不偏不倚種種盡善盡美的意義亦僅不過拳學一部分的初步。就以拳譜論,請問太極名手捫心自問,能否有一式一法,合譜之所論者?既是自以為無上拳學,為什麽實際上不生效果?更該拳有機壇扶乩而拳技工者,此更荒夫下之唐矣。縱使該拳一切法則優於其他,技能亦高出一般,然在精神方麵而言亦是錯誤,無他疑意,況皆不如是矣。太極拳不過人多勢眾,擅廣宣傳,其實明理人早知不攻自破。餘言或有不當、甚願同仁不留絲毫客氣的質問,如有見教,我更當掃徑歡迎也。
記者與王君傾談至此,為時已晏,乃互道珍重而別。
按:以上訪問作答,均錄自一九四零年六月北京《實報》之“大成拳宗師談拳學要義”及《新民報》之“大成拳宗師訪問記”。
太極拳為什麽會走向墜落而破產?王薌齋在答複記者時講得很明白,由太極十三勢而一變為一百四五十個招式,是一大原因,使後麵的學人,舍本逐末,不去老實地練基本功,把時間花在練那一百四五十式的花哨套路上,盡力追求表演的美觀性,
多門太極拳走向墜落而破產另外一大原因,就是很多太極同仁愛“閉門稱帝”,不與其他拳種積極進行切磋交流,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妄自尊大,理論與實踐脫離,把功夫用在做公關宣傳上,嘩眾取寵,沒有切實地進行學術研究探索,也就是盡搞形式主義了。
可惜的是,盡管王薌齋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就給走向破產的太極拳指出了病症,可該門中的練拳者仍然沒有引起重視,而迷途知返,反而是一條道走到黑,造成了在今天,太極拳時不時地成為社會上的一大令人啼笑皆非的醜聞。